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代,洪水给人类造成巨大的威胁。那时候,草木横生,河道不畅,连绵的大雨一下,水患跟着就来了。只见咆哮的洪峰奔腾而下,排山倒海般扑向下游,汹涌的洪水冲破堤坝,一下子便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庄稼。人们无处可逃,许多人葬身鱼腹。洪峰过后,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躲在高处侥幸逃脱的人群,眼巴巴地等待洪水退下。好不容易盼到洪水消退,原野一片荒芜,地里颗粒无收,人们吃啥?涝灾过后,饥荒跟着来到人间。唉,哪一年遇上洪涝不是饿殍遍野呀!
人们决不会向自然灾害屈服,一直与洪水奋战。到了公元前23世纪,一场轰轰烈烈的治水大战展开了。当时的天子尧,委派鲧率领百姓治理水患。
鲧用“水来土掩”的老法,带领百姓修河堤,筑堤防。可是,这办法收效甚微。洪水像脱了缰的野马奔腾直下,势不可挡。河堤无法使它就范,反倒被它冲垮。
鲧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率领百姓继续修筑堤防。偏偏那几年水患不断,年年的辛劳都化为乌有。鲧辛辛苦苦治水9载,中原的水灾依然不断。
天子尧见鲧误了治水大事,下令将他处死,随后命鲧的儿子禹继承父业,继续治理水患。
父亲的失败使禹明白了一点:用“堵”的老法子治水不行,需要另外想办法,才能完成父亲的未竟事业。
好一个铮铮铁骨的大禹,说干就干,他告别了新婚才4天的娇妻,立即前去赴任。
到了灾区,大禹找到父亲的老帮手,虚心向他们请教。他也弄不懂,“水来土掩”不行,那该怎么办?
看着长时间不退的一片汪洋,大家纷纷议论开了,最后大家得出结论:洪水不退的原因是河道不畅。洪水没办法泄出去,怎能不泛滥成灾!
总算找到了症结!看来要治理洪水,就必须要使河道通畅。大水迅速顺着河道流入大海,就不会发生水患;洪水排不出去,越堵越糟。要治水,不能堵,而要疏导。
大禹把自己的想法对大伙儿一说,众人立即议论开了。好多人直摇头,唉,要疏通河道,这可比登天还难哪!
要制服洪水,再难也得干!大禹带着一批铁汉,登荒山,爬野岭,进沼泽,下河川,四处勘察地形和水道。是呀,不探明情况,怎能制订出疏导洪水的方案!
几年时间过去了,中原地区的地形和河流情况终于查清,大禹一声令下,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治水的工程开始了。
治水工程按计划进行着。大禹将中原一带划为九个大州,规定每州出3万民工。27万人的治水大军,在九州大地上热火朝天地向洪水宣战。
大禹手持木锸和人们一起挖河,手上长满硬茧;为治水四处奔波,脚底的硬茧成了厚脚垫,吃的是野菜粗粮,穿的是破衣烂衫,天当帷幕地当床,终年奔忙在治水第一线。哪里最苦,大禹便出现在哪里,什么地方出现了险情,大禹闻讯后就立即前往。
由于长期浸泡在水中,大禹的脚趾甲全都脱落了,他忍着疼痛,坚持在治水的第一线;污泥粘住了他腿上的汗毛,还得不停地在泥中走动,汗毛都被拔光;长年忍饥挨饿,却处处为百姓做出榜样,大禹瘦得只剩下骨头架,就连大腿上都没有一块肉。大禹吃的苦,受的累,大家看在眼里,疼在心头。部下劝他注意休息,他摇摇头依然拼命地干。治水大军深为他们首领的作为感动,全都奋不顾身地奋战在治水第一线。
在紧张的治水期间,大禹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第一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口时,他妻子刚刚生下儿子启。听到儿子的哭声,大禹百感交集,他真想回家待上一两天,照看一下自己的妻子,亲亲自己的亲生骨肉,可是,洪水猛如虎,不能让广大百姓受灾受难,为了灾区的百姓,他一狠心掉头离家而去。
他第二次路过家门时,妻子闻讯抱着孩子站在家门口等候。大禹过来了,妻子朝他招手,儿子用稚嫩的嗓子喊爸爸。大禹停下了脚步,深情地朝妻儿看了看,忽然扭过头,大踏步地领着治水大军往前走。救水如救火,他怎能因儿女私情而撇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而不顾!
过了好多年,大禹第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等候在路边的妻子看到大禹一脸憔悴,眼窝深陷,难过得直落泪:孩子看到了他,一头扎进了他的怀中。大禹一边抚摸着儿子的脑袋,一边对妻子说,为了天下的百姓不再遭受水灾,不治理好洪水决不回家!妻子理解丈夫的心思,坚定地点了点头。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大禹疏通了中原的九条主要河道,让洪水流入大海,又治理了主要河道的支流,让河水畅通无阻地流进大河。治水工程终于完成了,四处横流的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制服洪水以后,百姓开始重建家园,别说是风调雨顺的年头五谷丰登,就是遇上了洪水也不会哀鸿遍野。
大禹征得了帝舜的同意,让益和后稷做自己的助手。在益的指导下,各部落的人们到山林中捕野兽,到河里捕鱼虾,还让大家凿井喝井水,免得再喝污浊的积水生病受害。后稷善于耕种,把种植的经验传授给大家,农业生产从此得到飞速发展,中原一带到处五谷飘香。
帝舜对大禹十分信任,指定他为自己的继承人。17年以后,帝舜与世长辞,大禹继承帝舜做了部落联盟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