侯德榜,中国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卓越的化学家,近代化学工业的先驱。他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侯德榜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他天赋很高,十分聪明。6岁时开始读书识字,13岁时进入福州英华学院学习。在校期间,他学习十分刻苦,成绩也很优异,尤其对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工学科极为喜爱。不到20岁的时候,父母让他回家完婚。当时农村流行早婚,他父母就给他娶了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姑娘,让他早点传宗接代。侯德榜婚后仍然不忘学习,不久又考入了上海铁路学堂。1911年又进人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堂学习。三年之后,他以十门功课1000分的最好成绩,作为公费留学生到美国留学,从此他的人生之路掀开了新的一页。
在美国,侯德榜先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普拉特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学习,学习化工、制革、经济、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在这期间,他学习仍然十分刻苦,成绩优异,最终获得了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侯德榜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怀着赤诚的报国之心回到了祖国,来到天津塘沽永利制碱公司工作。
在永利制碱公司,侯德榜身兼数职,既是技师长(总工程师),又是制造部长(生产处长)和永利碱厂厂长。永利制碱公司的总经理是著名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他对侯德榜高度信任,在工作上给予全力的支持。
碱是现代工业所必需的一种化学原料,我国过去不能生产纯碱,全靠从国外进口。当时国际上有一种苏尔维制碱法,被几个大公司垄断,产品分区销售。垄断中国纯碱的是英国卜内门公司,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常常受到该公司的制约。国内外许多人士都曾经试图打破这种垄断,但最终都失败了。
侯德榜来到永利制碱公司后,在范旭东总经理的支持下,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打破这种垄断。在公司股东大会上,他对范旭东总经理和其他董事说:
“攻克这样的世界性技术难关,可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我的要求只有一个,允许我实验,允许我失败,让我慢慢进行摸索。我相信外国人能办到的事,中国人也能办到。我向大家保证,五年之内一定攻克这一难关。”
正如侯德榜自己所预料的那样,开始的试验困难重重,事故多、质量差、产量低、成本高,远远达不到要求。这个时候,垄断苏尔维制碱法的会员国自然是幸灾乐祸,各种嘲讽接连而来,国内化学界也充满疑虑。但侯德榜并不灰心,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在得到范旭东和其他董事的有力支持后,侯德榜更加信心百倍,没日没夜地呆在实验室,经常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他到天津三年了,妻儿仍都在福建,在津是单身一人。为了取得成功,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果,还没有到侯德榜所说的五年的时间,他就终于发现了苏尔维制碱法的秘密。1924年8月13日,永利制碱厂第一次生产出了白花花、亮晶晶的纯碱,中国人从此摆脱了外国人在纯碱上的垄断,一跃成为先进的制碱国。1926年,天津永利制碱公司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金质奖章。永利碱厂日产量达250吨。这些碱还出口到了日本和东南亚。“红三角”牌纯碱已经与世界名牌卜内门的“蛾眉牌”纯碱齐名了。
1931年,侯德榜完成了他的名著《纯碱制造》。全书详细阐述了碱制造原理和制造过程。1932年该书公开出版,使得被垄断七十多年的苏尔维法制碱技术得到了公开传播。
在胜利和荣誉面前,侯德榜没有骄傲,他知道只有不断创新才会有新的发展。1938年,由于日寇入侵天津,永利厂被迫迁到了四川五通桥新址。在五通桥只能用卤水作原料制碱,必须先把它浓缩饱和,成本很高。而苏尔维制碱法的食盐转化率仅为70%。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盐的利用率,必须寻找新的制碱工艺。最后,他们决定购买德国的察安法专利,用盐制碱。
1938年,德国已经成为法西斯轴心国之一。当范旭东和侯德榜兴冲冲地赶到柏林时,德方表示不能合作,而且态度十分蛮横。范旭东、侯德榜极其愤慨,侯德榜对范旭东说:
“范总,不要再和他们谈下去了。我相信他们能做的事,我们也能办到,而且会做得更好!”
“我同意你的观点,但这样做,你的担子太重了。”
“要想不受制于人,只有自己争气,没有别的办法。”
回国后,侯德榜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立刻开始了新工艺的研究。他在美国和香港分别设立了两个实验室,一大批化学家在他的领导下进行实验。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五百多次的循环实验,新工艺在1940年终于完成了。这种工艺不仅保留了察安法的优点,还改进了原来间断生产的缺点,把氨碱法和合成氨法结合起来,同时制造纯碱和氯化铵。这样不但节省了原料和设备,还减少了废液。
这就是著名的“侯德榜制碱法”。国际科学界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侯德榜也因此先后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美国化学工程学会荣誉会员的称号。
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后,侯德榜继续为新中国化工事业的发展奔波劳碌,先后担任化工部副部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化学和化工学会理事长等职务,为中国化学业的发展奋斗了终生。
1974年,侯德榜因脑溢血不幸逝世。但他的科学业绩将长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