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起源于元朝

胡同,是元朝的产物。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作胡同。

13世纪初,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率兵占领金中都,烧毁了城内金朝的宫阙,使中都城变为了一片废墟。之后,新兴的元朝重建都城,称为大都。大都城分为五十多个居民区,普称作坊,如福田坊、保大坊、金城坊等。坊与坊之间为平直而宽度不等的街巷胡同。全城街巷胡同总计有四百余条。

元大都是从一片荒野上建设起来的。它的中轴线是傍水而划的,大都的皇宫也是傍“海”而建。因此,其它的街、坊和居住小区,在设计和规划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到井的位置。或者先挖井后造屋,或者预先留出井的位置,再规划院落的布局。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因井而成巷”。直至明清,每条胡同都有井的存在。

当时,水井是深宅大院的居民们的社交场所,在井边与左邻右舍谈天说地、嘘寒问暖,恰恰可以弥补四合院的封闭性所带来的不足,既保护了每个家庭的隐秘空间,又为邻里之间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胡同与四合院的完美组合,体现出元朝统治者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聪明之处。胡同横平竖直,四合院错落有致,怎么看都像是军事化管理的结果。有了胡同的分割与疏通,北京城便成了一座由游牧民族安营扎寨的大军营。 9v7Vw0Ii8K0WhwYBmSUSvAZo/I6sr7yj0fqQm3etfkNzHui7Ve87T3fCaopJJqX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