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园林的不断演变与发展

岭南园林历史比中原园林晚得多。岭南园林发端于南越,兴盛于南汉,至清代而形成我国园林三大流派之一。而自南汉至清之前的这段时间,岭南园林不断地演变发展,并在宋、明时代各逞其盛。

■ 顺德清晖园

相传,秦始皇派任器、赵佗二将统一岭南,后赵佗在汉初称帝为南越武帝,效仿秦代皇宫室园囿,在越都番禺,就是后来的广州大举兴宫筑苑,建造了岭南最早的皇家园林越王台、白鹿台、长乐台和朝汉台等。

在唐代初,岭南园林有广州荔园和福州芙蓉园。唐末,南汉和闽都是五代十国之一,刘岩建立南汉后,掀起了第二次皇家园林高潮,在广州留下了西御苑、河南宫苑、明月峡、越秀山、甘泉苑和芳林苑等;闽王王延钧辟福州西湖为御苑,建水晶宫。

五代十国 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等地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为五代十国,它是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

■ 佛山梁园

尔后,随着岭南一带割据政权的衰亡,岭南皇家园林也就销声匿迹了;但随着后来岭南社会经济的逐步上升、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海内外频繁的交流,岭南园林又逐渐呈现出了越来越浓厚的地方民间色彩。

宋代时,造园艺术在岭南迅速推广,设在官员衙署中的园林和归隐士人宅园,对于花石取胜的传统有所发展。在端州,就是后来的广东肇庆,北宋丞相包拯任知州时,曾在郡厅建菊圃,“前有轩,累土为山,抵石为基,榜曰‘烂柯天洞’”。

在广东惠州,归善县有琼州安抚使李纯思修建的李氏山园,此园临江建了座“潜珍阁”。

■ 佛山梁园

后来,谪贬惠州的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曾为之撰《惠州李氏潜珍阁铭》。铭中描述了山园主人“择胜而栖神”的造园意境,此园:

蔚鹅城之南麓,擢仙李之芳根,因石阜以庭宇,跨饮江之鳌鼋,发飞檐与铁柱,插清江之渊沦。

可见,潜珍阁其以花石为胜,倚山临江,巧用地形构筑楼阁之匠心。

在广东潮州,揭阳榕城石马山下的浦口村,北宋熙宁年间由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表弟彭延年以钦赐钱帛兴工营造了“彭园”,此为北宋年间粤东第一座私家园林。

据《彭园图》记载,彭园的布局负山面水,左松右竹,建有四望楼、碧涟亭、赏月水阁、药圃、东堂、书斋、武馆、水榭、假山等建筑。

此园占地万余平方米,彭延年特地从家乡江西庐陵请来名匠负责施工,是为粤地吸收岭北造园文化的实例。

相传,当时朝廷有位姓邓的特使参观彭园后大为赞赏,竟说“洛阳富园、东园、独乐园,皆乏彭园之特色”。可见,彭园筑园技艺品位甚高。

朝廷 在我国古代,被一些诸侯、王国统领等共同拥戴的最高统领者,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统治机构的总称。在这种政治制度下,统领者一般被称为皇帝。朝廷后来指帝王接见大臣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也代指帝王。

北宋时,岭南园林有惠州白鹤居、海南载酒堂、登州十二石斋、广州西园、高要菊圃、阳光西园、新兴十仙园、泉州金池园等。在潮阳麻田山,有著名逸士吴子野经营的宅院岁寒堂、游子庵。

■ 佛山清晖园

据说,吴子野到山东登州与太守李天章游玩时,向致仕官绅解二卿索得来自登州沙门诸岛的十二美石,由海舶运回家乡,置于岁寒堂。与吴子野交好的北宋文学家苏轼为之撰《北海十二石记》谓:

近世好事能致石者多矣,未有取北海置南海者也。

太守 原为战国时代郡守的尊称。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历代沿置不改。隋初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宋以后,称知府、知州等官为太守。明清则专称知府。

■ 佛山清晖园明清古建筑

由此说明,南汉造园以花石为重的传统,为后代所传衍。在广州,宋代由于对外贸易繁盛,中外文化交流扩大,这种以花石取胜的造园特色,又有独特的反映。

北宋名臣余靖在广州任尚书左丞知时,曾作有《题寄田侍制广州西园诗》,有“石有群星象,花多外国名”之句。余靖在家乡粤北曲江也建有西园,他曾在此接待来访的祖无择,“林间载酒”,与之酬唱。祖无择在粤西阳江也建有一座西园,“在旧洲治西二里,乔木怪石,萧然出生,亦名盘玉壑”。

至南宋时,岭南各地又陆续建了和理堂、温玉堂、静明庵。因而,粤之东、西、中、北各处皆有名园。后来的清代粤中名园佛山梁园,也称“二十四石斋”,就是以石为特色。

到了明代,由于岭南在经济上繁荣,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岭南造园文化始学扬州,后学苏州,有不少仿效江南园林的痕迹。同时,其自身特色则仍发扬了花石取胜的传统,利用气候条件之优势,渐而突出明显的热带风光特色,并营造了一大批享有盛誉的私家庭园。

■ 顺德清晖园

明代后期见于古籍的私家宅园很多。广州城的四郊就有不少引人入胜的园子。如:

朱氏园,在会城东北,倚山为之……盖幽居之最胜者也。

陈子履在城东有“东皋别业”,是一座颇有诗意的园林,《广东新语》曾详细地描述了东皋别业的迷人景色:

湖中有楼,环以芙蓉、杨柳。三白石峰矗其前,高可数丈。湖上榕堤竹坞,步步萦回,小汊穿桥,若连若断。

……林中亭榭以其花为名,器皿几案窗棂,各肖其花形象为之。花有专司,灌溉不摄。

……夹岸桃树有一坊书曰“桃花源里人家”。桂丛藤蔓,缭绕不穷,行者辄回环迷路。

《广东新语》 由清代著名学者、诗人屈大均撰,成书于他晚年时,是一部有价值的清代笔记。全书共28卷,每卷述事物一类,即所谓一“语”,如天、地、山、水和虫鱼等。

■ 顺德清晖园

如此气派和富有韵味,毫不逊色于江南园林。那时候,在城西有南汉旧迹上所建的花坞、华林园、西园。在城南有望春园、芳华苑、南园。

在白云山南麓濂泉坑一带还有陈子壮依山建筑的云棕别墅。环绕面积百余亩的宝象湖,布楼馆十余所,园内大量种植梅、柳和荔枝。

在越秀山南麓,有李时行的小云林,又在此基础上改建成继园。在城北有芳春园、桃花夹水二三里,可以通舟。

在城西有吴光禄所筑的西畴,梅花最盛。在小北门内有寄园,在河南有郭家园(清代改建为海幢寺)、天山书院。

整个明代时期的岭南园林,不仅于志籍有可稽之史实,于地方也有可考之古迹,足以说明其未必“远不如中原盛”。而到了清初岭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水准提高,私家造园活动开始兴盛,逐渐影响及于潮汕、福建和台湾等地。

到清中叶以后而日趋兴旺,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组织、水石运用和花木配景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终于异军突起而成为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

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号称“粤中四大名园”,其中以余荫山房最为有名。

它们的风格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水池、湖呈几何图形,这是由于受外国西方的影响;沿湖建筑也都呈对称布局,园林小品都是精细雕刻,而且花木丛荣繁茂,不足之处便是建筑体量过大。

岭南园林发展至清朝已日趋成熟,其传统建筑畅朗轻盈,与北方园林的稳重大方及江南园林的秀丽典雅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当时,除私家园林之外,还有公共园林。

清代岭南园林主要围绕山水和寺园展开,表现于广西的山和广东的湖之中,如桂林的七星岩、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独秀峰都是隋唐时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垂青。

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和综合式等。庭院式是岭南园林的特色,其小巧堪与国外古典园林相媲美,几乎所有的私宅、酒家和茶楼都建筑了庭院园林,如广东东莞可园、广东番禺的余荫山房等。

■ 顺德清晖园

■ 中山詹园

在明清时代,仅广东就有私园50多处,如东皋、小云林,广州小画舫斋、普宁春桂园、梅州人境庐等;广西有雁山园。福建私园有40多处,如福州伊园、泉州春夏秋冬四园、厦门菽庄花园等。

阅读链接

彭园为北宋年间闻名粤东的第一座私家园林,位于广东揭阳梅云镇浦口村,为大理寺卿彭延年设计、创建于1084年。相传,彭氏后人为纪念这位功绩卓著的先人,在彭园旧址建有“彭氏宗祠”。

彭延年生于1009年,原籍江西庐陵。历任福州推官、大理寺评事及大理寺少卿。后因其对潮州深有感情,遂致仕隐居揭阳浦口村,建祠堂,筑园林,之后子孙繁衍,成为彭氏入粤开基祖。

彭园原有四望楼和药圃,“轩有东堂,左竹右松,负面泽,有书在架,有鹤在庭,命车载酒,社友聚应于德星,牧唱渔歌,忘返适情于伏腊。” 9+uTM4UJg/ONv1jazIO4iDVcw9woyxFn5XcPJUq0mVNEJUzx/RT99rLQhUx3ihL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