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远志四韵——李斛的艺术步履

曹庆晖/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李斛先生1919年9月20日生于四川,1975年11月1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仅五十六岁。他在世的这五十六年,既度过了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努力救亡图存的苦难岁月,也经历了全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探索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取得成就也付出代价的激情年代,他的这五十六年人生时光,正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激流中前行的半个世纪,他的人生道路和艺术步履就随着这激流起伏,为后人留下数以千计的画幅,这里呈现的是家属收藏、个别由国家文博机关收藏的一百二十余件(套)作品,其中有不少是他的代表作。

李斛是穷孩子出身,他个性要强,重亲情,有悲悯,知担当,苦难的生活过早地损害了他的健康。他是徐悲鸿特别关心的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以下简称“中央大学”,或“中大”,现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系1946年的一名毕业生。徐悲鸿“艺为人生”的写实主义追求以及强调素描基础、联系构图实践的写实主义教学,造就了有造型天赋的李斛关怀底层普通民众的艺术利器,使他从此走上了以西画法驾驭笔墨纸砚,将艺术创作和民生所向紧密联系起来的艺术道路。徐悲鸿对他当年艺术起步时的成绩即给予积极评价,日后李斛在这条“别开生面”的中西融合的创作道路上形成的艺术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他对这个大变革的时代的积极回应。那么他的艺术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那种默默承受生活和艺术的艰辛,既能自律又能自励,总是不断激励谨小慎微的自己去担起和雄起,总是力求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千锤百炼和精益求精,不讨巧,不马虎,不对付,总是期望在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发现和传达令人回味、让人心动的爱与善,于平凡中见真情。

1973年,李斛在病痛缠身时给自己写下“胸怀远志,不畏近难”作为座右铭,这八个字,在了解李斛和他艺术精神的同道和学生看来,正是他这一生真诚地做人治艺,在艺术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写照。他教过的学生都记得,李斛先生当年总教导他们,在艺术上就是要强求,不怕费事,不能做小买卖,要把收获期放长远些。这些教导若和“胸怀远志,不畏近难”联系起来,可以看到李斛对待人生的生活态度和对待教学和创作的艺术态度同构同质、彼此相应,他是一个表里如一的老师,是一个真诚善良的好人,他对学生的艺术教诲在今天听起来也还有警醒头脑的现实意义。

基于“远志”这一思想核心,有感于李斛作品在情感的投入、题材的丰富、表现的细腻、抒情的达意方面所综合集成的画韵节奏,给人以小提琴协奏曲一般的联觉通感,因而选择了四个带有主题的韵章,勾画李斛的人生与艺术步履,阐述李斛的人生与艺术远志。这四个韵章分别是:

首韵·土地:“再穷不过讨口,不死就要出头”——以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反映李斛绘画起步时的生活与艺术土壤及其自我励志与奋斗。

次韵·百炼:“人生有限,艺术春秋”——以20世纪50到70年代的素描、彩墨、油画写生,反映李斛在教学和创作上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自律和实践。

三韵·心潮:“唤起欢乐,唤起共鸣”——以情节性、主题性创作及其图稿为主,反映李斛平凡中见真情的特点及其歌颂现实主义的创作美学。

末韵·斛殇:“胸怀远志,不畏近难”——以李斛的自画像勾勒他的一生,并以他书写的座右铭点出其壮志未酬的不幸和志在千里的胸怀。

“土地”“百炼”“心潮”“斛殇”四韵,重在呈现李斛其人其艺的具体性和特殊性。

与四韵并置,另有《合韵·不息》一章,以李斛和中央美院美术馆收藏的李斛同道、学生等同时代画家作品,反映李斛和他的时代中那种“艺为人生,前浪后浪”涌动不止的艺术潮流。既在时代的艺术共性中理解李斛的艺术个性,又在把握李斛的艺术个性中看到他与时代艺术共性的共鸣,此即策划“合韵·不息”的美术史意图。

2019年是李斛先生一百周年诞辰,谨以此纪念他为中国现代美育和创作发展做出的贡献。 Txn7GJl5xGVDRHsatY9wb+AaCS12YO1l7q+5xQYUK6k/Vi5drev8p/hMNnKccTN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