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外城胡同命名特点

北京的外城部分,胡同以斜街、河、湾命名的较多。外城地势低洼,河渠较多。《日下旧闻考》卷有如下的记述:“新城未筑前,无地无水”。

外城街道布局,不是预作规划,而是多沿旧河道或人行故道,居民自然因地筑成的多是各就所需,择地而居,于是逐渐形成了街道。故多是曲折狭窄,相互交错,很不整齐。有些街道、胡同都是向着一个方向偏斜。

前门大街以西的街道,多是从西南倾向东北;前门大街以东的街道,则多是从东南倾向西北,其终点都是向着前门。因此,这一带出现了不少以斜街命名的胡同,如李铁拐斜街、杨梅竹斜街、上斜街、下斜街等。

北京的胡同,以市场及商品集散地点命名的也很多。元大都最繁华的商业区是在积水潭一带。到了明代,南方来的货物多由张家湾和通州运河码头,经陆路转运北京,有的从朝阳门入城,更多的集中到正阳门和崇文门以南。因此,这一带就形成新的商业区。商贾荟聚,人口骤增,正阳门大街西侧一带的市廛旅店商号相继发展。其中,廊房头条胡同的商贾,富冠全城,闻名遐迩,故这个胡同至今尚存原名。

此外,由于商品类别的集中,也形成某些街道的名称,如煤市街、布巷子、珠宝市、果子市、瓷器市口等街道、胡同的名称。由于商业的发达,也带动了手工业的兴起,于是又出现了花市大街、粉房刘家街、磨刀儿胡同等代表手工业的名称。

在外城,以会馆命名的胡同也很多。明清时代科举盛行,全国各地的举人都要到北京来会试,这些举子都需要一个方便的住处。于是,由在京的各地同乡官吏中某些知名人士倡议,得到其他同乡的支持,筹集经费,购置房屋,请同乡中德高望重的人主持并定名挂匾正式开馆,于是就形成为某地的同乡会馆。

所谓会馆,据说是“会试举子的客馆”之意。因此,会馆最初的作用就是招待来京会试的同乡举子。

当时这种会馆很多。这些会馆大多在宣武门外菜市口、骡马市大街至虎坊桥一带大小的胡同中。

在《京师坊巷志稿》中“外城西城”条款里面,所列胡同中都列有某某会馆名,有的一条胡同就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会馆名。在宣武门外大街,一条街就有12个会馆。

解放后,宣外大街中段路东的江西会馆砖刻的会馆馆名依然存在。

当时,有些胡同便以会馆命名,例如武进馆夹道、顺德馆夹道、福州馆前街等。还有些胡同虽然不是以某某会馆命名,但因那条胡同里的会馆曾经住过某名人、某学者,因而这条胡同也就出了名。

宣外南半截胡同,因为有鲁迅先生住过的绍兴会馆而出名。北半截胡同,因为有谭嗣同住过的浏阳会馆而闻名遐迩。当时,不少所谓“宣南寓客”,即当时的知名人士都是住在会馆或其附近的。

在北京外城,以兵营、教场命名的胡同也多。明代的军队有保卫京师的卫军和分住各省的地方军。驻扎京城的留守军有所谓“锦衣卫”的机构,对于这种机构的组织,在《天府广记》中有这样记载:“锦衣等上十二卫的卫宫禁、留守等四十八卫以卫京城”。可见它的组织机构是相当庞大的。

另外,还有轮流到京当军工和操练的“班军”,留守军和班军多驻在外城和京城以外。这些军营和军工匠役的住所以及操练校射的场所,有些便成为当时胡同的名称,例如宣武门外的校场口、蓝旗营房等。

北京内外城胡同的命名特点,记载了当时的社会历史和人文历史,让人身居其中,不禁去探求所居之地的前世今生。

铭文是指在金属铸器,以突起或凹陷的形式铸造或刻制的文字,或硬币、勋章、奖章、纪念章、印章、器物上的文辞。具有称颂、警戒等性质,多用韵语。

通州位于北京东南。古时是北京的门户,是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的北端,是客货运输命脉。通州城外的张家湾、里二泗、河西务等镇子,都是因航运而繁荣起来的运河码头。 zpwm7VAw4j/Zl+HQWTSf9iVzQqn/D0lEkPAE4qEeaqk0aGWI+xLWdTMsyjvv7Hk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