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奇异传说

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较早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此后,有关重阳节的民间故事,在继承了《续齐谐记》故事梗概的基础上,又添上人民群众想象创造的情节,从而产生了很多关于重阳节传说的逸闻。

(一)重阳节的轶闻

据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数年。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中当有灾,你应该赶快回去看看,并让家人各做绛婓囊装上茱萸系在臂上,登高饮菊花酒,就可以消除此祸。

桓景听从费长房的话,回去后带领全家登山。晚上回来后,看见鸡犬牛羊全部暴死。

费长房听到这件事说,这是鸡犬牛羊代替了你们家的灾祸。九日登高饮酒,妇人佩茱萸囊,就始于这件事。

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文献,都转述了《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祛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与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很多古老的传说。干宝《搜神记》写道:淮南全椒县有一丁氏,嫁给同县谢家。谢家是大富户,婆婆却凶恶残暴,常常虐待丁氏,强迫她干繁重的家务,稍不如意她就遭到痛骂和毒打。丁氏忍受不住,在重阳节悬梁自尽了。

丁氏死后冤魂不散,依附在巫祝身上说:“做人家媳妇每天辛苦劳动不得休息,重阳节请婆家不要让她们再操劳。”

所以,江南一带每逢重阳日,婆家都让妇女休息,叫作休息日。后来,人们为这位丁氏立祠祭祀,称为丁姑祠。

以后,每逢重阳节,父母们要把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吃花糕。如明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写道:“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归宁,食花糕。”北京《大兴县志》则有:“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归宁,亦曰女儿节。”明清时,北京分宛平、大兴两县,可知京师已有重阳日亦叫女儿节的说法。

《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写出来的。在唐上元二年九月九日,洪州滕王阁重修落成,洪州牧阎伯屿都督在此大宴宾客。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去交趾,即今越南河内,省父的途中,赶上了这场盛会。

席间,阎都督提议大家为登高会和滕王阁题词,以助酒兴。当地文人墨客知道阎都督的用意,是拟由其婿吴子章撰写阁序,因此纷纷推托。结果,不知内情的王勃欣然受命,这使得阎都督非常不高兴,并怒起更衣,同时嘱人及时禀报。

当有人报知王勃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句子时,阎都督竟然按捺不住,脱口而出:“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起身把王勃迎为贵宾。

王勃也因《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既成就了功名,也成就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佳话。

(二)桓景除瘟魔的传说

关于重阳节自古有登高的习俗,还有一个就是前面谈到的与费长房和桓景有关的传说,只不过这个传说更加具体,一些细节被描述得更加逼真。

据说在很久以前,河南省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亩地,安分守己地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

桓景小时候曾听大人们说过,汝河里住着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传播瘟疫,危害人间。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毅然决定前去拜访。

谁知,桓景翻越了千山万水,还是找不到仙人的踪迹。有一天,桓景忽然看见面前站着一只雪白的鸽子,这只鸽子还不断地向他点头。桓景走近一看,鸽子忽然飞了八九米远,落地后又不断地向桓景点头。就这样,桓景跟着白鸽,终于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

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地跪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大门忽然开了,一个白发老人笑眯眯的对他说:“弟子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进院吧。”

费长房就给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让他练习降妖的法门。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辟祸。”说完,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乡后,就把费长房的话向大伙儿说了一遍。到了九月九那天,桓景带着全村老少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桓景避灾所登的这座山冈,春秋时名冈山,即今日上蔡县城所在的芦岗。冈山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7公里,高97.2米,上土下石。上蔡境内惟此冈最高,登上冈陵,可以眺望田野。

桓景还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让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说是可以辟瘟疫。待一切安排妥当后,桓景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杀瘟魔。

不一会儿,只见汝河里狂风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来。忽然抬头看见人们都在山上欢聚,它便冲至山下,却被酒气及茱萸的香味吓得不敢上前。它一回头,又看见桓景抽出宝剑与它怒目而视。桓景和瘟魔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斗他不过,于是转身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抛出了宝剑,宝剑闪着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钉死在了地上。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人们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祸的习俗,一代代地传到现在。

桓景让百姓登高,自己却冒着危险勇除瘟魔的传说,显示了人们对铲恶扬善者的崇敬。

重阳节的起源地上蔡,史称蔡国,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据传,人类始祖伏羲氏因蓍草生于蔡地而画卦于蔡河之滨,遂名其地为蔡。

上蔡不仅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境内名胜古迹众多,而且还是古代文明和民族传统文化的集聚地和发祥地之一,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富。重阳节便是流传至今,仍被我国人民所喜爱的传统节日。

上蔡自古就有登高远眺的习尚。上蔡县城西南的芦岗上,有蔡侯望河楼,高踞蔡国故城之上。登上楼台远眺,西面嵖岈翠峰插云,东面洪河蜿蜒若带,周围数十里的村落、田亩、丘陵、林木、道路、沟渠,星罗棋布,历历在目。

因此,明清以来,经常有诗人到此登高赋诗。明末诗人冀景隽有《九月登楼有怀》诗,诗中写道:“无伴独登楼”,诗人独自登上蔡侯玩河楼,难免感到孤寂,美好的秋色无心观赏,看到的只有几株松柏的相国冢,即李斯墓和荒烟蔓草中的玩花台而已。

清代诗人李杰英的《重阳偕友登玩河楼》诗,描写了重阳节临近,诗人们雅兴满怀,结队登上冈山的玩河楼赏景的情景。“千秋落叶随风走,万里长江贴地流”,是对当时重阳时节冈山大好秋色的真实写照。

(三)登高辟祸的故事

关于重阳登高,在陕西关中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到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于是就在灶房里搭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了一夜。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让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好喝的饭菜,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随后叮咛他说:“到了九月九,全家高处走。”

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心里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烦。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就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九日,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不大的工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农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至今。

居住在平原的百姓因无山可登,就在重阳节这天在自制的米粉糕点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以示登高(糕),有辟邪之意。

这个传说虽然有些迷信的色彩,但是故事中表现出风水先生知恩图报,庄户人家心善得福的结局,寄托了千百年来人们的共同愿望。

吴均 又作吴筠,字叔庠,吴兴故鄣受荣里人。南朝齐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著有《齐春秋》、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等。

费长房 汝南人。曾为市掾。传说从壶公入山学仙,未成辞归。能医重病,鞭笞百鬼,驱使社公。后因失其符,为众鬼所杀。

干宝 东晋文人,字令升,祖籍河南新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其短篇小说集《搜神记》在我国小说史上影响深远,被称作我国古代小说鼻祖。

刘侗 明代散文家。字同人,号格庵。湖广省麻城县人。刘侗和于奕正合撰《帝京景物略》。

蔡国 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周武王弟叔度后裔,公元前447年灭于楚国。建都于蔡,辖地大致为今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

伏羲氏 伏羲即太昊,本姓风。传说他有圣德,像日月之明,故称太昊。神话中华夏民族的始祖。

蓍草 菊科蓍属植物。生于山坡草地或灌丛中。耐寒,喜温暖、湿润。蓍草具有解毒消肿,止血,止痛的功能。 /0aeO25Wla3+WdZjZiV/n5FJ7t5nyaHSkZZ0jdo/7lLjPjm8dcTKFkGtkgYL4S8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