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能制造简单工具的元谋人

在长江支流的金沙江中游地区,河谷渐宽,沿江分布着高低不同的浅丘和盆地。在远古时代,这些浅丘和盆地气候宜人,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分明。特别是金沙江的河谷地区和元谋盆地,由于气候干燥炎热,昼夜温差不大,四季不分明,全年基本无冬天,因而有“天然温室”之美称。

爪蹄兽、最后枝角鹿等第三纪残存动物在这里出没。再晚一些,则有桑氏鬣狗、云南马、山西轴鹿等早更新世的动物。它们大多数都是草食类野兽。为了生存,人类的祖先,群居的元谋人,开始在这温暖的盆地里生生不息,发展壮大。

■元谋人复原像

■ 古猿人牙齿化石

元谋人遗址就位于元谋县上那蚌。上那蚌在元谋盆地的东缘,是一个由棕褐色黏土组成的小山丘,四周为冲沟所包围,南边有那蚌河流入金沙江的支流龙川江。

在上那蚌褐色黏土层中,出土了两枚猿人牙齿化石、石制品、带有人工痕迹的动物骨片、烧骨和大量动物化石。

这两枚牙齿化石,一为左上内侧门齿,一为右上内侧门齿;齿冠长度分别是11.4毫米和11.5毫米,宽度分别是8.1毫米和8.6毫米,高度虽经磨耗而减小,但仍达11.2和11.1毫米;同属于一个成年个体。齿冠保存完整,齿根末梢残缺,表面有碎小裂纹,裂纹中填有褐色黏土。

石核 也称砾石石器。从砾石或石材上打下石片,以剩下的石核作为工具来使用。我国曾出土的三棱大尖状器系从两面或三面交互打击加工成形的。习惯上把两面刃的砾石石器称为敲砸器,单面刃的称为砍砸器,在砾石周缘加工,则成为圆形的石球,但以上的用途分工并不明显。

牙齿化石的特征为:牙齿粗硕,齿冠部分显著,齿冠扩展指数达141.9,超过了我国已知的早期人类牙齿;齿冠唇面除接近颈线的部分较为隆突外,其余部分较平扁,有明显的汤姆氏线,唇面沟及浅凹面;舌面的底结节发达,占舌面二分之一,铲型结构。牙齿形态与北京人同类牙齿相似,但更具原始性。

“元谋人”以发现化石产地命名,为直立人元谋亚种,简称“元谋直立人或元谋猿人”,俗称“元谋人”。元谋人的地质时代属于中更新世到晚更新世时期,据古地磁断代,年代为距今170万年。

刮削器 石器时代人们用石片制成的一种切割和刮削工具。因形状不同,可分为长刮器、短刮器和圆刮器等。这种刮削器多是骨质或石质的,用途广泛,另外还也可以用来制作木制品、竹制品,比如刮去树皮制作棍棒,制作木箭等。

此后,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先后出土的石器17件,其中地层出土7件,地表采集到10件。

这些石器人工痕迹清楚,器型不大,有石核、尖状器和刮削器。它们和牙齿化石虽不居于同一水平面上,但层位大致相同,距离又不远,应是元谋人制作和使用的工具。

刮削器分两类。其一为两刃刮削器,由石片制成,从石器上的人工加工痕迹来看,可能是砸击修理的。其二为复刃刮削器,由小石块制成,三边有加工痕迹,略呈长方形,应是复向加工而成。其三为端刃刮削器,也由小石块制成,也为复向加工而成。

■ 元谋人生活方式复原图

石核呈梭形,单台面。石片原料为红色砂岩,长略小于宽,打击点散漫。尖状器由石英岩石片制成,左侧单面加工,右侧两面加工,在中轴相交,属正尖尖状器。

发现的炭屑多掺杂在黏土和粉砂质黏土中,少量在砾石凸镜体里。炭屑大致分为3层,每层间距30至50厘米。炭屑常常和哺乳动物化石伴生。此外还发现两块黑色的骨头,经鉴定可能是被烧过的。这些可能是当时人类用火的痕迹。

与元谋人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泥河湾剑齿虎、桑氏鬣狗、云南马、爪蹄兽、中国犀、山西轴鹿等29种,大多数为早更新世当地常见物种。

“元谋人”的发现,将我国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为人类起源与发展多元中心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持。

阅读链接

当地质工作者在研究西南地区新构造时,有一天,其中一人在上那蚌村西北方向800米处牛肩包西南一个高4米的元谋组组成⊙的褐色土包下部,发现了几颗半露出地表的云南马牙齿化石。

在挖掘云南马牙齿化石时,发现在云南马牙齿化石旁边还有一些化石,化石大部分埋在土中;表面露出一些痕迹,当时即用地质锤的尖端进行仔细挖掘,惊奇地发现了两颗人牙化石。

其中一颗牙齿化石齿冠半露地表,牙根埋在土中,另一颗则全部埋在土层中,两颗牙齿化石相距10余厘米,同时还找到了一个啮齿类动物的下牙床及其他一些化石残片。这就是元谋人牙齿化石发现的过程。 mcewOjOCRCM6/3ePBXQsawmXjtheTXfJlpIo/x5If0j4NPyi2McJ0S0sVyvjzep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