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症是指血浆脂原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当血浆脂蛋白超过正常高限时称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罕见,属遗传性脂质代谢紊乱疾病;后者多为未控制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病所伴发的并发症。
Ⅰ 型:极罕见,属遗传性。在肘、背和臀部可见疹状黄色瘤;肝脾肿大,其大小程度随甘油三脂含量而改变;腹痛反复发作。
Ⅱ 型:高β 脂蛋白血症,显性遗传,多见。临床表现为眼睑部有黄色瘤、肌腱黄色瘤及皮下结节状黄色瘤;早发动脉硬化,约60% 以上患者40 岁以前即有心绞痛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Ⅲ 型:较为少见,隐性遗传。患者常在30~40 岁时出现扁平状黄色瘤、结节性疹状黄色瘤和肌腱黄色瘤,早发冠状动脉及周围动脉疾病,常伴肥胖及血尿酸增高,约40% 病人可有异常葡萄糖耐量。
Ⅳ 型:此型患者非常多见,常于20 岁后发病,可为家族性,显性遗传。其特点是内源性甘油三脂异常增高,有肌腱黄色瘤;皮下结节状黄色瘤;皮疹样黄色瘤及眼睑黄斑瘤;视网膜脂血症;进展迅速的动脉粥样硬化等。
Ⅴ 型:可同时具有I 型和Ⅳ 型的特征:常于20 岁以后发病,常继发于急性代谢紊乱,也可为遗传性。
1.西医药治疗
〈1〉 菸酸:首用100mg 口服,1 日3 次,维持量200mg 口服,1 日3 次,本药副作用为皮肤痒、潮红,胃部不适,肝毒性反应,溃疡病;孕妇慎用。
〈2〉 烟酸肌酸脂:0.2~0.4g 口服,每日3 次。
〈3〉 消胆胺:适用于Ⅱ 型。首剂4g 口服,1 日3~4 次,维持量4~8g,1 日3~4 次。副作用有便秘、腹胀、恶心等。孕妇慎用。
2.中医药治疗
〈1〉 脾虚湿盛:体型丰满,四肢倦怠,腹胀纳呆,咳嗽有痰,大便溏薄,舌淡苔腻,脉滑。
治法:燥湿健脾。
方药:苍术12 克、厚朴12 克、陈皮10 克、桂枝10 克、泽泻9 克、茯苓15 克、薏苡仁20 克、白蔻仁12 克、藿香9 克、石菖蒲10 克。
〈2〉 湿热壅滞:烦渴,发热尿少,身重,腹大浮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金银花15 克、荷叶9 克、连翘12 克、泽泻10 克、茯苓20 克、草决明12 克、虎杖12 克。
〈3〉 肝火炽热:口苦烦躁,面红目赤,胸胁胀满,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草10 克、黄芩10 克、山栀子12 克、柴胡9 克、木通6 克、车前子15 克、泽泻10 克、石决明15 克。
〈4〉 阴虚阳亢:头晕耳鸣,少寐多梦,肢体麻木,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育阴抑阳。
方药:天麻10 克、钩藤10 克、生决明15 克、桑寄生12 克、川牛膝12 克、栀子10 克、生地18 克、玄参12 克、白芍12 克、麦冬12 克。
1 控制饮食,注意限制总热量,使体重正常。Ⅰ 型需低脂饮食;对内源性高甘油三脂即Ⅲ、Ⅳ、Ⅴ 型要重点限制总热量及糖,以减轻体重;Ⅱ 型宜采用低胆固醇饮食、低饱和脂肪酸饮食并加用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等。
2 保持情志舒畅,增加运动和体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