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赵葵只身杀敌

赵葵,字南仲,出生于公元1186年,潭州衡山(今属湖南)人,宋朝名将,历任兵部侍郎、右丞相廉枢密使,封信国公。

赵葵之所以成为宋朝一代名将,是因为他从少年时期开始,就酷爱兵书,勤于武功。时人传诵着不少他智勇双全的故事。

校场逞威

赵葵的父亲叫赵方,时为荆南制置使,是一名抗金爱国将领。在金兵大举侵入中原,朝廷腐败,宋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赵方却率领他的部下,坚持抗金斗争。在父亲爱国思想的影响和教育下,赵葵从五六岁开始,便萌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立志将来随父杀敌,报效国家。于是,他暗习武功。每当父亲练武时,他都站在一边仔细观看,暗暗记下招式,然后自己模仿演练。父亲校场练兵,他也悄悄地混在士兵之中。因他活泼可爱,士兵们都喜欢他,所以没有人将此事告诉他父亲,而且还有意瞒着,并私下教他习武。

但是,他的父亲却想让他从文,学习诗、书、礼、易。为此,在他刚刚六岁的时候,便先后让他拜当时名士郑清之、全才子为师,学习经书。在这期间,他明读经书,十分刻苦,暗中却更喜欢读兵书,操练武艺。不久,他的这些行踪便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见赵葵聪慧机敏,倾心武功,认为他长大后可成为一员将才,不但没有责备他,而且顺其自然,不再勉强他学文。两年后,郑清之和全子才向赵方介绍了赵葵的学习情况,并说出他们的看法。这时,赵方也只好改变了自己的主张,又让赵葵去拜南康熟知兵法的李燔为师。

两年后,赵葵回到父亲身边,要跟随父亲出师征战。可是父亲赵方感到他虽知兵法,毕竟是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而且年龄尚小,只有十二三岁,便没有答应。赵葵却不甘心,他决计要以实际行动来说服父亲。

这一日,校场比武,赵方和他的大儿子赵范坐在点将台上。当他看到自己新提拔的一员副将,连胜十余人,仍然面无汗渍,气不粗喘,心中十分得意,以为自己眼力没错。可是就在这时,有一名个子比较矮的士卒,手使一杆白蜡杆红缨枪,噌地一声跳上台去,未通姓名,便和那副将对打起来。只见那士卒斗至三十余回合,仍然是越战越勇,枪法十分精奇。赵方心想:如此枪法精奇的一名士卒,我自己怎么没有发现呢?他想看看那士卒的面容,可那士卒头盔压得很低,把大半个脸庞全盖住了。

赵方正在纳闷,只见那士卒虚晃一枪,尔后突然来了个“毒蛇吐信”,分心便刺。赵方惊呆了,这不正是我赵家枪法的招数吗?

未等他说话,他的大儿子赵范先开口了:“父亲,这矮子是谁,怎么会我们赵家的枪法?可能是我弟弟赵葵吧!”

赵方说:“不会的,我并未教给赵葵枪法,怎么会是他?先不要着急,继续看下去!”

时间一久,赵方发现那士卒的体力渐渐不支,而枪法却依然不乱;不过,他越看越感到那士卒的枪法就是他赵家的祖传枪法。于是他的疑团越来越大,这士卒到底是谁呢?他身不由己地站了起来,非要弄明白不可。

正在这时,眼看那士卒就要被打败;也是那副将求胜心切,待那士卒一枪刺来,副将则用尽毕生之力,将链子锤当横一格,一下把枪杆卷住,拉得那士卒噔噔向前扑了两步,差点摔倒,长枪也几乎脱手。就在这决定胜负的千钧一发之际,那小将似乎也火了,只见他用手把枪杆使劲一拧,折断枪头,又一使劲,把枪抽了回来;没等那副将回过神来,说时迟,那时快,那士卒一个“哪吒搅海”,赵方再也按捺不住,急忙喊了一声:“停!”但是,这话还是慢了一点,只见那士卒飞快举起枪杆,只听“啪”的一声,打在那副将坐骑的后臀上。那马疼痛难忍,长嘶一声,猛地跳起,一下便把副将摔下马来。此时,赵方已经来到那士卒面前,将其头盔一下摘掉,再一看,竟是他的小儿子赵葵;那满是汗水的小脸,正冲着他笑呢!

众将士顿时欢呼起来。

赵范上去一把拉住赵葵的手说:“弟弟,好样的,我早就想到是你了,可父亲不信。你是何时学会我们赵家枪法的?”

赵葵笑着说:“父亲练武时,我在旁边看的。”

赵方听后,十分满意地感慨道:“真是个有心计的孩子,你是长大了。”

从此,赵葵便和哥哥赵范一起,随父转战南北,投入了抗金保国的战斗中。

只身冲敌

赵葵在随父兄征战中,每遇金军来犯,便与众将士一同出击对敌;紧急关头,则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只身杀入敌营,搅得敌军懵头转向;众将士则乘机奋勇杀敌,经常以此使战斗转败为胜。

这一日,探马突然来报,金军已大兵压境。此时,赵方正在书房读书,思想毫无准备,闻报后,急忙披挂上马,率领众将士迎敌。

两军交锋,刀枪剑戟,寒光四射,尘烟滚滚,火花飞溅,双方一批批将士倒了下去,又一批批冲了上来。赵葵站立在父亲身边,早就想上去了,但都被父亲一次次按了下去。

两个时辰过后,终因敌众我寡,宋军渐渐抵抗不住,一步一步地后退下来。赵方心如火焚,急派副将上阵督战。那副将得令,提锤上马,冲上阵去,激励将士,奋勇杀敌;但宋军连冲几次,仍然寸步未进。就在此时,敌军中突然有一员猛将,大吼一声举刀冲向宋军,东砍西杀,如入无人之境;宋军难以抵挡,潮水一般退了下来。

情况万分危急,赵方又急令长子赵范上阵,力图挽回败局,但是仍无济于事。

眼看宋军已成败局,金军则越杀越勇。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葵再也按捺不住胸中怒火,乘父亲不注意,毅然头戴金盔,提枪跨马,双腿猛地一夹,箭也似的向那金将冲去。那金将正于宋军中乱砍乱杀,得意洋洋,不承想竟有一员小将举枪冲来,急忙用刀架住,但他万没料到,这小将枪法精,力气大,只几个回合,就被小将一枪刺于马下,死于非命。接着,赵葵乘胜而进,只身冲入金营,举枪乱刺。那金军本来正随金将冲杀宋军,也不曾料到竟然半路杀出一员小将,而且几个招式,就把金将刺于马下,一个个惊得慌了手脚,不敢再战。正在他们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那小将又闪电似的杀来,一连刺倒十余名金兵。

这时,不知金军中是谁喊了一声:“不要怕,是个小孩,快把他围住,捉活的!”

金军这才回过神来,上去一下将赵葵团团围住,只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风雨不透。

再说宋军将士这时也看清了,刺死金将、冲入金军的正是主帅赵方的小儿子赵葵。一位将军猛地高声喊道:“将士们,赵葵乃一幼童,尚不怕死,我们还有什么可怕的?冲上去!杀金兵,救赵葵!”

这一呼不要紧,宋军顿时士气大振,回过头来,潮水般地杀向金军。金军被宋军这突如其来的行动,一下子打乱了阵脚,呼啦退去,争相奔命。

赵葵解围后,并未就此停住,而是一马当先,带领宋军,乘胜追击,一气追杀出20里之外,见金军走远,方才收兵回营。

宋军转败为胜,欢声雷动,众将士一下把赵葵举在了空中,前呼后拥着来到了赵方跟前。

赵方高兴地流下了泪水。

此时,赵葵只有13岁,但他的大智大勇,却深深地印在了众将士的心中。

一语定军心

南宋从第一任皇帝高宗赵构起,就软弱无能,苟且偷安,奉行投降政策,不思抗金;对前线将士,更是很少关心,经常克扣军饷。到了宋宁宗赵扩即位后,虽然主战抗金,也为抗金名将岳飞平了反,昭了雪,但南宋王朝毕竟腐败日久,朝廷发给前线抗金将士的军饷,也被一层层克扣,真正到将士手中的时候,已经寥寥无几了。对此,前线将士常有怨言。荆湖制置使赵方的部队也不例外。

有一次抗击金军入侵,也是敌众我寡,但由于全军上下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仍然取得了重大胜利。因此,赵方修书向朝廷报捷,并请求拨赏银两犒劳三军。朝廷旨意下来,对赵方及众将士取得的胜利,颇为赞扬了一番,可是赏银下来,却比过去更少了。

这一日,赵方令副将发赏银,每人只领到了几吊钱。士卒们心中不满,议论纷纷。

有的说:“我们在前线卖命,皇帝在临安享乐,连赏银也这么少,算什么皇帝?”

也有的说:“我们仗越打越大,死的人越来越多,可赏银却越来越少,我们为什么还要给他们卖命呢?”

只此一语不要紧,便把士卒的火全激了起来,异口同声地大喊道:“对,我们再也不给他们卖命了。走!干脆回家去。”

赵方一见,大惊失色,急令诸位将军上前阻拦,但士卒们根本不听。一时间,军营大乱,士卒们争先恐后地挤着走出军营。

紧急关头,忽听房顶有人大喊:“弟兄们,请留步,听我说句话再走好吗?”

众人抬头往房顶一看,见是主帅的儿子赵葵,便立即停住了脚步。因为赵葵在众将士的心中,不仅是一员冲锋陷阵的猛将,而且是一位智多谋广的小军师。打仗时,不论遇到什么险情困境,只要赵葵一出现,就可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平时,将士们遇到什么难题,只要给赵葵一说,就可迎刃而解;更使大家敬佩的是,他虽为大帅的儿子,却没有一点架子,总是喜欢和他们一起用餐,一起休息,形同家人,亲如弟兄。也正是这些原因,士卒们因赏银不足将要哗变散去时,一听赵葵说话,便都停住了脚步。

赵葵见士卒们停步,便和颜悦色地对大家说:“金军来了,最吃苦头的是我们平民百姓、父老乡亲,就此而言,我们参战,并不全是为了皇帝,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所谓‘国破家亡’就是这个道理。今日所发赏银,是朝廷拨下来的,也的确是少了一点;可是我父亲已给我说,他作为本司主帅,也要给大家一份赏赐,后日即可发到诸位手中!”

众将士知道,他们的主帅赵方,一向性情耿直,说话算数,今听赵葵一说,信以为真,军心顿时被安定下来。

随后,赵方再次修书,上报朝廷,说明情况。此时,主战派大臣韩侂胄受到重用,加授开府仪同三司,权位重于宰相。当他知道此事后,立即奏请宁宗,又拨专款火速发到了赵方所部驻地。

这一年,赵葵只有13岁,而他“一语定军心”的故事,便作为一段佳话流传下来。 NfB24Mj1Sa0vStzgmL27++txBgvLuGyL4nuU53A/q9tufyCpkUaX0tXc5s+UlA8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