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
墨子(约公元前476—约公元前390年),名翟,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著有《墨子》一书。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思想非常活跃,各派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越来越多。他们都为自己的学说奔走宣传。墨子主张“非攻”“兼爱”,而巫马子却主张“不爱”,两人的学说明显对立,但也并不影响他们互相探讨,申述自己的主张。
有一次,他们两人又碰在一起争辩起来。巫马子为自己的学说受到了多方攻击,特别是受到墨子“兼爱”论的影响感到非常委屈。
巫马子解辩说:“你主张天下人都要互相亲爱,并没有人从你的主张中受到利益,我完全不爱任何人,也没有人因此受到损害,主张虽然不同,结果却是一样,因为我们的主张都没有得到实际的效果,既然这样,人们偏偏要认为你的主张好,而认为我的主张坏呢?并且进一步认为你是好人,我就是坏人呢,这不是太不公平了吗?”
事实也确实如此,难怪巫马子忿忿不平。墨子听了他的话,打了一个譬喻说:“假如这里发生一场大火,有一个人端来一盆水扑灭火,另一个拿着一根烧火棍准备加大火势,由于大火很快熄灭了,两个人都没有得到结果。在这两个人中,你看重哪个人呢?”
巫马子回答说:“我当然看重前一个人,因为他的心意是好的,而后一个人的心意是坏的。”
墨子接口说:“你说得对,由此及彼,我认为我的主张是好的,而你的主张是坏的。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愿意接受我的主张,反对你的主张。”
巫马子想不到救火的譬喻会联系到两人的主张,一时无言可对。
墨子继续说:“倘若大火没有很快熄灭,你说两个人会起到什么作用,得出怎样的不同结果呢?”
墨子的话充满了辩证法,把动机和效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他的一番话,不仅驳倒了巫马子,而且也宣传了自己的“兼爱”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