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0.肺脓肿

肺脓肿是由肺组织坏死而产生的局限性有脓液的空洞。同时伴有周围肺组织的炎症。病理过程以肺组织坏死为主要内容。如果以厌氧菌感染引发的肺脓肿,表现为腐败性恶臭痰,而以需氧菌感染引发的肺脓肿,则表现为非腐败性液痰。但总以咯吐大量脓液痰为特征。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且男性多于女性。

肺脓肿起病大多急骤,周身不适、畏寒、寒战,高热可达39℃以上,咳嗽带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可有胸痛。发病持续1周左右,开始咯吐大量脓性痰,每日终痰量可达数百毫升。体温下降。如发展为慢性消耗性病变,仍有咳嗽,咯脓痰,痰量时多时少,且有反复咯血及不规则发热、消瘦等,甚者出现贫血。

本病应注意与细菌性肺炎、空洞性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病相鉴别。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每日200万~1000万单位,静脉滴注。对青霉素不敏感者,选用林可霉素或克林霉素,每次600毫克,每日3次,静脉滴注。待X线检查肺部病变完全消失后,方可停用抗生素。

②对症治疗:补充体液,高热者予以退热药物;排痰可用祛痰药沐舒痰30毫克,每日3次,或必嗽定30毫克,每日3次,还可采用药物雾化吸入或用纤维支气管镜冲洗吸痰。或采取体位引流,促进痰液排出,每日2~3次。

③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脓肿经久治不愈,脓腔仍不缩,感染不能控制,无手术禁忌症者。

(2)中医药治疗。

①初期(温邪袭肺):发热,微恶寒,咳嗽,胸痛,咯吐白色黏痰,口干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而滑。治宜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连翘20克,牛蒡子、黄芩、桔梗、生甘草、苏子和叶、淡竹叶、薄荷各10克,金银花、瓜篓、鱼腥草各30克。中成药:羚羊清肺丸。

②成痈期(热邪型肺):高热不退,咳嗽气急,咳痰量增多,咯吐黄稠脓痰,气味腥臭,胸痛,口干咽燥,烦躁不安,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化淤消痈。

方药:芦根60克,薏苡仁、冬瓜子、鱼腥草、生石膏(先煎)各30克,丹皮、川贝母、桔梗、桃仁各10克,金银花3克,连翘20克。中成药:清开灵口服液。

③清脓期(热毒伤肺、成痈溃脓):热势渐退,咳吐大量脓性稠浊痰液,或如米粥,可痰血相兼,腥臭异常,咳嗽气喘时胸痛,心烦面赤,口干渴,舌红绛,厚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排脓。

方药:芦根60克,桃仁15克,冬瓜仁40克,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瓜蒌各30克,桔梗、白发、川贝母各10克。中成药:犀黄丸。

④恢复期(虚邪留恋、气阴两伤):身热渐退,咳嗽减轻,脓痰日渐减少,胸部隐痛,短气,易汗出,神疲乏力,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偏绛而干、苔黄,脉细数。治宜益气养阴、清除余邪。

方药:沙参、薏苡各30克,太子参、麦冬、甘草、桔梗、白发各10克,百合、玉竹、鸡血藤各15克,生黄芪、冬瓜子各20克。中成药:养阴清肺膏。 M53GZ82BHQy4a9r4ppkmKNJt8Z83UqKCB/7KVunQn0tVZ0rlSK2rJfIUw1YiMRhx



1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即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气腔膨胀扩大,充气过多,肺容积增大,肺泡壁弹性减退和破坏。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尘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等,凡能引起细支气管炎症阻塞者,均能引起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简称肺气肿)。此外,吸烟、大气污染和遗传因素亦与肺气肿发生有一定关系。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与肺气肿三者具有共同的气道阻塞病理改变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故统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由各种原因所致的细支气管粘膜炎症、分泌物增多或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均可使支气管腔变窄。由于吸气时,生理调节作用使支气管舒张,气体进入肺泡较易;呼气时,因支气管管腔自然缩小,加上病变的影响,使气体排出较难,阻力增加,空气积聚于肺泡内,至肺泡过度膨胀。在此基础上,因咳嗽、气喘或感染,使阻塞加重,肺泡内压力继续升高,再加上炎症作用,导致肺泡破裂,形成肺气肿、肺大泡。继续发展,则引起肺动脉压力增高、心室肥大、肺心病。

这样病人常有多年慢性咳嗽、咳痰或气喘病史,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开始时于活动或走路快时出现,当气候突变、寒冷、生气或接触有刺激性气味时,气短加重。随病情进展,稍活动如穿衣、说话,甚至休息时亦感胸闷、气不够用;重者口唇、指端出现青紫。病人容易感冒,继发呼吸道感染,咳喘加剧,心悸、多汗、头痛、紫绀加重、神志恍惚、嗜睡、昏睡等。

预防或延缓肺气肿发生的关键,在于戒烟和积极治疗引起肺气肿的疾病。此外,应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肺功能。肺功能锻炼的主要方法是行腹式呼吸,病人取立位或坐位,吸气时努力挺腹、闭口,经鼻深吸气;深吸气后暂停片刻,转为呼气,尽力收腹,同时将口唇收拢如同吹口哨样,缓慢呼出。其目的是提高膈肌运动幅度,增加肺泡通气量和二氧化碳排出。根据病情,可口服支气管扩张剂氨茶碱、新喘静片和祛痰剂,如有发热、粘痰量增多或有脓性痰,则应加用抗菌消炎药。 M53GZ82BHQy4a9r4ppkmKNJt8Z83UqKCB/7KVunQn0tVZ0rlSK2rJfIUw1YiMRh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