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由猿到人进化的南方古猿

在我国西南边陲,有一个由西北向东、向南、向西呈阶梯式逐级下降的区域。域内缺少辽阔的平原,但山间盆地分布广泛,斑斑点点,星罗棋布。

■ 喀斯特地貌

作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西部为青藏高原山地的南延,自西向东排列着高黎贡山、怒山、云岭,山脉之间伴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一山一川相互挟持,并肩南下,绵延数百里。

一列列大山高耸入云,海拔多为4千米至6.7千米之间,山峰顶部冰雪覆盖,一条条白色巨龙似的冰川横卧其间。河流奔腾咆哮于大山之间,形成幽深险峻的大峡谷,如怒江大峡谷、澜沧江峡谷、金沙江峡谷。

■ 古猿人下颌骨

域内东部为喀斯特高原,分布着许多喀斯特丘陵、峰林峰丛、喀斯特湖、波立谷、漏斗、溶洞、地下暗河、石林等。

在喀斯特高原以西、大理洱海以东,为起伏和缓的红壤高原。高原面保存完整,分布着波状起伏的低山、丘陵和盆地。

境内高山叠嶂,密林葱郁,雨量充沛,奔流着大小河流600余条,多为入海河流的上游,它们分别汇入6条大河,即金沙江、珠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及伊落瓦底江。

高黎贡山 属青藏高原南部,横断山西部断块带、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碰撞及板块俯冲的缝合线地带,是著名的深大断裂纵谷区。山高坡陡切割深,并塑造了无数雄、奇、险、秀景观,像银河飞溅、奇峰怪石、石门关隘、峡谷壁影等。最早始见于唐代著名学者樊绰所著的《蛮书》。

除奔腾汹涌、纵横交织的河川外,还有水平如镜的高原湖泊,像颗颗明珠点缀在高原群山之间,显得格外瑰丽晶莹。较著名的有滇池、洱海、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泸沽湖、阳宗海、星云湖、程海等。

■ 古猿化石

在这片丰腴富饶、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开远古猿、禄丰古猿、元谋古猿、保山古猿、昭通古猿等古人类的祖先早就开始在这里生活了,并得到了一步步地走向人类的进化。

开远古猿化石发现于开远西北部小龙潭第三纪褐煤层里。在先后4次发掘中,共发现古猿化石:带12枚牙齿的古猿上颌骨一件,下齿列两件共8枚牙齿及同一个体的下牙5枚。

同时在化石层中还发现了四棱齿象、玉巨颌嵌齿象、似中国四棱象、庆义轭齿象、鹿等哺乳类化石。地层年代测定为中新世晚期,距今大约1400万年。

开元小龙潭是我国第一个古猿化石产地。开远古猿化石的发现,对于了解人类遥远的直系祖先或其旁支,研究他们演化发展的谱系,探讨人类起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昭通 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古称“朱提”、“乌蒙”,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后,便成为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古“南丝绸之路”之要冲,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素有小昆明之称。

禄丰古猿化石出土的地方,在禄丰盆地的北缘,距禄丰县城约5千米的石灰坝的第三纪褐煤层里。在多次发掘中,采集到的古猿化石计有:颅骨5个;下颌骨10个;颅骨残块6件;上、下颌骨残块41件;上、下齿列29组;单个牙齿650颗;肩胛骨和锁骨各一件;指骨2根;股骨近中段一根和踮骨一件。

其中的一件古猿头骨化石最为珍贵,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古猿头骨化石,地质年代属第三纪上新世早期,距今800万年前。

它具有从猿进化到人的一系列显著特征,已经摆脱了树栖生活,能够直立行走。这对于探讨人类起源的早期进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金沙江 发源于青海境内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禹贡》中将其称为“黑水”,《山海经》中称之为“绳水”,三国时称为“泸水”,宋代因为河中出现大量淘金人而改称金沙江。还有丽水、马湖江、神川等名称。

昭通古猿化石出土于云南昭通昭阳水塘坝的采煤坑,为一件古猿头骨化石。昭通古猿面部基本完整、保存状况极佳,仅有微小的变形。这具头骨眼眶呈圆角方形且宽大于高、眉脊明显开始发育、中面部宽短、突颌程度较弱。

昭通古猿年代为距今620万年至610万年间的晚中新世末期,是云南古猿中时代最年轻的代表,也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古猿都已绝灭以后残存的代表。

元谋古猿化石发现于金沙江边崇山峻岭之间的热坝盆地,先后进行大规模的考察和4次挖掘,确认这个地区主要有两个古猿化石层:一是上新世早期,地点有元谋物茂乡小河村的蝴蝶梁子、房背梁子和雷老村;另一是上新世晚期,是竹棚村西偏南约1千米的豹子洞箐顶部。出土的古猿化石有头骨一件,上下颌骨残片20件,牙齿1250余枚。

■ 南方古猿生活地

元谋古猿化石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上新世该类型古猿化石材料的空白。同时,对研究人类起源与演化及其地理分布,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南方古猿是由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的主要代表,保山古猿正介于禄丰古猿和南方古猿之间。因此,它的发现填补了人类进化史的一段空白。

开远、禄丰、元谋和昭通发现的古猿化石,为我们清晰呈现出了一条人类“从猿到人”进化的完整链条。

阅读链接

云南省楚雄州禄丰石灰坝一村民在采煤时,先后收集一书包化石,1974年5月送文物部门。后文物工作者调查时,拾到一颗疑为“猿人”牙齿化石,经鉴定是古猿臼齿。

于是对此地先后发掘9次,共发现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4纲、14目、40科、110种脊椎动物化石数千件。其中,灵长目中就有大猿、长臂猿、兔猿3科3种。为研究禄丰古猿提供了丰富的标本,其中头骨已修复。

该头骨枕骨大孔位置比猿类更为靠前接近颅底中央,下颌骨的齿弓呈规则的拱形;下颌骨已经缩短,吻部不像猿类那样明显突出;下第三前臼齿呈过渡型的双尖型,下犬齿、下门齿的齿冠较小较低;下臼齿较短宽。各个部位与直立人同等部位具有明显相似之处。 fO9lvBTnN3HotdGNrjVaBiYlY9PVXAmZxxeqkB7VHZL+K0nkeYk6e1L4r5EQBpG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