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方李邦琴

方李邦琴原名李邦琴。现用姓名中的方姓,是40多年前嫁给夫婿方大川时依照中国传统习俗而加的夫家姓。她祖籍湖北汉川,童年时代是在大陆度过的。1949年,她与全家一起,随着做铁路工程的父亲去了台湾,在宝岛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李邦琴有过十分美好的青春时光。她热情开朗,有理想,人也长得漂亮,从中学时代起就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高中毕业后,她考进了台湾政治大学边疆政治系,是全系唯一的女生,还被誉为“校花”。她不但担任了大学的学生自治会主席,而且被推举为全台湾庆祝青年节大会的总主席。

方氏家族在美国办报的历史要追溯到40年前。1960年,她认识了留美的新闻学硕士方大川并与他结婚,然后随他移民美国。

初到异邦,她的日子过得很艰难,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一下子“从天上掉到了地下”,“从一只孔雀变成了一只母鸡”。她生了三个儿子,为了抚养他们长大,为了维持生计,她与丈夫一起辛劳打拼,吃了不少苦。特别是其中有段时间,丈夫卧病三年,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都压到了她的肩上,为补家用,她最多时甚至要打三份工。她独自一人,孑然无援,又要忙孩子们的吃喝,又要去医院给丈夫送饭,虽然心里很苦,却忙得连坐下来哭一场的时间都没有。只有到夜里安顿好孩子们睡觉,抽空给自己下碗面条填肚子时,委屈的眼泪才会情不自禁地掉在碗里,和面汤一起咽下。即使这样,流泪的时间也不能太久,因为放下筷子,她还得赶到一个印刷厂打夜班……

尽管如此,方李邦琴依然咬紧牙关顶着,从来没有倒下。她对自己说:你可以弯着腰走,也可以趴着身子爬,但是绝对不能倒下;如果你一旦倒下,那就一辈子休想再站起来。她总是用这样的座右铭鼓励自己:“昨天已经过去了,今天活着是准备明天怎么过。”她相信总有一天还会从母鸡变成孔雀,用抬头昂胸的骄傲步姿走路。

她和丈夫一起,四处奔波,争取到一笔贷款,买了些旧机器,办了个小印刷厂。她既当老板又当工人,什么重活都干,包括把一千多磅重的滚筒纸推上印刷机……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起步,方家的产业逐渐得到发展,从印刷厂发展到后来蓬蓬勃勃的商业、房地产业。

方李邦琴的先生方大川时常在中文报纸上,在演讲中呼吁华人参政,在政治上发出华人自己的声音。

方李邦琴和方大川认为,中文报纸能够聚拢华人,传播乡情,但在一个英语社会中,中文报纸却永远无法成为主流的声音,美国人看不懂中文报纸,虽然中文报经常刊载华人对美国政府、社会的看法,但要使美国人明白,只有再通过翻译,有如隔靴搔痒。要想让主流社会感觉到你的存在、倾听你的声音,就一定要办一张英文报纸,中国人绝不能只在唐人街生存。

1979年8月,时机成熟了,方家开始进军报业。在旧金山创办了以全美亚裔为读者对象的《亚洲人周刊》(《AsianWeek》),除华人之外,把韩国、越南、日本等所有在美的亚裔都包括进去。很快,《亚洲人周刊》在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洛杉矶、夏威夷等地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办事处。

8年后的1987年,他们又买下4开的社区报纸《独立报》(《Independent》),当时发行约4万份,范围限于旧金山的马赛德公园区(ParkMerced)。一年以后,旧金山另一份英文报纸《进步报》因营运不济而倒闭,方家抓住时机,集中力量,将原为四开的《独立报》改为对开大报出版,面向全市发行,涵盖了原《进步报》的基本读者。此后,《独立报》还出版了中半岛地区版。

在方大川的操持下,两份英文报纸都日见出色,发行量大幅上升,对于促进亚裔社区的进步、鼓励亚裔人士参政起了很大作用。方大川也因此而名扬旧金山,以致在他去世之后,人们还特意在旧金山金门公园的亚洲博物馆中设立了他的纪念墙,并在旧金山州立大学设立了“方大川奖学金”。

方大川是1992年4月去世的。他的去世对方李邦琴打击很大,使她非常悲伤。但是,丈夫逝世后的第4天,她就忍住悲苦,擦干眼泪,以坚毅的神色出现在丈夫的办公室里。她知道,现在不是她伤心的时候,员工们等着她支薪,报社的事等着她拍板,方家的整个事业等着她去支撑、去继续。她迎着员工们期待的目光,刚毅地说:“虽然方先生走了,可方家还有人,还有我!”她,一个柔弱的女子,带着三个渐渐长大成人的儿子,渡过了方家历史上又一个艰难的时期。正如方李邦琴自己所说:“你的肩膀能够担一百斤,你就成功一百斤,你的肩膀能够担一万斤,你就成功一万斤。一句话,能挑重担的人就是成功的人。”

1993年春季,方家又以出人意料的大手笔,一举收购了原在芝加哥报业集团名下的中半岛地区覆盖19个城市的11种英文报纸,将它们全部纳入“独立报系”。前后不过11年,终于发展成为一个在湾区主流社会生根并有相当政治影响的庞大报系。

至此,“独立报系”成了全美最大的非日报报系,每期发行量达50余万份,仅在旧金山一地就有85%的家庭成为他们的读者。

当然,对于方李邦琴来说,她最精彩的人生片段还是在2000年。正如有的媒体所说,“她希望自己成为一只孔雀,想不到却变成了一只鹰。”所谓“变成鹰”,就是指收购《旧金山观察家报》这件事,因为赫斯特家族与《旧金山观察家报》的徽记就是一只展翅翱翔的鹰。

《旧金山观察家报》的祖先敌视中国人,方李邦琴心里其实早就“有一种冲动,有一天把它拿下来”。没想到1999年8月,真有了这样的机会。当时,赫斯特家族购得了旧金山的另一张英文大报《旧金山纪事报》,准备与《旧金山观察家报》合并出版,因有违美国的反垄断法规而受到政府及司法部门的反对,只好将《旧金山观察家报》卖掉。方李邦琴和方氏企业是抱着志在必得的信心参加那场竞标角逐的。作为一个亚裔,一年里的风风雨雨使方李邦琴充分领教了白人社会的种种不平。实际上,白人社会中的一些人是很害怕方家收购《旧金山观察家报》的,所以在方家中标之后,方家的白人对手们便结成一党,一次次与方家对簿法庭。他们请了8个专家,到庭讲了4天,主题只有一个:方家会把《观察家报》办垮,所以不能把报纸卖给他们。

方李邦琴很清楚这场风波的症结所在,那只因为方氏家族是亚裔家族,是华人家族。她很气愤,利用参加白种有钱人聚会的机会疾呼:“其实在美国的人都是移民,就看是从欧洲来,还是亚洲来、非洲来,是200年前来,还是2年前来……不要忘了,所有的人都是移民!”

尽管有挫折,尽管有坎坷,然而方李邦琴最终还是在这场官司中胜诉。可以说,她是以不屈不挠的人格力量取得胜利,获得成功的。她的成功对于鼓舞华人进入美国主流社会有着重大影响,成为华人在美国开拓事业的榜样。

为了表彰方李邦琴在促进美国繁荣进步和提高华人在美国的地位方面的贡献,2000年9月8日,旧金山市市长威利·布朗向她颁发“杰出华人奖”,并且宣布这一天为“方李邦琴日(HorenceFangDay)”。

“方李邦琴日”的庆典气氛热烈,前往祝贺者竟然多达1500人,还有龙狮表演队。人太多了,只好分为两个会场。望着龙舞狮跃的欢腾场面,方李邦琴想起了一句话:“华人在美国不能仅仅只是坐在公共汽车的客位上,还要坐在方向盘后面的驾驶员位置上。”那是她的先生方大川生前说的。

无数在美国的亚裔族群乃至美国主流社会都把方李邦琴看作一个传奇式人物。而方李邦琴对此却另有一番见地:“有些人说我传奇,其实一点传奇都没有,我的这些成就,都是把握住每一个小小的机会,辛苦努力的结果。您的每一段经历,脚下的每一块石头,都是您成功的基石。如果它们不坚实,您爬上去了,也可能会松动磕绊,甚至摔下来。”

方李邦琴说:“机会在我们的面前不停地走过,就看您是否能抓住。有时您抓住了,但是还没有READY(准备),成功与否不在于有没有机会,而在于您是否具有足够的素质与准备。来美国这40年,有20年是在吃苦,但我并没有浪费,我是在积累,在默默地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生意场上,我比我先生勇猛。我认为,凡事你只要诚心诚意去做,总会有好结果。”

然而方李邦琴却不止一次地说,“我们方家之所以能做到今天,是我先生方大川,我及我的三个儿子共同打拼的结果。如今支撑方氏企业王国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族。方大川走了,有我,我后面还有儿子,现在我又有了孙子。虽然我在美国生活了40多年,我的三个儿子也都是在美国出生,但我们身上流的永远是中华民族的血,这一点无法改变。”

从一个小小印刷工作坊,发展成为全美国最大非日报型报业集团;从一间中国餐馆扩展为包括中文周刊、英文报纸、印刷厂、房地产、牧场、电脑公司以及影视公司等多种实业,方李邦琴成为商界女强人。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为方李邦琴传记所作的序言写道:“美国是移民在一片土地上建设起来的家园,开拓生活的一个童话。方李邦琴的故事就是这童话中的一章。” 4Jt6G2wowdXaAhC8mrFFhh7839Ek0SFFJX4dt7jBygvuMQqDxHpRfkiIWXCGqK0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