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围棋

1.围棋概述

围棋古称“弈”。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弃,围棋也。”弈棋的规则简单,棋具简单。但黑白两色棋子在纵横各19路棋盘的361个交叉点上,却能生出许许多多的变化。约九百年前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对此作过有趣的计算,他的结论用现代数学的写法是1X10 172 。稍具数字常识的人都知道,10 172 是一个大得十分惊人的天文数字。但实际上,围棋的变化数,比上面的计算数还要大得多。所以北宋张拟的《棋经》说:“自古至今,弈者无同局。”

围棋是科学、算度、感觉、艺术、个性风格的综合,具有独特的趣味性,古往今来,中国曾经出现过许多游戏活动,如摴蒱反,双陆、马吊等等,随着日月的流逝,都相继消失,湮灭无闻了。但围棋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魂宝,百花园中的奇葩,却代代相传,日益发展。古代中国,人们把“琴、棋、书、画”相提并论,尊重善弈者,也把会下棋视作高尚典雅、多才多艺的一种表现。在现代,围棋更作为一种高级的、还味特浓的智力竞技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并逐渐普及到世界各国。

2.围棋的棋盘和棋子

1.棋盘也称“棋局”、“枰”、“揪枰”。其形体有三种:(1)薄片型。用纸或木板制成,最为通行。(2)箱形。为一肩状的长方形箱子,下有扁形座子。(3)脚型。棋盘厚至三寸以上,下有四只脚。在日本较多见。棋盘盘面为正方形或略呈长方形。盘上有纵、横各19道等距离的平行线,互相交叉,构成361个交叉点。为便于判定盘上各点的位置,采用座标法编号:坚线自左至右用阿拉伯字母依次编为1至19路(或道),横线自上而下用汉字依次编为一至十九路(或道)。标注位置时,先竖后横。如“2二”路、“5八”路等。沿边的“上”形和角上的“L”形,与中间的“十”形一样,都是交叉点。为计算及辨认的方便,盘上用黑点标有九个重要点,术语叫“星”,正中的那个“星”叫“天元”,又别称“太极图”。以每个“星”为中心,大体分棋盘为九个区域。

2.围棋使用的棋子分黑白两色,通常为圆形扁片,一面凸或两面凸均可。一副棋子一般黑白各150枚,日本则规定黑子181枚,白子180枚。其质料最早用天然山石,择两种不同颜色防宜布置。也有以象牙、犀角、水晶、玛瑙、蛤贝、磁石等制作的。现代多为塑料制品。

在日本,最好的棋盘与棋子是用榧木和蛤石制成,价钱十分昂贵。在中国,则以云南棋子和楸木棋盘最为出名。

3.围棋规则概述

围棋是两人对弈的棋戏,一人拿黑棋,一人拿白棋,由黑棋先下,每人轮流下一子,各自占领和侵夺棋盘。棋盘上横线与直线交叉的点叫“路”(或“道”),棋就下在“路”上,不是下在方格内。棋盘可分九个部分,即四角、四边及中腹。下棋时,一般先争角,后争边,角和边用的子少。却能占到很大的地盘,故有“金角银边”之称。下子后,不得拿回(所谓“悔棋”)也不许挪动。围棋的目的,就是要多多确保棋盘上的交叉点。棋盘上的交叉点叫做“目”,也称“空”或“地”。也就是说,围棋的胜负,以双方所占“目”的多少或所围“地”或“空”的大小来决定。行棋到终局,棋盘上留下的活棋和占的“地”的大小(或围的“空”或“目”的多少)确定了一局棋的胜负。

4.围棋棋子“气”和“提”的规则

围棋棋子上下左右紧连的交叉点,是“气”。一个棋子或许多棋子被对方紧紧包围,它的“气”全被堵住,根据规则,应当立即把它从棋盘上拿掉,术语叫“提”。

5.围棋禁入点规则

“禁入点”是禁止对方下子的地方。如果在此处下子,就立即被拿掉。并且失去了一次下子的机会,不许重下。“禁入点”和“提”不同,所谓“禁入点”,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下子后,立即出现自己无“气”的状态;②又不能立即提掉对方的棋子。

6.围棋打劫规则

打劫是提子的一种特殊类型。一方提子和对方在经过“寻劫”、“应劫”之后的回提,术语叫“打劫”。打劫过程中,一方不应而在劫位填子的,叫“粘劫”。打劫时,一方提吃对方后,对方必须应一着才能回提,不能等上就提吃,等上提吃的,在日本算输,在中国视各种比赛的具体规定有犯规处理或算输。

7.围棋活棋和死棋规则

下围棋必须弄清“死”、“活”问题。要认清什么是活棋、死棋,必须掌握“眼”的概念。“眼”就是几个子围住一个交叉点。眼有“真眼”(整眼)和“假眼”(断眼)之分,“假眼”不能起“真眼”的作用,所以,不管有多少个“假眼”,都是死棋。除有些特殊类型外,一块棋最少要有两个“眼”,才算活棋。

8.围棋双活规则

双活也称“公活”,是活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9.围棋终局规则

棋盘上黑白双方活棋的地界已完全划清,就是双方棋子交界处一个空白点也没有了,双方认为无棋可下,就是“终局”。此外,①在对局过程中,一方中途认输。②在限时比赛中,一方读秒过时。③在正式比赛对局过程中,一方因特殊原因中途弃权等,也属终局。

10.围棋胜负规则

围棋终局后,要进行双方胜负的计算。围棋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活棋所占地盘的大小,也就是双方活棋在棋盘上所占的交叉点的多少。多者为胜、少者为负。具体地说,在让先对局中,双方各占得180又1/2点为和棋。超过此标准为胜,低于此标准者为负。在分先对局中,因为黑方占了先下一着的便宜,所以在计算时,要贴补给白方2又3/4子(五目半)。双方的子数,黑方占得184点为胜3/4子,白方占得178点为胜1/4子,低于各自所占的标准者为负。在让子棋对局中,黑方必须要归还白方所让棋子的半数(如让二还一,让四还二等),然后再计算胜负。双方以180又1/2点为和棋,多于此标准为胜,少则为负。围棋胜负的计算方法,中国为数子法,日本为比目法,基本道理相同。此外,台湾应昌棋先生推出了“应氏围棋规则”,即计点制围棋规则,要求黑贴8点,再计算胜负。

11.围棋对局中的分先与让先规则

围棋对局过程中,有让子、让先、分年等不同的弈法。

1.让子。也称“饶子”。水平高低参差之棋手对养时,为使水平相对平衡而采用的比赛方法。上手称“授子”,下手称“受子”。入局未落子时,下手黑方先在棋盘上指定处,置于两枚以上(可多至25子),再由上手白方投子。让子棋一般从二子到九。终局计算输赢,黑方须还给白子所让子之半数。

2.让先。也称“定先”、“饶先”、“常先”、“先”等。我国古谱中还有将让先称为“饶一子”者。指双方棋力参差,不能分先对局时,上手经常执白子,下手执黑子先行,叫“让先”。棋力相差不等时,有“先相先”、“先二”等规则。三局中二局执黑子,一局执白子叫“先相先”或“半先”;二局中一局受先、一局受二子者,叫“先二”;三局中两局受先、一局受二子,或二局受二子,一局受先者,叫“先二先”、“先先二”。大致棋品愈高,分级愈密。

3.分先。也称“对子”、“争先”、“互先”等,是对局不让子统称。包括各先一局(分先)、三局中有两局先(半先或先相先)等。分先对局中,有抽先、猜先、输赢先等。抽先用抽签法决定谁执黑先行;猜先为一方用几粒棋子握于手中。由对方猜测单或双数,猜中者先走;输赢先根据前局成绩,胜则继续执白子,输则执黑子先走,连败连先,带有升降意味。

12.围棋术语

围棋的术语很多,几乎每下一子都有它特定的名称,并且随着棋艺水平的发展和新形式的不断出现两层出不穷。中国围棋史上最早对围棋术语作归纳和解释的,是宋初的文字学家徐铉。他在《围棋义例铨释》中对32个术语每一个字的含义,都作了解释。北宋张拟撰《棋经十三篇》中,也提出了32个术语。两者大同小异。至施定庵作《弈理指归》,落子定名有48字,较前人尤为详备。但对初学者而言,最常遇到并经常运用的术语,有长、立、尖、跳、飞、拆、板、接、拦、断、挖、虎、刺、打、双、渡、碰、托、压、冲、曲、靠、镇、挡、提、肩冲、尖顶、点方、玉柱、退、并等等。

1.长。在原有棋子的直线上,紧接着延长一子,叫“长”。

2.立。当双方的棋子在边、角上接触时,顺着自己的棋子向下“长”一子,叫“立”。

3.尖。在原有棋子的斜线上(即方格对角上)下一子,叫“尖”。

4.跳。在原有棋子的同一条直线上,隔开一路下一子,叫“跳”,有时也叫“关”或“单关”,以期超出敌方上压之子,境地宽阔,增强动力。

5.飞。从原有棋子出发,向“日”字形的对角上下一子,叫“飞”或“小飞”。比小飞多一路下子,即是到“目”字形的对角上,叫“大飞”。飞有的用于攻敌,有的用于自守,也常用于布局阶段。

6.拆。从原有棋子的同一条横线上,向左或向右间隔一路、两路以至三路、四路下一子,叫“拆”。一般在三路上,近代也兼用四路或一着在三路,一着在四路。拆的目的,在于尽快发展势力。有时为了做眼求活,也可用拆的手段。

7.扳。在黑白子互相贴近时,一方从斜角上向对方兜头下一子,以阻止对方的出路,叫“板”。是扭杀中的剧烈手段。由于方向不同,有“内扳”、“外扳”、“上扳”、“下扳”、“反扳”之分。

8.接。把两个不相连棋子连接起来,免遭分断,叫“接”。又,被打吃时,在可能被提吃处应一子,也叫“接”。

9.拦。也称“挡”。在对方向上下左右发展时加以拦阻,使其不能再进,叫“拦”。是采取守势的战术。

10.断。把对方的棋子分隔成两部分,叫“断”。分断后,或被围,或被杀,由此出现波澜,故有“棋从断处生”之说。借断着开展战斗。是攻势中的重要战术。

11.夹。用两个子把对方一个子夹在中间,叫“夹”。古义释中称此为实夹,而把两子自夹(相当于一间)叫座夹。是围棋中的一种攻击手段。

12.挖。与夹相反,在对方的拆一或单关中间塞进一子,叫“挖”。在攻击对方或治孤中往往采用。

13.虎。从原有棋子“尖”一着之后,再向另一边对称的位置“尖”一着,这种连尖就叫“虎”。

14.刺。对准对方的虎口或一间处下一子,准备切断,叫“刺”。

15.打。也称“打吃”、“叫吃”。将敌子三面包围(极边第二线只须两面包围),再下一子即可提取,称为“打”。如打吃仅限于一方,称为“单打”;同时着一子有两处受到打吃威胁,称为“双打”。

16.双。也称“竹节”。为了不致被对方断开,把自己的棋子拼连起来(形状如两个“单关”并列),叫“双”或“双关”。

17.渡。在棋盘的边线上(一般在三路以下),从对方的棋子底下放一子,使自己两部分棋子连结在一起,叫“渡”。

18.碰。紧靠对方的棋子旁边下一子,叫“碰”。

19.托。紧靠对方的棋子下边下一子,叫“托”。

20.压。紧靠对方的棋子上边下一子,叫“压”。

21.冲。从自己原有的棋子出发,向对方棋子的空隙冲去,叫“冲”。

22.曲。在同一线路上下左右平行时,转向另一方向着子,与原线成直角曲势,叫“曲”。有攻击对方及自谋发展等作用。

23.靠。也称搭。紧靠对方棋子的旁边下一子,并有自己的子作策应。叫“靠”。

24.镇。在对方子的直线上方空一路下一子,叫“镇”。有攻击对方、不使出路通畅等意味。

25.挡。在对方向外冲出时,通头堵住它的去路,叫“挡”。

26.提。下一个子就把对方的棋子从盘上拿掉,叫“提”或“提吃”。

27.肩冲。在对方子的斜上方成“尖”的位置上下子,叫“肩冲”。使对方不易向前发展,并借以自张腹势。

28.尖顶。使自己的子成“尖”的位置,并紧靠对方棋子的走法叫“尖顶”。既保护实地,也有利于搜根制敌。因与原子相隔很近,不畏冲断等,具攻守兼备的作用。

29.点方。盘面纵横各二路连在之子成曲尺形,但为对方靠断并不完全连接,在其空曲形处虚点一子,叫“点方”。是描着对方棋形要害,有极强攻击性的一种着法。

30.玉柱。一方在“四四”路有子,并有大飞相呼应,但对方可在“三三点角”后,角隅全部占有。为保全角隅实地,称“玉柱”。这一着法除在角隅外,也有着在边地的。多用于防守,是坚守之着。日本之“缔”与此相同,但应用范围更广。

31.退。和对方接触的子,向自己其它子的方向延伸一子,叫“退”。

32.并。和自己的子并排下一子,叫“并”。

13.围棋布局

围棋布局就是一局棋开始时的布置和结构。一般在几十着之内,先角后边逐渐向中腹发展,双方尽先占据盘上价值较大的空点、从而进行局面的分割,直到这盘棋的格局(即骨架)基本形成为止。布局就其现象来说,除了在定式中会出现一些激烈的场面外,一般双方都是各占要点,一旦出现激战,即可认为进入中盘阶段。就其内容来说,布局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占据空角、守角、挂角及随之而来的定式,占据大场,对敌阵的分投、浅削、打入、扩张和加固已方的模样等;就其作用来说,布局是双方各自摆好阵势,为有利地进入中盘战斗作好准备。布局构思的好坏,往往决定一局棋的命运。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与布局阶段有很大关系,高手对局,在此阶段多用长时间考虑,以期早占优势。布局是一局棋的基础。初学者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角上下子的位置;

2.布局类型;

3.定式的活用;

4.大场的选择。

14.围棋布局角上下子的位置

对局开始应先占据空角。一般来说,占空角不外以下几个位置,小目、目外、高目、星、三三。这五种位置,各有不同的作用。小目和“三三”偏重于守角取实地;星、目外和高目偏重于控制边和中腹的形势。上述几点,就其本身的价值来说,优劣很难判断。但高水平的棋手,对布局作战的设计,是从一局棋的第一着就开始的。这是因为小目、目外、高目、星、三三各点,其价值虽然暂时很难说有什么差别,但它们的性质,尤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却不尽相同,因此,对角上下子的位置,不同风格的棋手以及对弈过程中根据对方棋风的特点,就产生了不同的选择。如爱好实地的棋手直占小目与三三,爱好模样的棋手选择星与目外等等。除了占空角,守角的价值可以说是最大的。

有守角就有挂角。挂角带有攻击性,其意图是为了妨碍对方守角,因此,它与守角有同等的价值。

挂角和占空角一样,每一种挂角方式也是各有其长,各有其短。在绝大部分时候,挂角时的选点都要经过反复推敲才能决定。用什么方式挂角,要根据周围的配置,否则,因挂角时的轻率而招致全局的被动,并不是不可能的。

15.围棋平行型布局

双方各占相邻的两个角,叫做平行型布局。这种布局偏重于取边角实地,较为平稳简明。按照布局通则,占据要点,抢占大场,有时能各自联成一片,形成较大模样,这种布局类型,为较多棋手偏爱。它大致分有错小目守角型;星小目守角型和三连星等三种常见型。

16.围棋对角型布局

双方各占两个对角,成为交错的形式,叫对角型布局。它大致分对角星和对角小目两个类型。对角型布局的特点是速度快,便于向边和中腹发展,很多“力战型”棋手都喜欢走对角型布局。

17.围棋“秀策流”布局

也称“1、3、5”布局。这种布局是一百多年前被誉为日本“棋圣”的本因坊秀策所提倡的先着必胜的布局而得名的。从那时起,提出和总结了以三线为地域线,以出线为势力线,并以先占小目,继而守角、挂角和推进全局的布局理论。

18.围棋“中国流”布局

1965年,我国围棋访日代表团,在日本的首场比赛中,采用了一种新型布局,即第一着走星位,第三着走邻角的小目,第五着走“3、九”路位置。几年后,这种布局在棋界银度重视,并广为流行,从此被称为“中国流”布局。

19.围棋互挂型布局

这种布局不象平行型或中国流那样有规律,比较复杂多变。由于双方布局起始就相互挂角,采用夹攻的定式较多,双方都很难构成大模样,往往顾不得占据大场就卷入急战。擅长攻杀的棋手往往偏好这种布局,以乱中出棋,乱中取胜。

20.围棋布局定

式的活用围棋布面定式的种类很多,在对局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一般地说,选用定式不外乎达到以下几个目的:①与邻角边的己方棋子互相呼应,组成一个好的结构或阵容;破坏对方组成好的结构或阵容。②争取先手,以便占据盘上其它地方的必争点。③能够较好地贯彻布局意图。④征子有利等。定式选用过程中,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局部双方互不吃亏,另一种是局部虽损,但有利于全局的配置。前者称两分定式,后者称场合定式。

21.围棋布局大场的选择

在布局阶段,较有利于开拓己方地域,较有利于妨碍对方开拓地域的地方就称为大场。空角、守角和挂角是当然的大场,此外的大场还有下列几种地方:

1.四边的中心点附近。包括己方相邻两角的中间,对方相邻两角的中间,彼我相邻两角的中间以及较大限度的开拆等。

2.扩大和巩固己方地域或势力的地方,限制对方扩大地域或势力的地方。

3.关系到双方或一方根据地的地方。

4.侵入对方势力时还有拆二余地的地方。

5.在双方互有大形势的情况下,一着棋既能扩张自己的大形势。又能消弱对方的形势,这种全局性的好点,叫做形势消长的要点。日本称为“天王山”,无论被哪方抢占都是盘面上绝对的大场。

在一种局面下,有时会有好几处大场,在选择过程中,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来判断大场的价值。决定轻重缓急。其一,能否构成己方的立体结构,能否妨碍对方构成立体结构。其二,能否使己方阵营一着连片,能否妨碍对方一着连片。其三,是否有后续手段。

22.围棋定式概述

围棋对局中,黑白双方的接触往往都从角上开始,而在这种接触中反复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变化,自然形成许多不同的棋型。人们通过长期实践的检验,选择其中变化比较合理,利益大体均等,双方都可走的定型,就叫做“定式”。

定式的数量很多,至今还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就有四万左右。但在实战中经常出现的也就是四、五百个左右,这些定式,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局部变化利益相当,叫两分定式,一种是局部受损,但有利于全局的配置,叫场合定式。熟悉定式,运用好定式,是围棋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常见的定式类型,围绕“星”、“小目”、“三三”、“目外”、“高目”等展开。

23.围棋中盘战术概述

围棋一局棋在双方布局大致完成后,就进入战斗侵分的阶段,双方白刃相接。或是攻守的牵制,或是打入防分,或是空的成破,或关系势的消长,争夺激烈。此时渐从虚路进向实路,必须周密操算、稍有失着,即不待终局而胜负见分晓。古今精彩对局中,妙着层出个穷,瞬息万变,多产生于中盘。棋艺水平的高低山多于中盘战个中表现出来。

一般而论、布局都从边角开始、巩固和发展自己的阵容,而中盘则多在中腹争夺,且波及全局。布局是边角着子,属于平面,中盘则边角腹交错展开战斗,属于立体。一局棋中,布局及官子阶段,固定着法较多,如定式、大场、官子的数值等,而中盘则千变万化难以捉摸,基本上没有固定程式。因此,中盘既是围棋难于掌握的部分、也往往是决定围棋胜负的关键。大体来说,围棋中盘战个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连接与分断;

2.棋形;

3.轻重;

4.向背;

5.攻守;等等。

围棋的连接与分断围棋通连在一起,就易于攻守,无后顾之忧头绪大多,便会顾此失彼。陷于被动。所以一些长于力战攻杀的棋手,很注意棋的通连,厚实了。攻击对方才有力量。相反,断则是抓住对方的缺陷进行攻击的一种激烈的手段。围棋谚语说:棋从断处生。由此可以看出断的严厉。但对方若两面都是活棋或一方活棋,另一方又很强的情况下,断则没有必要,否则,会因自己的无理陷入孤军作战的困境。

通连简单的方法有长、立、并、尖、曲等等。还有一种间接通连,稍微复杂。此外,围棋实战中还会遇到一些巧妙通连的办法,对方都施展不了分断。

围棋分断常用的手段有扭断、跨断、冲断、挖断、隔断以及打入等等。

24.围棋的向背

向背指行棋的方向,主确的方向叫向,错误的方向叫背。了解行棋的向背对拓宽地域、抢占大场和急所很重要。在围棋布局中,子与子之间互相配合,构成了一定的势力范围,作为围棋的结构(或配置),围棋的结构有两种,一是平面结构,一是立体结构,一般来说,立体结构能以较少的棋子围取更多的地域,因此优于平图结构。行棋开拆或抢占大场,应先注意子效是否构成立体结构或破坏对方构成立体结构。此其一。其二,在挂角及发展势力等时,应注意行棋方向。

25.围棋的根据

根据亦称根。凡活棋,眼形丰富或比较实的棋叫有根棋。无眼形、无利用、漂浮而不易做活的棋无根或孤棋,行棋应注意根据。否则易受攻击。

围棋中盘战斗中还有许多技术问题,如弃子、转换、厚薄、重复、次序等,需要通过实践不断体会和摸索。

26.围棋收官与终盘概述

围棋一般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布)句、中盘和收官。收官,即官子阶段,也叫结束或终盘,是在中盘战告一段落时开始的。从中盘战所划分的势力范围变为实空时起,到最后一目为止,收官一直收到终结。

收官在围棋中是十分重要的项目。一局棋除了明显的优势和劣势外,最后谁胜谁负都和官子有直接关系。尤其双方水平接近,盘面形成“细棋”(胜负不大,俗称“细棋”)时,官子技术便起决定作用。稍占优势的棋、由于官子没有收好,往往失败,劣势的棋,如果官子收得准确巧妙,也能反败为胜。实战中这样的棋是相当多的。同时,官子也并不总是小棋,官子从半目起到30目以上为止,所得的空不亚于拆边。在布局或中盘战中,有时也会下出收官的棋。因此,如何掌握官子技术也是学围棋的重要方面。

27.先手与后手

围棋进入官子阶段后,应对全局做一次详细的形势判断,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情况下,先占自已的先手官子,然后再占最大的后手官子,依次类推。

28.双方模型的弱点

收官付程中,要随时观察双方棋型的弱点,乘机破空。同时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毛病,及时补棋,防止对方破空。

29.边、角上的官子

有些围棋初学者,收官时往往有个错觉;总认为吃子大,而忽视边,角上的大官子,最后损失惨重。

30.收气的官子

中盘战斗时,往往出现一些棋是紧气或紧气活,这类棋当时不必忙于走它,但是到了官子阶段,必然要一步一步收束,此时要时刻注意,随时计算气数,稍一疏忽,往往导致失败。

31.侵分性官子

利用对方棋型的弱点,在对方地域内走出棋来,或利用死棋、死子、打劫等,采取必要手段,取得便宜,增加自己的地域或削弱弱对方的地域。这种侵分性官子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特别要通观全局,不失时机地运用。

32.套官子

即收完一个官子之后又产生出另外一个官子。

33.对应官子

官子中出现完全相等或所差极微的官子叫对应官子。

34.逆收官子

中盘结束后,双方都会遗留下来一些先手官子。一股说,谁的先手官子就应属于谁的。但在实战中,一方往往收了另一方的先手官子。叫做逆官子。

35.官子的技巧

同样一局棋的官子、收官方法各有个同,如能做到计算精确,先后手的次序把握好,并能利用对方的弱点借以破空或成空,便可大得收官之利。

36.官的计算方法

计算官子,首先要有“目”的概念。围棋中1个空点是1目,提吃1子是2目,因为提一子得1目的同时又减少对方1目,加起来是2目。也就是说一个官子的数值,等于双方得失数目的总和。 3pYJ/2zg6nOmShpo3973Sk4mPmDb04hdPbTcYNtjORJqmuQQvUD8Hj4+PaITNPp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