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汉武帝独尊儒术

自从孔子广收门徒创办私学以后,开办私学的人越来越多。到了战国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士人对社会的剧烈动荡进行分析思考。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观察社会的角度也就不同,各种学派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每个学派都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他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己见,互相辩论,历史上将它称做“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形容学派众多,实际上那个时期的学派也没有“百”,重要的只有六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它们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这些人大都著书立说,议论政治,评析社会问题,明确提出自己治理天下的主张。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他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理想是实行“仁政”,把“恭、宽、信、敏、惠”作为仁者的道德标准,希望实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理想社会。战国时代的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学说,他讲求“仁义”,并特别强调“义”,把它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后世将儒家学说称为“孔孟之道”。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认为社会动乱的主要原因是人们不相爱,提出“兼爱”和“非攻”,要求人们不分亲疏地爱所有的人,反对战争,反对损害别人。

道家的创始人是与孔子同时的老子,战国时代的庄子进一步发挥了他的学说,后世将他俩合称“老庄”。道家反对烦琐苛刻的法令,主张“无为而治”,要求统治者满足现状,一切听其自然。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反对儒家的“仁”,认为那是完全行不通的。在他看来,社会动乱的主要原因是法治松弛。他主张由政府颁布法令制度,不管什么人都要遵守;他还希望国君讲求“术”、“势”,要有一套驾驭群臣的权术,要有权威和势力。

名家的代表人物是惠施、公孙龙。他们的学说以辩论名实为主,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邹衍、邹奭,他们的学说包括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廿四数等数度之学和五德始终的五行之说。此外还有兵家、农家、纵横家等。

战国时代,七雄争霸。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七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战争。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各处招揽贤能。各学派的游说之士摇唇鼓舌,到处宣扬自己的主张,希望各国国君能采纳自己的意见,推行自己提出的措施。每个学派都说自己的主张好,贬斥其他各家的学说,他们唇枪舌剑,辩论个没止没休。

游说之士在诸侯国间奔走,入公室,进私门,希望能得到当权者的任用。合则留,不合则去,来去相对自由。到了战国后期,法家学说最得势,秦始皇重用法家代表人物李斯,终于统一了中国。可是,法家的“法治”又有残酷的一面,容易激化统治者与百姓的矛盾。秦朝的统治只维持了十几年,就被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推翻。

汉朝初年,汉高祖刘邦接受了秦亡国的教训,奉行了基于道家思想的“清静无为”的政策,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农民在较为宽松的统治下,有了喘息的机会,他们安心于农业生产,国家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汉文帝、汉景帝时,倡导以农为本。文帝多次下诏劝农,以发展农业经济;景帝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将田租由原来的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也就是说,农民拿出生产的粮食的三十分之一交纳赋税。文帝、景帝还减少地方徭役,开放山泽禁苑给农民耕种。这些措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社会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全国政治上得到了统一,为了保障政治上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汉武帝即位后,加快了统一思想的步伐。

有位博士官叫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十分精通,他认为应该宣扬“大一统”的思想,以巩固皇帝中央集权的地位。时代造就英雄,董仲舒正巧碰上了这样的机遇。

汉武帝下诏选举“贤良之士”,董仲舒提出了“天人三策”的建议。所谓“天人三策”,意思是:上天是有意志的,人间的事物按上天的意志存在、变化:皇帝代表老天爷,服从皇帝就是服从上天,服从天道:天道要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之间严格遵守上下尊卑的礼节,绝对不允许违反。董仲舒以儒家学说为基础,融合了各家学说中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的部分,提出了这种为封建统治服务、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理论。

汉武帝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汉武帝一方面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一方面在政府里设置专门传授儒家学说的“五经博士”,“五经博士”下配有50名弟子员。弟子员在“五经博士”的指导下攻读五经,每年参加一次考试,只要能通一经,就可以做官。学习儒家经典成了做官的捷径,博士弟子员的人数随之不断增加,最多的时候多达3000人。

经过五经考试做了官的人,当然按儒家的一套行事,他们不仅用儒家学说帮助汉武帝治理天下,而且用儒家思想教育后人。这样,自然达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由于董仲舒的提倡,汉武帝的实施,儒家思想成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学说在思想文化领域占了主导地位。

以后的各个朝代,各王朝的统治者又对儒家学说进行补充和发展。自汉武帝以后的2000多年中国封建社会,基本上是儒家独尊。到了明清,“四书”更成了做官的敲门砖,儒生寒窗十载,为的就是参加科举考试。熟读儒家经典可以使人发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成了至理名言。

在当时来说,“独尊儒术”对巩固封建统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人们思想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与“独尊儒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em/kYxjIsQs+2b0fkjr4K4sH5aA2/iEnDhqrPkTxur+sEZS4N6LbbVdo3J+tEdk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