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战之王”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家族成员虽然有着大体一致的外貌,却各有不同酌本领。王室,的兄弟们大体可以分为两支,一支是嫡传的亲兄弟,他们主要是直接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另一支是旁系的表兄弟,他们主要提供战斗支援和进行战斗保障。“亲兄弟”们被称为战斗坦克,这些“表兄弟”们则被称为支援保障坦克或特种坦克。
这里我们主要看一看王室亲兄弟战斗坦克。50年代以前,这些王室兄弟是按战斗全重来排定座次的,分为了轻、中、重型坦克三兄弟乙所谓战斗全重,就是指每位兄弟全身披挂整齐,加足了油料、冷却液、弹药,随车用的工具、附件、备用件,再加上全部乘员后的总的体量。轻型坦克重为10~20吨,中型坦克重20~40吨,重型坦克重40~60吨。中国古代军事上有句老话,叫“战场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战场上,这3种坦克真像3个亲兄弟一样,各尽所能,互相支援,配合作战。“老三”——轻型坦克火炮的口径一般不超过85毫米,装甲防护较弱,但机动性最强,主要用于侦察、警戒,也可用于特定条件下作战。“老二”——中型坦克火炮口径最大为105毫米,有较强的装甲防护,机动性也很强,担负主要的作战任务。“老大”一重型坦克具有强大的火力,火炮口径最大为122毫米,装甲防护也最强,但机动性稍差,主要用于支援小型坦克战斗。60年代以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由于中型坦克发展很快,“老二”开始在众兄弟中不断“长大”,在火力和装甲防护方面,以及在体重上都完全可以取代重型坦克,因此,众兄弟只好重新排定座次,重型坦克和中型坦克合二为一,出现了主战坦克,“王室三兄弟”变成了“王室两兄弟”。
新的“大哥”主战坦克后面还要详尽的介绍,这里对一直甘心作“小弟弟”的轻型坦克专门作一个描述。
轻型坦克虽然按体重在“兄弟”们中排行最后,但它的?军龄”并不短。按照俄国人的说法,世界上第一辆坦克是他们研制的,名字叫做“越野车”。1915年2月1日,“越野车”按照俄国发明家A.A.波罗霍夫希科夫的设计,在西北方面军所属的修造厂中开始制造,当年5月份即正式试车。“越野车”的个头很小,战斗全重约3.5~4吨、长3.6米、宽2米、高(不带炮塔)1.5米。装有防枪弹装甲和机枪,是典型的轻型坦克。按照这一说法,排行“老么”的轻型坦克应该是坦克家族中的“头生子”。可惜,对于俄国人的说法,法国根本不承认,因为“越野车”始终只停留在试验样车阶段,而第一种轻型坦克应该算是出现于1917年的法国“雷诺”坦克。“雷诺”坦克采用旋转炮塔和弹性悬挂装置,具有现代坦克的雏形,对坦克以后的发展影响最大。从这一意义上说,轻型坦克还是其他“兄弟”的榜样呢。
轻型坦克在20~30年代曾经盛行一时。因为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坦克主要用于突破由堑壕、铁丝网和机枪火力构成的防御阵地,支援步兵作战,对坦克的火力和装甲防护要求都不高。这一时期,轻型坦克的主要型号有:英国的“维克斯”Ⅳ型,法国的“雷诺”R-33和R-35,苏联的T-26和NC,日本的95式等。30年代后期,由于反坦克武器迅速发展,特别是“老二”中型坦克本领越来越高强,“老三”轻型坦克已经无法与“老二”对抗,因此,战场上的“主角”逐渐被“老二”中型坦克所占据,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轻型坦克只能退居“二线”,作为侦察、袭扰之用。战后,轻型坦克技术随着整个坦克技术的提高,也有较大的发展。50~70年代,轻型坦克开始采用铝合金装甲、间隙装甲或屏蔽装甲,安装了76~90毫米的火炮,有的还装有反坦克导弹和三防装置,火力和防护性能有较大的提高。机动性本来就是轻型坦克的优点,在这一时期发展得更快,已达到60~70千米川、时,而且有的已能空运、空投,有的还可以水陆两用。似乎“老三”轻型坦克命中注定要为整个坦克家族的发展闯出新路,这一时期有两项极具创新意义的技术首先在轻型坦克上采用,一个是美国M551轻型坦克上采用的炮射导弹技术,一个是法国AMX-13轻型坦克上采用的火炮自动装填机技术,前者大幅度地提高了坦克的杀伤威力,后者使坦克成员减至3人。这两项技术后来又被它的“大哥”夺走了,对主战坦克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老三”——轻型坦克就注定居于次要地位吗?80年代以来,局部战争成为主要的战争形态。局部战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爆发突然,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快速部署成为装甲部队行动的重要要求。同时,随着特种作战的地位不断提高,轻型坦克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转折,轻型坦克的设计思想也脱离了主要执行侦察任务的传统观念,而着眼于在水网、丛林等特殊地域担负近战突击任务;或是作为轻型机动战斗车辆,快速部署到作战地域;或是深入敌后,执行特殊任务。轻型坦克的火炮口径普遍增大到105毫米,配有简易火控系统,火力性能已达到早期主战坦克的水平,在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普遍采用新型材料,挂装附加装甲,改善外形,以增加防护性能。对于这种新概念的轻型坦克,有人称之为轻量级的主战坦克,它大有反超“老大”主战坦克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