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我国现代舞的发展趋势

现代舞是舞蹈发展历史上光彩夺目的里程碑,不仅使舞蹈回归了原始的律动,重返了大自然的纯真,而且贴近了现代生活,展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形态,还预示了舞蹈走向举世大融合、大创新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后,现代舞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现在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但是,作为新兴的舞蹈品种,比起传统的民族舞与成熟的芭蕾舞,我国现代舞仍显得有些稚嫩,尤其是专业现代舞,亟待大力发展。

1.历史的发展赋予现代舞鲜明的时代性

任何艺术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现代舞本身是对传统的一种“反叛”,是一种创新的产物。19世纪末,古典芭蕾舞开始走向衰落,一成不变的动作传统和陈规陋习使舞蹈失去了鲜活的气息和崇高的品位。人们也急欲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传统对人身心的束缚,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行为规范,都需要一场革命来迎合解放身体与追求自由的呼声。在工业革命带来的喧嚣中,艺术家们热衷于回归自然,崇尚田园生活和古代文化,希望从中寻找一种感性的真实和人性的力量。伊莎多拉·邓肯的出现掀起了20世纪一场波澜壮阔的人体文化的复兴。她抛却了紧身胸衣和芭蕾舞鞋,穿上了图尼克衫,赤足而舞,从大自然和古希腊文化中寻找律动的灵感,她提出了“反芭蕾”的口号和灵魂与肉体高度结合的宣言。邓肯对自然的憧憬,是自然情感对社会习惯的胜利,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她认为,古典芭蕾舞是“违背自然的僵硬而陈腐的体操动作”,因此她主张“观摩自然,研究自然,理解自然,然后努力表现自然”,强调通过身、心、灵三者的结合来展示人的生命力。她创作并演出的现代舞《马赛曲》、《春》等,体现了她的艺术主张,也成为世界现代舞蹈作品中的经典。

跟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舞并没有在邓肯的水平上止步不前,恰恰相反,它不断在已有的基础上创新,继续不断地发展。如果说邓肯是不自觉、本能地反叛了传统芭蕾,带来了一场舞蹈革命,那么当德国的玛丽·魏格曼、美国的玛莎·格兰姆和杜丽丝·韩福瑞出现时,则是在自觉地、有意识地创造和建立一种新的秩序。

到了21世纪的今天,现代舞仍须继续创新,才能继续发展。现代舞在我们眼中还是个新鲜品种,但在西方,早就不新鲜了,所以仍须创造出新的现代舞品种,才能使现代舞永葆其艺术青春。

2.民族的命运赋予现代舞独特的民族性

尽管现代舞是从西方传入我国的“洋舞蹈”,但是同其他引进来的艺术品种一样,都要面对如何同我国民族文化相结合的问题,歌剧、话剧如此,西洋音乐亦如此。毛泽东同志说过:“艺术上‘全盘西化’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少,还是以中国艺术为基础……艺术离不了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周恩来同志也说过:“少数洋化的东西可以保持,但是,多数是要能在中国土壤里植根成长的。”

吴晓邦是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创始人之一。他先后在四川和上海创办舞蹈学校普及舞蹈教育,并为开拓中国新舞蹈做了探索性的创作和演出。抗战爆发以后,他的作品从浪漫主义转向以揭露、讽刺、控诉和象征等现实主义手法为主,来表现社会的黑暗现实以及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充满了民族尊严和爱国激情。如《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饥火》等舞蹈,以朴实的手法从各个角度真实地记录了那段历史,开创了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新舞蹈运动。同时,他还继续坚持舞蹈教育工作,以现代舞的自然法则为基础,融合中国传统武术和民族、民间舞,形成了较系统的吴晓邦教学体系,并在鲁迅艺术学院等许多院校任教。

沟通中西舞蹈文化的艺术大师戴爱莲,十几岁就随母亲到了伦敦,她先在那里系统地随名家学习了芭蕾舞,后来对现代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系统地学习了魏格曼、尤斯与拉班等大师的现代舞及理论,因此她对西方舞蹈文化有着很深的造诣和理解。戴爱莲于1940年回到了中国香港,之后又到了祖国西南的重庆,以满腔的爱国热情投入了中国的舞蹈教育、创作和演出事业之中。她的《东江》、《思乡曲》和《空袭》等早期的代表作,以深刻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开创了中国舞蹈艺术的新局面。另一方面,戴爱莲坚持认为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民族艺术,中国舞蹈的根就在民间,因此她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挖掘整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活动中。她在重庆育才学校任教时开展秧歌运动,介绍传播解放区的秧歌;她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学习了瑶族、藏族等民族舞蹈,并创作出《苗家月》、《哑子背疯》等升华为舞台艺术的民族舞蹈;她还在重庆、上海等城市掀起了“边疆舞”运动,使国人领略到了民族舞蹈艺术的魅力,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反响巨大;她也从事一些对外交流,向国外介绍中国的舞蹈发展情况。由于戴爱莲独特的经历,她成了拓展中国新舞蹈及沟通中西方舞蹈文化的大师。

因此,当前中国的现代舞,必须在民族化问题上做大文章,下大工夫,吸收一切外来的有益的东西,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突出民族性,形成、完善中国的专业现代舞蹈。

3.市场的需求赋予现代舞彰显的舞台性

无论是时代性,还是民族性,专业现代舞从教学研究到创作实践,以及走入市场寻求发展,都要归结到舞台上,因此必须强调它的舞台性。

仅就美国而言,在百老汇这条长长的剧院街上,那200多个大小不等的剧院中,像大都会歌剧院这种能容纳数千位观众观赏古典芭蕾舞剧的表演空间毕竟是极少数,而占绝大多数的中小剧院则是现代舞的用武之地,那里的排练、演出活动常常是通宵达旦地进行着。而举世公认的美国实验派的现代舞,就是在这些花费低廉的空间里成长起来,并逐渐登上大舞台的。

每年4~6月、10~12月,是曼哈顿岛上的春、秋两个舞蹈演出旺季。这期间,每晚的舞蹈演出均能在20~50台,足以令人瞠目结舌。各种风格流派的舞蹈家常常在其他时间养精蓄锐、潜心创作,争取在此刻大显身手,赢得权威舞评家的首肯和广大观众的青睐,因为专业圈中一直有这样的说法:“得到了纽约权威舞评家的认可,就等于拿到了走向世界的签证!”由此可见,专业现代舞必须努力占领舞台,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专业”舞蹈。

然而,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却是:业余群众的现代舞创作表演十分繁荣活跃,在迪厅、舞厅、歌厅、夜总会、私家宴会、私人舞会等场合,不仅有许多精彩的迪斯科、柔姿舞、霹雳舞等现代舞的表演,而且还涌现出现代街舞、现代健身舞等新品种。可是,在专业舞蹈的舞台演出中,现代舞却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无论是专业队伍,还是作品数量、质量,都处于十分薄弱的环节。因此,必须加大专业现代舞的舞台艺术力度,并努力提升其艺术水平,力争以更大的舞台传播更广泛的专业现代舞。 ZJT+PrR5a9+aWRfP/QWnflDhNqYT/xlo3x9/xrYNRGyVIpDpVbqZXW4r4VhWpyO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