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小档案
地理位置:云南省昆明市西南
面 积:340平方千米
水 深:5.5米
特 点:奇河倒流
形成原因: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
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又名昆明湖,古称滇南泽。滇池海拔1886米,南北长40千米,东西平均宽8千米,水深平均约5.5米,面积340平方千米,有“五百里滇池”之称。
周围群山环抱,河流纵横,沃野千里,良田万顷,文化繁荣,风光秀丽,多名山胜景,是自古以来吸引众多游人游览的“高原江南”。滇池是滇中高原断层陷落而成的湖泊,有盘龙江等20多条河流注入,是我国物产富饶的第六大淡水湖。在20多亿年前到1200万年前,几经地壳运动的结果,使玉溪盆地下降,滇中高原地壳急剧升高,切断了滇池水向南流入南盘江和红河的通道,使滇池水扭头向北,经螳螂川、普流河汉入金沙江。滇池这种与云南其他河流流向相反的状况,被人们称为“奇河倒流”。
汉代著名文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滇”字时说:“滇者,颠也。”指的就是滇池水系流向“颠倒”的现象。北魏郦道元也说:“池,在县西北,周三百里许,上源深广,下流浅狭,但水倒流,故曰滇池。”现在,滇池已成了云南的象征,“滇”也成了云南省的滇池气候干湿适度,温凉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5℃,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好地方。滇池的水源丰富,有盘龙江、海源、金汁、银汁、宝象、马料、昆阳等大小20多条河流从四周源源汇积,其中以纵贯南北、穿越昆明市区的盘龙江为最大。相传,宋代大理国时期,盘龙江堤岸边遍植白色的素、馨花,被称为“银搓河”。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它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湖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素称“五百里滇池”。
滇池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千米,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平均气温为14.5—17.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
滇池原居住着称为“滇”或“滇棘”的部落,战国时期有楚将庄桥率部进入滇池地区。庄桥及其部属“变服从其俗”,建立滇国。西汉武帝时设益州郡,郡治为滇池县(今晋宁);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后,将池畔的鸭赤城改称昆明,成为云南省会的所在地。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跷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滇池属于富含营养型的湖泊,部分呈异常营养征兆,水色暗黄绿,内湖有机污染严重、有机有害污染严重,污染发展较快,外湖部分水体已受有机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属污染)。氮、磷、重金属及砷大量沉积于湖底,致使底质污染严重,滇池近百年来已处于“老年型”湖泊状况,年均水温16℃。80年代末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产卵、孵化场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并加之过度捕捞和鱼类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使滇池鱼类种群发生巨大变化,土著鱼种仅存4种,土著鱼种濒于灭绝,如肉嫩味美的金线鱼现已灭绝,外来鱼种。滇池的浴场和秀美隽逸的大观楼公园等等,都是十分惬意的游览之地,特别是在碧波荡漾的彼岸,巍峨雄壮的西山之巅,水浮云掩。那湖泊的秀丽与大海般玄境便呈现在你的眼前。滇池既有湖泊的秀丽,亦有大海的气魄。
滇池的出水口称“海口”,在滇池西岸。湖水由西向北折,称为螳螂川,北入金沙江。海口地区气候宜人,环境幽静,矿产丰富。由于滇池的面积相当于杭州西湖的50倍,因此它既有湖泊的妩媚韵致,又兼有大海的壮阔气势。朝霞夕晖、朗月疏星、薄雾轻霭、细雨晴光,滇池无时不变幻着多姿的瑰丽景象,给人以不同的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