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的祖辈世世代代都担任着周的史官,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的太史令。司马谈逝世后三年,司马迁继任为太史令。从此,司马迁开始收集皇家图书室中的资料,着手撰写史学著作了。

十年之后,司马迁因为替兵败被俘的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而触怒了汉武帝,被关进了监狱,并被处以阉割生殖器的“腐刑”。他长叹一声说:“这是我的劫数啊!从此不会受到任用了。”后来,他反复考虑,认为:“《诗》、《书》之所以言辞简单而含义深刻,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思考。”于是他继续完成自己的史著,终于写成了《太史公书》,也就是今天的《史记》。此书所述,自黄帝始,至唐尧、虞舜之后直到汉武帝捕获白鳞止。

司马迁为完成《太史公书》,广泛搜集天下的逸闻遗事以及历代帝王兴起的事迹,研究观察历史事件的起始和终结,在兴盛的历史时代中,发现衰亡的征兆,评论、考察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他的《太史公书》中,关于夏商周三代记得较为简略,而详细地记录了秦汉间的历史风云。

司马迁受腐刑后不几年,又被汉武帝委任为掌管传宣诏命的中书令。中书令通常由宦官担任,但因为接近皇帝所以一般人都认为是个尊贵显要的职务。司马迁担任中书令后,他的老朋友——担任督察益州官吏职务的益州刺史任安写信给司马迁,要他像古代贤臣那样,向皇帝推荐人才。司马迁收信后,立即给任安回了一封长信,尽情倾吐了心中的委屈和自己强忍屈辱的原因。

他说:“我和李陵虽然同在朝廷为官,但平时并没有什么交往,爱憎也不同,更没有相互宴请以联络感情的事。但我看李陵平时的表现,算得上是个才能出众的人。他孝敬双亲,与朋友交往讲信用,而对金钱不生贪心,面临取舍时也做得很适宜,分配东西时总是谦让,平时还恭敬谦逊地居于人后,不喜欢抛头露面出风头。

“他经常考虑的是:一旦国家有事需要他,便奋不顾身地为国家献出生命。从他平时的表现来看,我认为他确实是个才能品德出众的人。李陵作为我朝大臣,出生入死,从不考虑个人得失而勇敢地率兵深入匈奴腹地,为国作战,这已是很难得的行为了。现在他犯了错误,那些安居后方,保全自己和妻子儿女性命的大臣们就夸大他的罪过,加以指责。对于这种情况,我感到十分痛心……皇上知道李陵兵败的消息后,吃不香,睡不着,甚至上朝时都不高兴。大臣们又是着急又是害怕,不知怎么办才好。我不敢因为自己地位卑下就不管国家的事,看到皇上整天愁眉苦脸、闷闷不乐,诚心想献上自己的耿耿忠心。我认为李陵在和士大夫们交往时,总是把好处让给大家,因此大家都愿意为他献出生命。即使古代著名的将领,也赶不上他。

“这次兵败之后,他投降了匈奴,我推测他的用意,大概是想在匈奴干一番事业,为汉立一大功以抵损兵折将之罪。事情既然已经到这个地步,不可改变了,只好顺其自然,何况李陵的苦战,沉重地打击了匈奴,其功劳也能够向全国民众公布,不至给皇上脸上抹黑。我几次想向皇上陈述上面的想法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后来适逢皇上召见我,问起此事,我便根据上述想法阐明李陵的功劳及其作用,想用这些来宽慰皇上的心,同时也反驳那些报复李陵的不实之词。因为我没能完全讲清楚,圣明的皇上没有理解我的用意,反而认为我诬蔑贰师将军国舅李广利,而为李陵辩护,于是把我关进大狱。

“我的耿耿忠心,始终不能向皇上陈述,结果被处以诬蔑皇家的罪名,被判处腐刑。按照法律规定,我可以用钱赎罪,免受腐剂。但我经济拮据,即使用尽所有积蓄,都不够用来赎罪。我的那些朋友,因为怕受牵连,都不敢救我,皇上身边受宠幸的大臣,也不敢帮我说一点好话。我只身一人和那些法官狱使打交道,被关在幽深的大牢中,人非木石,受尽折磨能不痛苦吗?可是我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李陵投降匈奴,败坏了李家数代的好名声,我因为身受腐刑,为避免创伤溃烂,又被人送进密闭的温室中,二人都遭到天下人的耻笑,可悲啊!可悲!

“无论是谁,都免不了一死。但并不是所有人的死都具有相同的意义: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死的原因和方式不同的缘故。人们的死,各不相同,最好的一种是自己的死不辱没先人,其次是自己不致受到侮辱;在受辱而死的种种情况中,最下等的是受腐刑而死,这是一种受辱到极点的死!

“人之常情,都希望活命而不愿意死,总是留念自己的亲戚、妻子、儿女等等。我虽然懦弱,想得过且过地活下去,但也清楚地知道什么情况下能活命,什么情况下应该毫不迟疑地去死。为什么我甘愿承受牢狱、腐刑的奇耻大辱呢?之所以愿意忍受这种痛苦?在人们的鄙视中苟且偷生,是因为我的史学著作还没有完成,如果就此死去,则我的大作、才华湮灭不传,九泉之下岂不遗憾。

“左丘明失明,孙膑断足,不能在社会上作出一番事业,便著书立说以抒发自己的悲愤,想让它们流传后世,从而表现自己。我不自量力,搜集天下遗闻逸事,考察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研究它们成功、失败的道理,共写成了一百三十篇,想以此研究天和人之间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从而确立我对历史的见解。可惜写到一半时,就卷进这案子中去了。为了完成这个工作,我才不惜受辱,毫无怨怒地接受了腐刑。现在,我已完成了这部史学著作,准备把它保存在名山之中,交给那能使它广为流传的人,这就可以抵偿我因受辱而承受痛苦所付出的代价了。即使受辱一千次,一万次,我也不会后悔!”

刘向、扬雄博览群书,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他们在读了《太史公书》后,都一致称赞司马迁是一代良史,认为他具备史学家的优良品德和写作才能,佩服他善于叙事,长于说理。《太史公书》虽然极富文采,但不浮华,虽然文风质朴,但不鄙陋;全书记载都能做到直书其事,真实可靠。对于所记历史人物和事件,既不任意褒奖它们的美善,也不有意隐瞒它们的丑恶。因此《太史公书》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实事求是的历史著作。 d1aUe2UMjmBflO6YTRh5zjzP0mtpmGrO7v/SCi5EqvvWQTcDbukuo8d4Lboqt1x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