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毕昇

毕昇(?~约1051年),中国宋代发明家。首创活字版印刷术,使之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也说过:“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弗兰西斯·培根《新工具》)

大约在公元600年左右的隋朝,人们从刻制印章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改进,我国劳动人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技术比较复杂,一般先选用梨木、枣木、梓木、黄杨、银杏、皂莱等木料做成版材。

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后,大大促进了古代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了全盛时期。这时,不仅有政府的“官刻”和“监刻”,民间刻书业也很盛行,遍及全国各地。当时四川、福建、杭州等地最为发达,刻书不但多,而且精致讲究。宋朝以后,出现了铜版雕印和别开生面的彩色套印,这说明雕版印刷技术已经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

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刻一部书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多木料,如果刻一部内容很多的巨著,就得花费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宋太祖开宝年间刊印的《大藏经》,5000多卷,13万页,共雕版13万块,存放就要占用许多地方。第三,有错别字不容易修改。

而当时的北宋,刚刚由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走向统一,社会生活相对安定,因而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带来了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兴盛,各个领域都有许多成就。

文化的繁荣,就必然要求传播工具的先进。而雕版印刷术由于上述原因,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改进印刷技术,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而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人物就是毕昇。

毕昇生活在雕版印刷的全盛时期,他是北宋中期的一个普通平民知识分子,当时人称布衣。他从十几岁开始,就进入一家私人书坊当学徒。毕昇到了书坊后,勤学好问,很快学会了雕版。他在学徒过程中,对雕版印刷的每个环节都不放过,努力地学习,对印刷的各个程序,对刻工、印工的技术,都掌握得十分娴熟。几年以后,毕昇终于成为一名熟练的书坊印刷工匠。

毕昇从一名学徒升为印刷工匠以后,很快在书坊里成为一名得力骨干。他负责雕版印书的每道工序,工作十分认真。渐渐地,他发现了雕版印刷的弊病。大约在公元1041年左右,毕昇开始着手制造单个的活字,这项工作整整花费了毕昇8、9年的时间。毕昇首先使用木材作为制造活字的材料。但由于木纹不整齐,吸墨膨胀,字面模糊,不能下次再用等原因失败了。

这次失败,并没有使毕昇灰心,他又试验了好几种材料,可都不适合用来做活字。毕昇受陶罐上边的工艺花纹的启发,开始了制造泥活字的尝试。

毕昇先把胶泥和拌均匀,制成一个个大小一致的小方块型的泥坯,小泥坯的边角都抹得非常平整。然后在每个小泥坯上工工整整地刻好文字。毕昇把文字的字画刻得凸出来,凸出来的部分,厚薄就像古时候铜钱的边缘一样。泥坯细软,雕刻起来比木头容易多了。刻好后的泥坯稍稍阴干一下,再放到火中去烧硬。

这一次,毕昇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了字画清楚、不吸水、坚如牛角、乌黑发亮的胶泥活字。毕昇费了7、8年的心血,制造了上万个泥活字字印。

在制造泥活字的过程中,毕昇非常善于开动脑筋。他考虑到书中常常一页之中有好些重复的字,为了方便印书,每个字他一般都刻制几个泥活字。特别是古书中的“之”、“乎”、“者”、“也”之类的字,用得非常频繁,毕昇就把这些字分别制作成20多个泥活字,这样用起来就非常方便了。

有了一套活字印,还不能马上印刷书,要印书,还首先得把活字制成版。

制造活字版是毕昇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一个重要部分。每次印刷前,他都先拿出一块铁板摆好,在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松脂、蜡和纸灰等具有粘性的物质,在铁板上面再放一个铁框,然后照着要印的书稿,拣出需要的泥活字,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排在铁框里面。排满整整一框,就成一版。把排好的版拿到火上加热,铁框里面的松脂、蜡等物质遇热熔化,这时用一块平整的木板把子印按平,当铁框内的物质冷却凝固后,框里的泥活字都牢牢地粘成一片,而且版面十分平整,最后上墨印刷,就可以得到印刷效果十分好的书籍了。

据说,毕昇用泥活字版印出来的书,“墨若漆光”,非常漂亮。

为了提高印刷效率,毕昇设置了两块铁板,交替着使用。当第一块版在印刷时,就开始用第二块版排字。

毕昇在印书时,有时也遇上一些生僻、不常用的字,他就马上找来一些胶泥,制成小方块泥干坯,再刻好所需的字,拿到草火中一烧,一会儿就做成一个泥活字印。毕昇的方法非常简单,也非常迅速。毕昇还做了很多木架,分成一个一个的格子,专门用来存放不用的泥活字。为了使用时查找起来方便、快速,毕昇把自己制成的泥活字都按字的韵母分成若干类,并按类排列得整整齐齐。每一韵部的泥活字都贴上纸,并做上记号。拣字时先看记号,再根据记号查出所需泥活字。

毕昇是世界上第一位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他创制的泥活字也是世界上第一副活字。德国人谷登堡在毕昇泥活字的基础上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要比毕昇整整晚枷多年。活字印刷术是我们祖先对人类文化的又一重大贡献。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骄傲。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与雕版印刷相比,有很多优点:速度快、印书经济合算、书籍质量好、可减轻劳动强度。

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虽然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但由于毕昇是一个普通的工匠,地位卑微。书坊主人也认为他是不务正业。毕昇发明出来的泥活字印刷术被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他耗尽心血制作的一套活字也没能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毕昇积劳成疾,郁闷而逝,临终前嘱托家人妥善保管泥活字。

毕昇去世几十年后,他精心制作的泥活字传到了大学者沈括手中,沈括将其视为珍品,仔细地收藏起来。并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详细地记录了毕昇发明印刷术的经过。

泥活字印书,在当时虽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但这种技术却由于后人一直不断地仿效,得到继续发展。活字的材料也不断进步,由泥活字、木活字一类的非金属活字,逐渐过渡到铜活字、铅活字、锡活字一类的金属活字。

从元朝开始,直到清朝,不断有人仿照制造泥活字。

毕昇曾尝试用木材来做活字,结果失败了,才改用了胶泥来制造活字。元初科学家王祯成功地制作木活字,他花了两年的时间自己设计并指导工匠用梨木、枣木制作了3万多个木活字,并印了《旌德县志》一书。为了推广木活字印刷,王祯把他制作木活字的方法写成一本《造活字印书法》,附在《农书》的后面,详细地介绍了他的木活字印刷方法。王祯的这本书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叙述活字印刷术的文献。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很快传到亚洲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后来,印刷术传到了欧洲。西方人继承并完善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德国人古登堡创造并采用了铅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很快由德国传到世界各国。

17、18世纪,欧洲在经历工业革命后,把机器应用于印刷行业,铅活字印刷走向了机械化,从而西方告别了印刷技术的手工时代。到19世纪,这些技术又传入我国,很快取代了古老的雕版印刷术。

当今世界,虽然照相排版印刷工艺日益广泛应用,但传统的铅版仍通行世界各地。这种印刷工艺自15世纪发明以来就成为世界上最基本、最常用的印刷方式。究其根源,其基础奠定人正是我国的毕昇,其基本原理与毕昇的泥活字原理完全相同。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播扬四海,为人类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eppVG/jlxSW0J2wuA8kbOkY9E2cQQUHxzGGIVQF9/G1vfIWKfI7BzbSAWqvGcCK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