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天安门广场上,我们可以看见在天安门城楼东西两侧,各有七个红色的观礼台。
在天安门城楼的前方近处是两座大观礼台,每座长95米,宽12米,各有6个小区。
在中山公园门口右侧、劳动人民文化宫左侧两个小观礼台分别长73米,各有5个小区。
观礼台呈北高南低倾斜式,内有梯形台阶,总容量为21000人。那些有幸登上过观礼台的人们,见证了新中国的风风雨雨,看到了新中国的逐渐富强。
本来,在开国大典前临时搭建起的两座观礼台是砖木结构的建筑,此后一直沿用着。但是,直到1954年6月,为了满足国庆观礼的需要,国家将这两座砖木结构临时观礼台改建成了砖混结构的永久性观礼台,使用面积达2470平方米。
在1958年夏,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大规模改建天安门广场,迎接建国十周年大庆。
毛泽东指示:改建天安门广场,要反映出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特点,气魄要大,要使天安门广场成为庄严宏伟,能容纳100万人集会的世界上最大的广场。
周恩来遵照指示精神,多次强调,一定要体现出“人民当家作主”的主题思想和时代精神,并对广场的规划、建筑物的设计与模型,从指导思想到艺术构思,都作了详细而明确的指示。
为了做好天安门广场的改建规划设计和施工,北京市发动了全市的城建工作者,并邀请全国著名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参加此次广场的规划设计工作,最后形成了一个综合的改造方案。
1958年12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开会讨论国庆工程。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出席,周恩来亲自介绍天安门广场的规划设计情况,会议通过了综合设计方案。
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天安门广场是一个庄严雄伟的政治性广场,保留正阳门和箭楼,拆除中华门,其东西两侧分列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其形制、体量和高度,既取决于建筑物本身的需要,也要与广场的整体性,乃至旧有的古建筑相协调。
经过数万建设大军夜以继日地艰苦努力,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天安门广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雄伟、壮丽、宽阔的广场便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全国和全世界人民的面前。
天安门城楼前面建成的红色永久性观礼台,容纳量也从过去的一万多人增加到了两万多人。
观礼台的设计者是中国著名建筑师张开济,当年修建观礼台的消息一出,包括张开济在内的一些设计师都报送了自己的设计,他的设计方案最终中选。
张开济曾说,自己方案好就好在“此处无声胜有声”。他说:“城楼是广场的重点,再有一个建筑与之争宠就是喧宾夺主,因此观礼台设计得越不显眼越好,越不突出就越成功。”
建筑专家罗哲文说:“这观礼台好就好在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张开济在观礼台设计方案中加入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独到之处,他在观礼台背后设计了卫生间、休息室、商店等方便嘉宾观礼的设施,使这个建筑更加的人性化。
观礼台平日不开放,只有盛大庆典时,用来接纳外国来宾和国内各界先进模范代表人物。外宾是观礼台上的重要客人,请谁来、安排在什么位置、有哪些观礼要求等都是当时外交部礼宾司的重要工作。
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首任大使、前礼宾司代司长鲁培新表示,外宾观礼主要在两个场合,一个是上天安门城楼,另一个则是红色观礼台。
鲁培新说:“上城楼是最高规格的外宾礼遇,这个角色是各个代表团的团长,一般都是由总统、总理担当,此外还有一些国外知名人士,这个选择主要是出于一些政治考量。”
城楼下红色观礼台同样是外宾的一个重要集中场所,能登上这里的外宾主要有三方面的人:一个是常驻北京的外国使节及夫人;二是各国使馆的武官及夫人;三是各国代表团的随团人员。他们一般被安排在紧挨着天安门城楼东侧最近的那个观礼台,凭请帖进入,观礼证佩戴左胸前,一般在开会前一个小时入席,而且不能带小孩。
如果在观礼台上渴了,外宾可以到下面的招待处取桔子水;累了,可以去下面的休息室休息。但外宾们在阅兵期间是舍不得离开看台的。
在1955年4月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邀请世界各国人士“来看看中国”。因此,邀请外宾观礼成了我国重要的外交策略。
1959年国庆典礼的礼台队伍十分庞大,据外交部档案统计,当年前来观礼的外宾有1981人,而在广场内外观礼的首都群众达70多万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庆典礼活动人数最多的一次。
从1949年临时搭建观礼台,到1959年建成的永久性观礼台,这十年之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天安门城楼上的观礼台,见证了新中国的繁荣与昌盛。
从1960年到1983年,整整24年的时间里,国庆节的天安门广场都没有举行阅兵式。那特殊的岁月让观礼台也显得冷清起来。
直到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恢复了大阅兵,这也是新中国国庆三十五周年庆典。邓小平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人描绘了一张国家未来的宏伟蓝图。观礼台上再次人声鼎沸,而当中国的导弹方阵开过天安门广场时,观礼台上的外国专家一下子都站了起来,他们惊呼,“飞鱼!中国飞鱼!”
后来,每当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重大庆祝活动,还要搭建临时的观礼台。
2009年9月,天安门广场进行国庆阅兵的各项准备工作,便在天安门城楼两侧观礼台前搭建了数百平方米的临时观礼台。红色基座、白色栏杆,基本与原观礼台保持同样风貌。还在观礼台上安装了座椅,还铺设了红地毯,大大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