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影响学校管理创新的因素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指出: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已成为主流,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的国际化已成必然。人的智慧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因此教育这一培养人才的伟大事业在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中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办好教育,首先要办好每所学校,而每所学校的质量所在必当依赖科学,高效的管理。管理学上有句名言:现实的挑战总是超越现存的理论的。过去以及现在的学校管理理论虽然都是教育的宝贵财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曾做出巨大的贡献,但它们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它们在许多方面不能适应变化的未来。

有一种观点认为:“未来并非过去的继续,而是一系列的连续事件的撞击而形成的。未来的竞争实质是创新思想的竞争。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及个人的未来都取决于对教育把握的程度。可见,学校管理工作的创新在今天更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从学校管理创新活动中的主体(管理者)和管理的客体(客观资源)两个方面来阐述管理创新活动中所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浅陈如下:

创新源于管理者的创新思维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若不具备创造思维能力,那么学校管理工作的创新将似镜中花,水中月,无从谈起。众所周知,管理活动的实施往往取决于决策者的观念思想和认知思维水平。所以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加强“自我培养”和“自我管理”,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只有具备了创造思维能力的管理者才可能引发并开展学校管理的创新活动。

1 )对创造性思维的解读。

创造性思维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特点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进行深入思考,以获得问题的全部可能。在学校出现的某个问题、某项工作面前,按照发散思维,自然不是固守传统的模式和套套,而是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多种方案,多种实验,多征求师生意见,考虑多种关系,多进行科学论证,以使之人性化、权衡化、最佳化。逆向思维,也叫反常思维。当看到学校某项管理问题、某项教改问题、某项思维作风问题,管理者从这一现象要想到它的反面:“如果倒过来……会怎样?”克服线形因果律的简单化,从相反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推测问题,以递进求得解决问题的办法。

2 )管理者培养创造思维的若干途径。

作为管理者,要着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就管理活动而言,大致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自我培养”。一是要根据自己的理论修养,知识储存和实践经验独立思考,独具卓识地萌动开拓性的设想,标新立异地构想整体性教育方案,善于在思维领域里追求“独到”和“最佳”境界。二是敢于与人不同,不拒绝先进的教育信息和别人的教改经验,但决不照抄、照搬机械模仿,而是巧用“智慧杂交”,对别人成功的经验有分析、有比较、有取舍,将其与本校实践融为一体,并进而做出新的实践。

创新要以整合集体智慧为保障

二十一世纪,教育正以无比快捷的速度迈向信息化、网络化。学校作为一个组织,作为管理的主体,它必须具有更新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和机制,所以要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组建“智慧群体”,才能有效整合集体智慧,保障学校管理创新活动的高质高效。

1 )构建学习型组织,形成智慧群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系统力学教授彼德·圣吉对许多社会组织和大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他提出了对组织进行“全面体验”新概念。他认为许多组织都存在着“智力障碍”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和成长,影响了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显然,一个不具备学习型基本要求的组织也必将是一个有“智力障碍”的组织,是无法领导学校管理工作创新的,甚至是无法胜任学校正常管理工作的。学习型组织就是要倡导终身学习,厚积薄发的学习观,它其实也正是为学校组建智慧群体,提供“智力资源”。就本人以为,学习型组织要建立学习一贯化、长期化、系统化的具体制度,并要以下列内容为学习参考内容:

教育下策法规和教育科研理论;

对学校工作的经常性反思与分析;

收集治校建议或方案,针对相关情况论证学习,形成决议。

2 )构建民主治校网络,整合集体智慧,实现教育管理之创新。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清楚地认识到校长负责制和党组织的保证监督,学校群团组织的民主管理是一致的,是一个协调的整体,是不可缺,不可有偏颇轻重之别的。这就要求校长要自觉增强民主意识,构建民主治校网络,这样方能整合集体智慧,积极推进学校管理工作乃至创新。

要在组织上予以保证各个团体民主议政的权利。管理者要建立学校行政与学校群团组织负责人或代表的定期联络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有关会议,这样既可弥补单纯学校群团组织会议的不足,又可及时互通情报,解决问题,顺利开展工作,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团体成员民主治校的积极性。

校长要自觉增强民主意识。教师既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一所学校的许多工作都发生在最基层,而教职工工作在第一线,最有发言权的是他们。所以校长应该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扩大群众的决策参与。这样不仅可以补充决策者认识上的局限性,纠正决策者认识上的片面性,更重要的是使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活动,决策学校重大事情,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在学校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清除他们“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消极心理,并把学校中个体单力整合成集体智慧的合力,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智力保障。

创新要以分析客观因素为前提

法国企业家法约尔提出:“管理就是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的对象是一个静态的,可以控制封闭的系统。在系统内部,管理者依靠自己的职务、权力和责任对管理对象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管理。学校管理也大体如此。但是,它忽视了环境的复杂性和可变性,任务的特殊性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

正如马卡连轲深刻指出的那样:任何教育方法,甚至象暗示、解释、谈话和公众影响等我们通常认为最通行的方法,也不可能说是永远绝对有益,最好的方法,在若干情况下,必然会成为最坏的方法。

实践证明,一所学校管理绩效的显著与否,创新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看管理者能否有意识地整合,教育资源及信息的内在联系,是将其灵活适度运用,还是将之教条化,形式化过度使用。

上海市南市区在高标准实施教育新建工程中,正是全面分析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们利用全区地域小范围,交通相对便利的条件,变不利为有利;面对学校占地小,地段金子般宝贵的实际,不搞大而全,也不搞小而全,而是要“资源共享,人人有份”。这样做法既改造了先进的教学条件,又因不搞重复建设而节约了大量资金。例如:设施一流的敬业游泳馆,可为区中小学、幼儿园上游泳课提供优质服务,每天约接待 2500 名学生在该馆上游泳课及开展游泳活动。

俗话说:“成功的经验不能移植”。这句话也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管理在于创新。其实这也源于我们管理客体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充分关注管理工作中的客观因素,对其进行正确、全面的分析,因时因地制宜,方可实现学校管理创新。 J4U2EhzCQ75HpqmZ3tR4BhpH724FIBx1z/JB4Sd8nV0DeCtTMdJbyg1PuCQX0Vd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