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唐朝时的霸州有个叫钱福应的州官,平日爱财如命,雁过拔毛,不仅敲诈百姓,就是比他小一些的官僚也不轻易放过。人们在背后都叫他“钱串子”。
王之涣刚到此地,“钱串子”就打上他的主意了。他想:王之涣做了多年官,一定积攒了不少银子,何不捞他一把呢?于是,他马上吩咐手下准备了两个礼盒,每盒放了50两银子,用红绸子包好,让人抬着去拜访王之涣。
唐时礼节很重,一般收人家一份札,要还十份礼,人敬你一分,你就得敬人十分,否则就是大不敬。
王之涣虽然为官多年,但他正直清廉,不仅不打百姓的主意,有时还周济穷人。突然间收到“钱串子”这么重的礼,怎么还他礼呢?
经过一番苦心思索,王之涣终于想出了个好主意。第二天一早,他就让人挑着一桶水和一个装着块锈迹斑斑的铜镜的礼盒前往“钱串子”府上去还礼。
“钱串子”听说王之涣来了,满心欢喜地迎出大门,见王之涣身后有人吃力地挑着一担东西,乐得嘴都合不拢了,笑着说:“你我同年,何必如此破费,快快请进!快快请进!”
等到“钱串子”发觉上了当,那桶里盛的不是美酒而是凉水,那礼盒里放的不是金银而是一块破铜镜时,脸都气紫了,冲着王之涣大声嚷道:“好你个王之涣,竟敢戏弄本官!”
王之涣故作糊涂地说:“钱大人何出此言?下官实在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钱串子”喝道:“你送不送礼我不在意,可你也不能用铜镜,凉水来戏弄本官啊!”
王之涣微微一笑,温和地说:“钱大人有所不知,我送镜子自我送镜子的道理。钱大人为官多年,家财万贯,所缺的并不是钱。我送大人铜镜则说您为官公正,断案如神,如同明镜;我送大人凉水,是说您廉洁无私,两袖清风,清如凉水。我所送的礼物是钱所不能买到的啊!”
“钱串子”吃了个哑巴亏,对王之涣恨之入骨,但又不好发作,又抓不住王之涣的任何把柄。尽管王之涣是他的下属,他也怕王之涣三分,以后再也不敢到王之涣的辖地文安去敲诈钱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