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摘要

1998年4月,深圳市卫生局制订并印发了《深圳市恶性肿瘤病例登记报告暂行办法》[深卫防发1998(13)号],成立了深圳市肿瘤登记处,机构设置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登记处负责全市全人口新发恶性肿瘤(C00~C97)、宫颈原位癌(D06)和中枢神经良性肿瘤(D32~D33)的登记报告工作。自1998年开始实施肿瘤登记报告,经过十几年不断完善肿瘤登记制度和升级肿瘤报病系统,深圳肿瘤登记处目前能对全市近年来肿瘤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进行报告,为深圳市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基础。

深圳市2001—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主要情况结果如下:2001—2015年深圳市户籍人口恶性肿瘤新发病报告病例数合计为59 218例,其中男性为30 144例,女性为29 074例,性别比为1.04。

2001—2005年户籍人口恶性肿瘤发病例数为10 110例,发病率136.44/10万(男性发病率138.10/10万,女性发病率134.58/10万),中标率为165.13/10万,世标率为212.48/10万;2006—2010年户籍人口恶性肿瘤发病例数为19 605例,发病率179.01/10万(男性发病率173.23/10万,女性发病率185.56/10万),中标率为168.08/10万,世标率为214.44/10万;2011—2015年户籍人口恶性肿瘤发病例数为29 503例,发病率196.53/10万(男性发病率186.47/10万,女性发病率207.56/10万),中标率为171.44/10万,世标率为219.99/10万。

三个时间段的年龄别发病率分布基本一致:0~24岁年龄段发病率平稳,25岁后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在75~84岁年龄段发病率达到峰值。

2001—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变化趋势显示发病率有较明显变化,发病率从2001年的110.91/10万到2015年的198.78/10万;对中标率进行joinpoint趋势分析,显示变化无转折点,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且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

深圳市恶性肿瘤15年的发病顺位显示:2001—2005年发病率前十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胃癌、鼻咽癌、白血病、甲状腺癌、宫颈癌、食管癌,其中男性前三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女性前三为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2006—2010年发病率前十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甲状腺癌、宫颈癌、鼻咽癌、白血病、淋巴瘤,其中男性前三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女性前三为乳腺癌、宫颈癌、肺癌;2011—2015年发病率前十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宫颈癌、鼻咽癌、白血病、淋巴瘤,其中男性前三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女性前三为乳腺癌、甲状腺癌、肺癌。甲状腺癌上升明显。

◎肺癌

2001—2005年肺癌发病率19.92/10万(男性发病率25.25/10万,女性发病率13.96/10万),中标率为26.82/10万,世标率为36.02/10万;2006—2010年发病率25.03/10万(男性发病率30.72/10万,女性发病率18.56/10万),中标率为26.15/10万,世标率为35.38/10万;2011—2015年发病率27.15/10万(男性发病率33.28/10万,女性发病率20.42/10万),中标率为26.30/10万,世标率为35.87/10万。

2001—2015年年龄别发病率分布:0~29岁年龄段发病率平稳,30~49岁年龄段呈缓慢增长,50岁后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快速增长,在75~84岁年龄段发病率达到峰值。

2001—2015年肺癌发病率变化有较明显波动,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发病率从2001年的17.59/10万上升到2015年的27.59/10万;对中标率进行joinpoint趋势分析,发现变化无转折点,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且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

◎结直肠癌

2001—2005年结直肠癌发病率15.48/10万(男性发病率16.46/10万,女性发病率14.38/10万),中标率为19.79/10万,世标率为26.28/10万;2006—2010年发病率19.80/10万(男性发病率22.36/10万,女性发病率16.88/10万),中标率为19.77/10万,世标率为26.33/10万;2011—2015年发病率22.69/10万(男性发病率25.40/10万,女性发病率19.72/10万),总体中标率为20.83/10万,世标率为27.97/10万。

2001—2015年年龄别发病率分布:0~19岁年龄段发病率极低,20~49岁呈缓慢增长,50岁后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快速增长,在75~84岁年龄段发病率达到峰值。

2001—2015年结直肠癌发病率变化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发病率从2001年的14.32/10万升高到2015年的22.93/10万;对中标率进行joinpoint趋势分析,发现中标率变化无转折点,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且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

◎肝癌

2001—2005年肝癌发病率15.37/10万(男性发病率23.25/10万,女性发病率6.55/10万),中标率为18.86/10万,世标率为24.42/10万;2006—2010年发病率18.08/10万(男性发病率27.27/10万,女性发病率7.64/10万),中标率为16.82/10万,世标率为21.97/10万;2011—2015年发病率16.89/10万(男性发病率25.71/10万,女性发病率7.21/10万),中标率为14.94/10万,世标率为19.67/10万。

2001—2015年年龄别发病率分布:0~39岁年龄段发病处于低水平,40岁后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快速上升,在75~84岁年龄段发病率达到峰值。

2001—2015年肝癌发病率无明显变化;对中标率进行joinpoint趋势分析,发现变化无转折点,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且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

◎女性乳腺癌

2001—2005年女性乳腺癌发病率28.57/10万,中标率为32.09/10万,世标率为39.60/10万;2006—2010年发病率39.42/10万,中标率为29.14/10万,世标率为36.07/10万;2011—2015年发病率43.72/10万,中标率为30.32/10万,世标率为37.58/10万。

2001—2015年年龄别发病率分布:0~14岁年龄段无发病,15~24岁年龄段发病处于低水平,25岁后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快速上升,在50~54岁年龄段发病率达到峰值,55岁之后发病率降低。

2001—2015年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发病率由2001年的24.37/10万到2015年的46.67/10万;对中标率进行joinpoint趋势分析,发现中标率变化无转折点,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且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

◎胃癌

2001—2005年胃癌发病率9.89/10万(男性发病率11.93/10万,女性发病率7.61/10万),中标率为12.77/10万,世标率为16.86/10万;2006—2010年发病率10.62/10万(男性发病率12.24/10万,女性发病率8.77/10万),中标率为10.50/10万,世标率为14.12/10万;2011—2015年发病率10.52/10万(男性发病率12.27/10万,女性发病率8.61/10万),中标率为9.55/10万,世标率为12.85/10万。

2001—2015年年龄别发病率分布:0~49岁年龄段发病率极低,50岁后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快速上升,在80~84岁年龄段发病率达到峰值。

2001—2015年胃癌发病率趋势变化不明显;对中标率进行joinpoint趋势分析,发现中标率变化无转折点,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

◎鼻咽癌

2001—2005年鼻咽癌发病率7.84/10万(男性发病率11.32/10万,女性发病率3.95/10万),中标率为8.59/10万,世标率为10.59/10万;2006—2010年发病率7.70/10万(男性发病率10.66/10万,女性发病率4.33/10万),中标率为6.21/10万,世标率为7.55/10万;2011—2015年发病率6.84/10万(男性发病率9.39/10万,女性发病率4.04/10万),中标率为5.17/10万,世标率为6.38/10万。

2001—2015年年龄别发病率分布:0~29岁年龄段发病处于低水平,30岁后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快速上升,在60~69岁年龄段发病率达到峰值,70岁以上发病率降低。

2001—2015年鼻咽癌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对中标率进行joinpoint趋势分析,发现中标率变化无转折点,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

◎甲状腺癌

2001—2005年甲状腺癌发病率4.68/10万(男性发病率1.69/10万,女性发病率8.04/10万),中标率为4.37/10万,世标率为5.08/10万;2006—2010年发病率8.94/10万(男性发病率4.19/10万,女性发病率14.33/10万),中标率为6.78/10万,世标率为7.51/10万;2011—2015年发病率21.01/10万(男性发病率11.44/10万,女性发病率31.52/10万),中标率为14.91/10万,世标率为16.69/10万。

2001—2015年年龄别发病率分布:10~54岁年龄段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升高,在50~54岁年龄段达到最高值,之后逐渐下降。

2001—2015年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最后的5年发病率增长尤为明显;对中标率进行joinpoint趋势分析,发现中标率变化无转折点,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

◎白血病

2001—2005年白血病发病率5.72/10万(男性发病率6.10/10万,女性发病率5.29/10万),中标率为6.83/10万,世标率为7.65/10万;2006—2010年发病率7.04/10万(男性发病率7.88/10万,女性发病率6.08/10万),中标率为7.49/10万,世标率为7.97/10万;2011—2015年发病率6.52/10万(男性发病率7.94/10万,女性发病率4.96/10万),中标率为6.85/10万,世标率为7.57/10万。

2001—2015年年龄别发病率分布:0~14岁年龄段发病率有个小高峰,15岁后发病率下降,49岁以前发病率一直保持低水平,50岁后随年龄增加发病率明显上升,在80~85岁年龄段发病率达到峰值。

2001—2015年白血病发病率整体无明显变化趋势;对中标率进行joinpoint趋势分析,发现中标率变化无转折点,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且趋势无统计学意义。

◎宫颈癌

宫颈癌发病率结果如下:2001—2005年宫颈癌发病率9.69/10万,中标率为9.70/10万,世标率为11.51/10万;2006—2010年发病率19.03/10万,中标率为12.76/10万,世标率为14.88/10万;2011—2015年发病率14.56/10万,中标率为9.85/10万,世标率为12.24/10万。

2001—2015年年龄别发病率分布:0~24岁发病极低,25岁后发病率快速上升,2001—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阶段发病率分别在40~45岁,55~59岁,65~69岁达到最高值后下降。

2001—2015年宫颈癌发病率变化明显;对中标率进行joinpoint趋势分析,中标率在2005年出现一个转折点,2001—2005年中标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2005—2015年呈下降趋势,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

◎前列腺癌

2001—2005年前列腺癌发病率3.27/10万,中标率为4.68/10万,世标率为6.75/10万;2006—2010年发病率5.94/10万,中标率为6.99/10万,世标率为10.05/10万;2011—2015年发病率8.55/10万,中标率为9.76/10万,世标率为14.05/10万。

2001—2015年年龄别发病率分布:0~54岁发病率非常低,55岁之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发病率在80~84岁达到峰值。

2001—2015年前列腺癌发病率呈平稳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1.78/10万到2015年9.70/10万;对中标率进行joinpoint趋势分析,中标率在2003年有一个转折点,在两个阶段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2001—2003年阶段上升速度更快,两段时间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

◎恶性淋巴瘤

2001—2005年恶性淋巴瘤发病率4.09/10万(男性发病率4.17/10万,女性发病率4.00/10万),中标率为5.02/10万,世标率为6.36/10万;2006—2010年发病率5.64/10万(男性发病率6.25/10万,女性发病率4.95/10万),中标率为5.85/10万,世标率为7.26/10万;2011—2015年发病率6.54/10万(男性发病率7.32/10万,女性发病率5.65/10万),中标率为6.24/10万,世标率为7.74/10万。

2001—2015年年龄别发病率分布:0~54岁年龄段处于缓慢上升阶段,50岁之后随年龄增加而迅速升高,在75~85岁年龄段达到峰值。

2001—2015年恶性淋巴瘤发病率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对中标率进行joinpoint趋势分析,发现中标率变化无转折点,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

◎肿瘤防治建议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报告,全球新发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癌症在我国是第二大死因,据中国肿瘤相关发病报告,我国癌症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农村和西部地区癌症上升趋势高于城市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且中国食管癌、肝癌、胃癌、鼻咽癌等发病和死亡率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做好癌症预防控制非常重要。国内开展癌症防治策略包括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全人群策略包括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鼓励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高危人群策略包括筛选高危人群,利用分子生物学标志等早期识别高危人群,针对高危人群进行危险因素干预研究。

癌症具体防治措施包括三级预防:通过健康教育、社区干预等培养人们良好的生活方式,保证合理的营养膳食,积极进行职业防护、乙肝的预防防护,杜绝吸烟、喝酒以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提倡恶性肿瘤早诊早治,这是有效预防并延缓肿瘤发生、发展的最有效防控途径。而恶性肿瘤筛查,即开展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获得较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的最基础的先决条件。我国特有筛查指南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等高发癌症。食管癌是我国特有的高发肿瘤,食管癌筛查一般采用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筛查方案,该筛检方案目前主要定位在高发区、高危人群中开展,长期效果尚需观察;胃癌筛检一般选血清胃蛋白酶原(PG)、幽门螺杆菌抗体及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初筛,阳性者进入胃镜检查或者直接开展胃镜检查并根据筛查结果采取相应的随访方案,钡餐X线检查(胃透视)也可以采用,但诊断的精度不如胃镜检查;对于肝癌高发区的筛查,推荐的是甲胎蛋白(AFP)联合超声检查作为初筛,一般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初筛阳性者的后续转诊检查手段。对于长期大量饮酒者、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长期从事化学药剂等工作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超声检查,或必要时肝增强CT检查;鼻咽癌在头颈部肿瘤中发病率占首位,鼻咽癌筛查2005年至今一直采用基本信息调查、鼻咽间接镜和纤维镜检查、颈部淋巴结触诊与抗EB病毒抗体检测联合筛查高危人群的方案;宫颈癌筛检WHO推荐采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ACS则推荐HPV联合巴氏阴道细胞学检查,国内一般医疗资源较好地区推荐医生取材HPV检测结合细胞学,资料缺乏的则用肉眼观察。推荐21~29岁的女性每3年进行1次细胞学筛查,不用HPV筛查。30~65岁女性,每5年进行1次联合HPV+细胞学筛查,同时建议初次性交后的3年应该开始宫颈癌的筛查——每年进行一次宫颈涂片检查(TCT)和盆腔检查;结直肠癌筛检建议从50岁开始,结肠镜每10年做一次,软乙状结肠镜筛查每5年一次,大便隐血试验(FOBT)每年一次,上消化道造影每2年一次;乳腺癌筛检建议20~39岁的妇女每1~3年请医生作一次临床乳腺筛查,40岁及以上的妇女每年一次临床乳腺筛查,同时做一次乳腺钼靶照相检查。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妇女,适当增加检查频率;前列腺癌采用直肠指检和血清PSA检测,建议从50岁开始前列腺癌的筛查,有前列腺癌家族史从45岁开始上述检查;肺癌筛检,低剂量螺旋CT为发现早期肺癌的最佳手段,45岁以上或有长期吸烟史、长期工作在密闭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在粉尘颗粒较多的环境中以及有家族史的人为重点筛查对象。此外恶性肿瘤筛检阳性要尽快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后要进行早治疗。三级预防又称康复预防,防止病情恶化,防止残疾。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及诊断,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有效治疗或姑息治疗,延长生存时间及改善生活质量。 4CHA1fr97wXa70wof6Un97vDmwjEkgInH5Dm8L7WxgeyY0TPrsheXl4N1NDZb6f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