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脑栓塞如何防治?

本病是由多种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导致血流阻塞,引起相应脑组织缺血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临床上以心源性栓子最为常见;非心源性栓子也是脑栓塞的重要原因,如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附着物脱落、长骨骨折的脂肪栓子、寄生虫卵、空气栓子等。栓塞多见于颈内动脉系统(尤其大脑中动脉),常引起血管痉挛,病变范围较大。可多发,并且多见出血性梗塞。本病相当于中医“中风”、“偏枯”病证。

【临床表现】

1 病情急骤,发展迅速,多在数秒或数分钟之内症状达到高峰,多属完全性中风。症状表现为偏瘫、失语、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等或伴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具体症状取决于栓塞血管所支配的供血区的神经功能。

2 除脑部病变外,同时具有作为栓子来源的原发病的表现。如有心脑病的症状体征或心脏手术史,长骨骨折或手术后等。一般先有肺部症状,继而出现精神异常、烦躁、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死亡率较高。

【治疗方法】

1 西医药治疗

〈1〉 脑部病变的治疗与脑血栓基本相同,可参见“脑血栓形成”。

〈2〉 同时还要治疗引起栓塞的原发病以消除栓子来源和防止复发。心源性栓塞应用抗凝治疗及抗血小板聚集疗法,但禁用于出血性梗塞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所致者;另外,静滴时应注意心脏的承受能力。感染性栓塞应进行抗炎治疗。

2 中医药治疗

〈1〉 急性期

1 气虚血瘀:神疲乏力,心慌气短,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肢软无力,口眼歪斜,言语蹇涩,口角流涎,手足肿胀,大便溏或干结,舌质淡或紫暗、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涩。

治法:益气活血,祛瘀通络。

方药:生黄芪30 克、当归10 克、川芎10 克、赤芍20 克、桃仁10 克、红花10 克、地龙10 克、牛膝12 克、鸡血藤30 克、全蝎6 克、菖蒲12 克、炒白术12 克、山药12 克、茯苓30 克、桂枝10 克。口眼歪斜加白附子10 克、僵蚕10 克,大便干结加酒大黄5 克。

2 风痰上扰: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头晕目眩,脘闷呕恶,甚神志昏蒙,牙关紧闭,四肢不温,舌质淡暗,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豁痰熄风醒神。

方药:半夏12 克、白术10 克、天麻12 克、胆南星10 克、川芎10 克、钩藤20 克、菖蒲12 克、郁金10 克、木瓜10 克、地龙10 克、牛膝15 克。

昏迷者,苏合香丸1粒化开服或鼻饲。

3 阴虚风动: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或肢体抽搐,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或暗红、舌苔少或无,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熄风。

方药:白芍20 克、生熟地各20 克、龟板12 克(先煎)、玄参15 克、女贞子15 克、珍珠母30 克(先煎)、生牡蛎30 克(先煎)、丹皮10 克、桑寄生30 克、钩藤20 克、夜交藤12 克、菖蒲12 克郁金10 克、全蝎6 克。

〈2〉 后遗症期

常见症状为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健忘痴呆,哭笑无常。

1 气血虚弱:肢体痿废日久不愈,伴神疲乏力,面色无华,饮食欠佳,手足肿胀,舌淡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方药:黄芪30 克、川芎10 克、赤芍10 克、桃仁10 克、红花12 克、当归20 克、全蝎10 克、蜈蚣2 条、鸡血藤30 克、党参15 克、白术10 克、桂枝10 克、泽泻6 克、秦艽12 克。

2 肝肾阴虚:肢体痿废,筋脉拘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柔肝补肾,搜风通络。

方药:当归15 克、熟地15 克、沙参10 克、枸杞子10 克、川楝子6 克、白芍30 克、甘草6 克、全蝎10 克、蜈蚣2 条、地龙12 克、木瓜12 克、天麻10 克、钩藤15 克、杜仲10 克。 ZbjtLfG9sKVLlE91oXZd2m3JjedHrHrVgSvnzKHAUufgYPQ8SW1hFcTYCfqlAg0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