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现代解剖学

中医学对人体解剖早有认识,在《灵枢·经水》篇中就有“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的叙述。难能可贵的是,里面既提出了“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的体表解剖,又提出了“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的体内解剖,这个观点和方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它已经不能与现代解剖学同日而语,现代解剖学是刃针疗法重要的理论框架之一。

现阶段,刃针疗法主要借鉴现代解剖学的以下研究,指导理论和临床:

1.在体表解剖与体内解剖之间,更侧重体表解剖。

2.在体表解剖中,注重骨性标志、软组织体表定位和投影、周围神经和血管的体表定位和投影等。

3.在体内解剖中,注重治疗部位的层次解剖以及邻近神经、血管和脏器的解剖关系。

4.在运动系统中,侧重软组织。

5.在软组织中,侧重肌肉、筋膜。

6.在肌肉中,侧重附着点、腱腹结合部和肌腹的位置,以及功能、神经支配和力线。

7.在筋膜中,侧重附着点、筋膜间隙、筋膜出口、肌-筋膜区以及分布区域。

8.在肌肉附着点中,不仅限于某一肌肉附着在哪块骨骼,更侧重骨骼某一区域内共有多少肌肉附着。

9.经络、经筋以及腧穴与肌肉、神经以及血管的解剖关系。

第二节 生物力学

生物力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即运用力学原理来研究生物学中有关力学问题的边缘学科,它将力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广泛地应用于物理学、数学、工程学等学科之中,是目前位于自然科学前沿的新兴边缘学科。

冯元桢教授指出,研究生物力学的目标是:探索科学的新奇;增进对生理学与医学的了解;帮助医学发展与提高防治疾病的水平;降低医疗费用;发展健康事业。

骨伤科生物力学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学科。骨伤生物力学是根据人体构件的解剖特征和力学性质,用力学原理和方法研究骨折、脱位、筋伤、矫形、移植等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学科。是力学、生理学、解剖学和矫形外科等学科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是生命科学的组成部分,是自然科学的前沿,它体现了当代科学的发展特点。骨伤生物力学是以骨骼、关节、筋肉为研究对象,研究骨关节、筋肉在负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它的最终目的是剖析运动系统的力学性质,揭示骨骼系统生长、发育、吸收和改建与负荷之间的相互关系,给出生命科学中这类力学问题的精确定量分析,为预防、诊断、治疗伤科疾患提供理论依据。

中医学也认识到人体与力学的关系,早在《素问·痿论》中就有“宗筋主束骨以利机关……”的论述,这里包含了几个方面的力学意义:一是骨本身要受宗筋的约束,二是骨与骨之间的联系要靠宗筋,三是关节(机关)的正常活动要靠宗筋维系。这里的宗筋是指关节囊、韧带及肌腱的结构与功能。明确地提出了肢体之间要靠一定的联系与制约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现阶段,刃针疗法主要借鉴生物力学的以下研究,指导理论和临床:

1.肌肉损伤时,肌肉内压力及储存能量的变化。

2.肌筋膜损伤时,筋膜间隙压力的变化。

3.关节损伤时,关节腔内压力的变化。

4.肌肉、肌腱、筋膜、韧带、腱鞘、滑囊等的力学性质和正常功能,以及由功能变化显示其病变情况。

5.环境效应对生物组织的影响,如风、寒、湿等对人体组织的影响。

6.筋伤和错骨缝的力学属性研究,把关节和筋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到新水平。

7.骨缺血性坏死的病因、病理及疗法研究。

8.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及疗法研究。

第三节 软组织外科学

软组织外科学,是以椎管外骨骼肌、筋膜、韧带、关节囊、滑膜、椎管外脂肪或椎管内脂肪等人体运动系统的软组织损害(原称“软组织劳损”),引起疼痛和相关征象的疾病为研究对象,以椎管外或椎管内(外)软组织松解等外科手术,或椎管外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或椎管外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等非手术疗法,为治痛手段(完全有别于镇痛手段)的一门新型临床分支学科。国内以宣蛰人为先驱。

1.学术特点

(1)该学说认为,祖国医学中所说的“经筋”,就是指骨骼肌等人体运动系统的软组织体系。

(2)在发病学上,认为椎管内、外软组织因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的损害性病变所产生的化学性刺激,是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的主要发病机制。

(3)在病理学上,认为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病理学基础,是软组织因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而导致的无菌性炎症。

(4)在生理学上,认为正常神经根急性受压(与周围神经一样),只会产生从麻木到麻痹的征象;以及受慢性渐增的压迫,不易引起神经压迫征象;只有当椎管外神经组织受鞘膜外脂肪结缔组织无菌性炎症的化学性刺激时,才会引起疼痛。

(5)在诊断学上,认为先天性骨骼畸形、后天性骨骼畸形、退行性骨质增生等,均非疼痛的原发因素。而由软组织损害引起的疼痛,按椎管内、椎管外和椎管内外混合三种类型,通过“三种试验”,结合“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检查”,辅以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显著地提高了诊断的正确率。

(6)在治疗学上,认为软组织松解手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椎管外松解骨骼肌、筋膜等;或椎管内松解硬膜外和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等无菌性炎症病变的软组织;完全阻断了它们的化学性刺激对神经末梢的传导,以达到无痛。而传统的针刺、推拿、药液注射等多种中、西医非手术疗法的作用机制,也与此基本相同。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了一套中西医结合的、独特的、治痛而不是镇痛的方法。

(7)在征象学上,认为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等处的损害性软组织,除主要引起疼痛、活动受限等征象外,还会并发头痛、眩晕等50多种涉及一些与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病科、胸科、心血管科、骨科、腹部外科、小儿外科、泌尿外科、男科、妇科、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科、口腔科等疾病,完全相似的征象。然而,这些征象只有当:

1)出现在较长时期的、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腰骶或颈背痛的后期;

2)经有关专科检查,完全排除了它们所属的疾病;

3)疼痛部位必须具有一系列有规律的和高度敏感的压痛点,在其上施行非手术疗法(严重顽固的病例施行松解手术)后,使征象明显改善或完全消失。此时,才能被视为是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病变所引起。

2.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疗法

银质针,是九种传统针刺针中的一种,由80%的白银,20%的红铜、锌、镍,熔化的合金拉丝制成。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疗法与传统针刺疗法的不同点见下表:

(1)治疗原理:

通过体内存留的银质针艾灸时具有的55~40℃的传导热能,直接散发到病变部位,消除或减轻无菌性炎症病变,并促使继发的肌痉挛自然消失,起到“去痛致松、以松治痛”的治疗作用。

(2)对术中两种情况的认识

1)刺在软组织层中,患者无“针感”、术者无“针下感”(有较大的机械阻力);但当深刺至软组织附着在骨骼处的病灶时,才有强烈针感。表明:反应区内的皮下组织还未形成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仅处于继发性痉挛阶段;而软组织附着在骨骼处,已发生无菌性炎症病变。

2)刺在病变的脂肪结缔组织及与之粘连成片的筋膜表面时,引起不同程度的相应“针感”;而穿筋膜层和肌腹时却无“针感”。表明:筋膜和肌腹不存在无菌性炎症病变。

分别在无菌性炎症病变处,行小幅度提插(即小幅度、不断地分别向四周刺探)。

3.现阶段,刃针疗法主要借鉴软组织外科学的以下研究,指导理论和临床:

(1)慢性无菌性炎症的病因病机。

(2)临床上表现出的症状与软组织损伤的关系。

(3)临床上的诊断病名与软组织损伤的关系。

(4)软组织损伤治疗部位的分布规律。

(5)银质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机制。

第四节 脊椎病因治疗学

魏征等创立的脊椎病因治疗学,是研究脊椎遭受损害后,造成脊髓、周围神经、血管及内脏神经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采用治脊疗法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指颈、胸、腰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行性改变,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发生脊椎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地对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和(或)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从而引起临床多种综合征。且常由此发展而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所支配的脏器出现病症。脊椎病因学说,已由以往的颈、肩、腰、腿痛的范畴发展为一项新的病因学说,并进而促使其诊断和治疗有了新的进展。

现阶段,刃针疗法主要借鉴脊椎病因治疗学的研究,尤其是脊椎损害节段与出现内脏功能性症状之间的规律,指导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nTKYWayhoXopq+2tCU8bFkunXbjFza6IudU028oNjX5AQszWa8f2FC72MOMNIPZ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