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 保持与消退。巴甫洛夫发现,当狗建立条件反射后,继续对其用铃声和无条件刺激(食物)进行影响,狗的条件反射行为(唾液分泌)会持续保持。但当多次伴随条件刺激物(铃声)出现而没有提供相应食物时,狗的唾液分泌量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自行减少,这便是反应的消退。
② 分化与泛化。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有机体对其他与条件反射物相类似的刺激也做出一定反应的现象叫作泛化。而分化则是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物的反应进一步精确化,即对目标刺激物加强保持,而对非条件刺激物进行消退。
(2)桑代克——联结学说。桑代克认为所谓学习就是动物(包括人)通过不断地尝试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即S—R联结),从而不断减少错误的过程。他把自己的观点称为试误说。
(3)斯金纳——强化学说。桑代克侧重于研究学习的 S—R 联结,而斯金纳则在桑代克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小白鼠乐此不疲地按动操纵杆的原因——因为小白鼠每次按动操纵杆都会吃到食丸。斯金纳把这种会进一步激发有机体采取某种行为的程序或过程称为强化;凡是能增强有机体反应行为的事件或刺激均叫作强化物,导致行为发生的概率下降的刺激物叫作惩罚。
(4)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反思行为主义所强调的“刺激—反应”简单学习模式基础上,接受了认知学习理论的有关成果,提出了学习理论必须研究学习者头脑中发生的反应过程的观点,形成了综合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有关理论的认知——行为主义的模式,进而提出了“人在社会中学习”的基本观点。
根据以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观点并结合企业现行的培训管理工作,我们意识到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他们将环境看成是刺激物,把伴随而来的有机体行为看作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企业培训实践上,就是要求企业掌握塑造和矫正员工行为的方法,为员工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强化员工的合适行为,消除其不合适行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主要研究有机体在知觉与思维方面的认知学习,他把认知结构称为有机体感知和概括外部世界的一般方式。布鲁纳始终认为,学校教育与实验室研究猫、狗、小白鼠受刺激后做出的行为反应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他强调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主动把学习者旧的认知结构置换成新的,促成个体能够用新的认知方式去感知周围世界,并提倡有效学习方法、重视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教学、主张学生去发现学习。
(2)奥苏伯尔——认知同化理论。奥苏伯尔是美国认知主义心理学家,他在批判行为主义简单地将动物心理等同于人类心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吸收了皮亚杰、布鲁纳等同时代心理学家的认知同化理论思想,提出了著名的有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等,并将学习论与教学论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3)加涅——信息加工理论。1974年,加涅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思想,坚持利用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学习过程。他认为,任何一个教学传播系统都由“信源”发布“消息”,编码处理后通过“信道”进行传递,再经过译码处理,还原为“消息”,被“信宿”接收。该模型呈现了人类学习的内部结构及每一结构所完成的加工过程,是对影响学习效果的教学资源重新合理配置、调整的一种序列化结构。
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表明:人的认知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不是逐步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不是依靠试误实现的,而是一个突然领悟和理解的过程。
结合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工作,我们能够意识到员工受训学习是员工凭借智力与理解的认知过程,绝对不是盲目尝试,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根据这种观点,员工学习过程可被解释为每个员工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和兴趣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工作的外界刺激(如培训内容)做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因此,企业培训师的任务不单纯是向受训人员灌输知识,而是首先激发受训人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将当前的培训内容与受训人员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联系起来,使受训人员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收器,而是主动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维特罗克——知识构建论。维特罗克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先从感觉经验本身开始的,它是从对该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总是涉及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建构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也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因此,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知识,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
(2)凯利——个人构建学说。凯利指出:“第一,个人建构是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的,可推陈出新、不断提高。第二,个人建构因人而异。在他看来,现实是个人所理解和感受到的现实,面对同一现实,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第三,在研究人格整体结构的同时,不能将其组成部分弃于一端,而应努力做到整体与部分、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第四,当人们总用已有的建构去预期未来事件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些困难和麻烦,这时新的信息和元素需要加入原有的建构。第五,一个人要获得一种同现实十分一致的建构体系绝非轻而易举,要经过大量的探索和试误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受训人员为中心,要求受训人员由被动的接收者变成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相应地,培训应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学习环境”设计,以促进受训人员主动建构知识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受训人员的主动性、建构性、探究性、创造性,认为知识不是通过培训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受训人员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通过必要的学习资料及有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培训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受训人员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授课思路和授课模式。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三大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的三大理论分别是性善论、潜能论和动机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分等级的;低层次的需要是高层次需要的基础;人类需要层次呈波浪式发展,也就是说,不同层次的需要可以同时存在;不同层次的需要的发展与许多因素有关。
(2)罗杰斯——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涉及事实积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有4个要素:① 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整个人都投入学习;② 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有外界的学习刺激,但学习活动的产生还是发生在学习者内部;③ 学习是渗透性的,即学习者通过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态度,甚至个性;④ 学习是学习者自我评价的,因为只有学习者自己才真正清楚这种学习是否真正满足了自己的需要,自己的知识是否有了增长。
由于企业员工都是成人,具有成人学习的一般特征,因而研究和掌握成人学习理论,并合理地加以利用,对提高员工培训的效果大有裨益。3种有代表性的成人学习理论如表1-3所示。
表1-3 成人学习理论
成人学习的特点
成人学习是一种目的性极强的学习过程。针对员工培训,企业需考虑员工具有成人学习的这一特性,因为这决定着员工培训是否能够有效开展。成人学习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3个。
1.社会性特点
(1)学习的延续性。成人的学习,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再学习、再教育,具有延展性、继续性。
(2)学习的职业性。成人受训人员的学习同个人的职业相联系,即自身学习的内容与职业的需求同步。
(3)学习的从属性。成人受训人员是社会中的劳动成员,他们对科学文化技术的需要,实质上是社会的需要。
(4)学习的终身性。当今社会要求每个人把学习贯彻到人的整个一生,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2.能力特点
(1)目标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有助于成人受训人员形成恒定的学习动力。
(2)自制力较强。自制力强,有助于成人受训人员排除各种干扰,稳定学习情绪,形成对学习的专一性和持久性。
(3)理解能力较强。理解能力强,有助于成人受训人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应用性强。应用性强,有助于成人受训人员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创造能力的迅速提高。
(5)学习能力较强。经过学习实践,成人受训人员不仅可以积累较为成功的学习经验,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能力水平。
3.心理特点
(1)成人自尊心强,有独立的基于自身社会经验得到的观点。
(2)学习的信心低,对超出自身范围的知识信心不足。
(3)表达的需求强,成人有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需求。
1.成人学习者的特点有哪些?
2.简述某种成人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