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老子
——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家

老子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全世界最早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伟大哲学家。有关他的生平事迹已难详考。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据考证,老子曾做过东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即主管王室藏书的史官。由于这样的原因,老子不仅熟谙典章制度,对政治上的兴亡治乱也多有见闻。

老子感到周王朝的衰亡已在所难免,于是便弃官西走,据说他西出函谷关,骑着青牛,到过我国西北沙漠以西的地方。后来不知所终。

老子经过函谷关的时候,关令尹喜知道他将隐去,请老子著书,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字,这就是他惟一的著作《老子》。他的思想主张,大部分也就保存在《老子》这本书里。

《老子》共八十一章,分上下两篇,一共只有五千多字。后来的人又称它为《老子道德经》,因为这本书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

《老子》一书,文词简短,但比较艰深难懂。后人作了许多注解,最通行的有汉河上公注、魏王弼注和清魏源的《老子本义》等等。

虽然经过后人的增订补充,但《老子》一书中的主要思想仍然是老子的创见。通过《老子》这本书,可以了解老子的哲学、政治思想和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古人以为宇宙间的事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或者称为天帝。天帝是有意志的,它有知识,能喜能怒。到了春秋时期,这种“天帝”观念开始起了变化。因为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对于天帝统治人民的威力有了怀疑,老子就是较早地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

老子否认天帝的存在之后,接着提出了一个“道”是天地万物本源的学说。老子认为一切都在“道”中,不过在一切还没有从“道”分化出来的时候,只在一种细微原始的状态下存在。

老子认为万物的形成和发展有四个阶段。即“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在这些阶段中,“道”和“德”是基本的,“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中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些论点都表明,万物的形成和变化不是受超自然的意志支配的,也不是有某种预定的目的。这是老子最早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思想反映。

老子学说的精髓,是他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从观察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社会历史与政治方面的成与败、存与亡、新与旧、福与祸等对立物的双方面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发现了事物内部所具有的一些辩证规律。

老子首先认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之中的。按照老子万物皆生于“道”的自然观,老子却又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只是一个反复的循环而已。

而且,老子还认为万物的生灭变化是没有穷尽的。

他又认识到,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接着又提出,对立的双方是互相转化的。

《老子》一书还深刻地论证了物极必反的道理。

老子还初步意识到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变化。

老子发现并了解事物的矛盾性要比一般的古代哲学家更广泛更深刻。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不完备的、自发的、朴素的。老子的思想中,仍然有形而上学的观点。

在认识论上,老子分别提倡“为学”与“为道”两种方法。《老子》中说“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不是说什么事情都不干,而是要无所为而为,就是要顺乎自然。 CJsVyQ/xn2tBDXTbo5pevuM/8HgnEi2TWfPrmimudvtPClEwEiMrXcteNbmFDKl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