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朝代到了末世,在位的往往是昏君,西周王朝也是如此。
周幽王继位后的第二年,镐京一带发生强烈地震,一时间山摇地动,房屋倒塌无数,就连巍峨的岐山,也因地震而引起山体塌方。随后又遇上了大旱,泾水、渭水、洛水全都干涸。
灾情发生后,饥民嗷嗷待哺,幽王只顾享乐,置百姓的生死于不顾。
幽王年轻时,娶了申侯的女儿为妻,申侯的女儿生了个儿子,名叫宜臼。幽王继位后,宜臼作为嫡长子理所当然地被立为太子。宫中有个美女叫褒姒,长得像个天仙似的,幽王十分宠爱她,将她视为掌上明珠,褒姒也生了个儿子,名叫伯服。幽王爱屋及乌,特别宠爱小儿子,他想废了宜臼改立伯服为太子,但是于周朝的礼法不符。想立伯服为太子,必须先害死宜臼。
有一天,宜臼正在花园里游玩,迎面扑来只斑斓大虎,幸亏宜臼身手矫健,躲过了猛虎凶狠的一扑。宜臼拔起脚来拼命地跑,总算躲过这场丧命之灾。
花园里有老虎,岂非咄咄怪事!原来幽王想害死宜臼,看到他在花园里,便让人将笼子里的老虎放出来,想让老虎把宜臼吃了,名正言顺地将伯服立为太子,没想到宜臼行动敏捷,身子一闪躲过了扑来的猛虎,宜臼没有死,幽王的如意算盘便落了空。
经过这场劫难,太子宜臼时时有所戒备,幽王一下子也想不出除掉宜臼的办法。宜臼知道待在京城最终难逃一死,于幽王五年偷偷溜出京城,一阵风似的逃到外祖父申侯那里去了。
宜臼跑了,总算称了幽王的心。三年以后,幽王废了王后和太子,立伯服为太子,褒姒为王后。
这么一来,幽王以为褒姒会露出笑脸,奇怪的是,褒姒依然无动于衷,仍然和过去一样,始终没有露出一丝笑容。
褒姒自从进了王宫,一直像个冰美人,幽王想尽了办法,希望博得褒姒一笑。美人若是开了笑脸,岂不像灿烂的鲜花!幽王想出的所有办法都是枉费心机,褒姒始终是那副心不在焉的神态。
褒姒的身世也够苦的,幽王对此却一无所知。
褒姒的母亲本是后宫里的一名宫女,15岁时被人诱骗生下了个私生子,宫女非常害怕,生育以后便将孩子弃之郊外。有对夫妻触犯了宣王,宣王要将他俩抓来斩首,这对夫妇事前得到了消息,连夜逃往褒国。他俩经过郊外,听到有婴儿的啼哭声,跑上前去一看,原来是个被人遗弃的女婴,好心的夫妻把孩子抱了起来,带到褒国去抚养。女孩到了十多岁,长得如花似玉,这时宣王已死,幽王登上了王位。
褒国有位贵族得罪了幽王,幽王大发雷霆,褒国国王为了搭救这位贵族,认领了这位美貌的少女,褒王将褒姒作为自己的女儿献给幽王,来替褒国的那位贵族赎罪。幽王见了褒姒,顿时像掉了魂似的,从此便迷上了这个姑娘,把她当作心肝宝贝。褒姒进宫以后一直暗暗哀叹自己的命苦,如今进了王宫就像鸟儿关进了牢笼,她的身世这么悲惨,哪能会高兴起来!
幽王不知底细,只想逗褒姒露出笑容,好多种办法试过了,褒姒始终不开笑脸。昏庸的幽王出了一道赏格:谁能想出办法来博得褒姒一笑,便赏给谁千金。
朝中有个专会拍马的臣子,名叫虢石父,他有一肚子的鬼主意,专讨幽王的欢心。幽王的赏格一下,虢石父便献上一计:“大王何不带王后到骊山烽火台,命令士兵把烽火点起来,诸侯们看到烽火,一个个都会领兵赶来,王后见了他们匆匆赶来的狼狈相,一定会笑个不停。”
烽火台是紧急报警用的,用来防备敌人的进犯,万一敌人的军队来了,便将烽火点燃,各方诸侯看到了烽火示警,便立即领兵前来相救。由于长期没有敌人侵犹,烽火台已多年没有使用。
幽王听了大喜,连连拍手称妙,为了博得褒姒一笑,他竟然导演了一出以军国大事戏弄诸侯的闹剧。
幽王果真带着褒姒来到骊山,摆下酒宴饮酒作乐。酒酣之时,幽王命驻守的官员点燃烽火。烽火可不能随便乱点,驻守的将领愣在当场,幽王又断喝一声,官兵们只得遵命行事。
远方的诸侯们看到了烽火,以为发生了紧急军情,一个个点起人马,急匆匆地向骊山赶去。各路诸侯领兵到来骊山下,只听到阵阵悠扬的乐曲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各路诸侯一个个目瞪口呆。
褒姒看到诸侯们惊愕的模样,禁不住笑了笑。幽王一直在留意褒姒,发现她笑起来比平日更加娇媚。幽王心花怒放,三魂六魄都附在了褒姒身上,直到侍从悄悄问他如何发落各路诸侯,他才从迷恋中清醒过来。
他笑眯眯地对赶来救援的各路诸侯说:“今天我一时高兴,和王后到这儿来散散心,这儿没什么事,你们都领兵回去吧。”
听了幽王的话,各路诸侯全都气坏了,这个昏君,竟然拿烽火台开心!
过了不久,申国联合了北方的少数民族犬戎向周发起了进攻。申侯的女儿和外孙被废,他要报仇雪恨,正好犬戎要向南方扩张,申侯便联合犬戎一起行动。
进犯周朝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幽王得到了消息赶紧让烽火台点燃烽火,进犯的敌军愈攻愈猛,周军即将抵挡不住。好长时间过去了,怎么不见援救的诸侯军队?原来,各路诸侯看到了烽火,以为又是幽王戏耍他们,所以全都按兵不动,没有一支军队前来援救。
犬戎大军终于攻破关隘,潮水般冲入镐京宫中,幽王和太子伯服被杀,褒姒被掳入犬戎。
直到这时各诸侯才如梦方醒,急忙领兵赶来相救,可惜他们来迟了一步,犬戎军掳掠了一番已经撤出。
各路诸侯击退了犬戎军,共议另立天子,他们一致拥立原先的太子宜臼为国君,他就是周平王。
诸侯军撤走以后,犬戎军又来进犯。这时西部的大部分领土已被犬戎占领,镐京常常受到犬戎的威胁,周平王无力抵抗敌军,只好于公元前770年将都城迁到洛邑。
自周初至幽王,都城在镐京,由于镐京在西部,所以将平王东迁之前称西周,由于洛邑在东边,所以将平王东迁后的周朝称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