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什么是胸膜炎?

胸膜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胸膜壁层和脏层的炎症。大多为继发于肺部和胸膜的病变,也可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胸膜炎有多种类型,但以结核性胸膜炎较为多见。本病属中医“咳嗽、悬饮、肋痛”范畴。

【临床表现】

1 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咳嗽、胸闷、气急,甚则呼吸困难,感染性胸膜炎或胸腔积液继发感染时,可有恶寒、发热。

2 不同病因所致的胸膜炎可伴有相应疾病的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1 西医药治疗

〈1〉 抗生素治疗

抗结核药物治疗:适用于结核性干性或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异烟肼每日300 毫克、或利福平每日450 毫克、或乙胺丁醇每日0.75~1 克,一次顿服,连续服药3 个月。链霉素每日0.75~1 克,肌注,1~2 个月,与口服药交替使用,总计疗程6~9 个月。

化脓性胸膜炎或结核性脓胸伴感染者:青霉素G 每日160~320 万单位,分4次肌注,并可于胸腔内再加注80 万单位。

〈2〉 缓解疼痛:口服阿斯匹林0.6 克或消炎痛50 毫克,1 日3 次;或可待因15~30 毫克,1 日3 次。

〈3〉 胸腔穿刺抽液:适用于渗出性胸膜炎胸腔大量积液,有明显呼吸困难,或积液久治仍不吸收者。每次抽液量不宜超过1000 毫升,每周2~3 次。〈4〉 激素治疗: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对消除全身毒性症状,促进积液吸收,防止胸膜增厚粘连,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可用强的松15~ 30 毫克,分3 次口服,待全身症状改善,积液明显吸收减少时,可逐渐减少药量,一般用药4~6 周。

2 中医药治疗

〈1〉 邪犯胸肺:恶寒发热,咳嗽痰少,胸胁刺痛,口苦咽干,舌红苔薄,脉弦数。

治法:和解清热,理气通络。

方药:柴胡15g、 黄芩10g、 瓜蒌30g、 半夏10g、 枳壳10g、 桔梗10g、 赤白芍各15g、 桑白皮10g、 甘草6g、 猫爪草30g。

〈2〉 饮停胸胁:咳唾引痛,呼吸困难,咳逆喘息不能平卧,舌苔白腻,脉沉弦。

治法:逐水祛饮。

方药:葶苈子15g、 桑白皮10g、 瓜蒌15g、 苏子10g、 陈皮10g、 半夏10g、 椒目10g、 茯苓15g、 薤白10g、 橘红10g、 百部30g、 甘草6g。

〈3〉 痰瘀互结:胸痛胸闷,呼吸不畅,迁延经久不已,舌紫暗、苔白,脉弦。

治法:化痰活血,理气和络。

〈4〉 阴虚内热:呛咳少痰,口干咽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注意事项】

1 注意休息,增加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

2 治疗应坚持、彻底。 OCsVOT1hsEkANN3SRMcPO1k2SEm6iYCenSdLFRiKxwqbnZyee4pSrhcsjCLdFKU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