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23

男性,16岁颈部疼痛3个月

病例介绍

患者,男,16岁。3个月前扭伤颈部出现颈部疼痛,伴有活动受限,当时无肢体麻木,无意识障碍。查体颈部生理弯曲存在,颈托制动。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影像学检查

图1-23-1 颈椎CT检查

A.CT轴位骨窗;B.CT冠状位骨窗

图1-23-2 颈椎MRI检查

A.T 1 WI矢状位平扫;B.T 2 WI矢状位平扫;C.T 1 WI轴位增强扫描;D.T 1 WI矢状位增强扫描

诊断

手术病理为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肿瘤细胞呈梭形、束状或席纹状排列,胞浆丰富、红染,未见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及坏死,瘤组织间见小血管增生,并见少许不规则骨组织夹杂其中,周边未见明显骨母细胞围绕。

诊断要点

本病例特点为青少年患者,慢性病程。C 2 椎体、齿状突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晰呈分叶状,有厚薄不一、不连续的硬化边缘,骨皮质不完整,局部椎旁软组织肿块形成,边缘清晰,应首先考虑到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病灶内见多发病理骨折碎片,未见钙化及骨化,增强扫描较均匀明显强化,支持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

鉴别诊断

1.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发生于脊柱者呈膨胀性骨质破坏,须进行鉴别,但骨巨细胞瘤好发于20~40岁者,膨胀性更明显,周边无硬化缘。

2.骨母细胞瘤

骨母细胞瘤约1/3强发生于脊柱,表现为类圆形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晰,与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有相似之处,但骨母细胞瘤多见于附件,病灶内部常有钙化、骨化,且T 2 WI信号更高。

3.嗜酸性肉芽肿

嗜酸性肉芽肿多见于脊柱,有时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与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有相似之处。但嗜酸性肉芽肿发病年龄更轻,破坏边缘多呈虫蚀样,边缘模糊,且T 2 WI信号更高,故不考虑。

专家点评

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脊柱非常少见,发病高峰为20~39岁,男女发生比例相近,全身骨骼均可发生,但以四肢长骨多见,如股骨、胫骨、腓骨、尺桡骨,发生部位多见于干骺端及长骨骨干,部分见于骨盆,尤其是髂骨,也可见于颈椎、骶椎、肋骨、指(趾)骨以及上下颌骨等部位。临床表现通常以局部疼痛为主,有时可并发病理性骨折。X线、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为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软组织相比,呈相等或略低密度,密度较均匀,少数可见囊性变或点片状钙化影,边缘可见厚薄不一或不连续的硬化边缘,病变膨胀可引起骨皮质变薄,膨胀明显者可引起骨皮质断裂,突破骨皮质形成局限性软组织肿块,破坏区内可见残留的骨嵴和分隔。MRI检查可清晰地显示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全貌,由于病灶内含有的细胞成分不同,MRI的信号也有区别,如病灶内组织细胞所占比例较高时,在T 1 WI呈均匀的等信号或低信号,类似于肌肉信号,在T 2 WI或 T 2 WI压脂像上呈高信号。

本病例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晰,呈分叶状,部分骨皮质中断并形成局限性软组织肿块,骨破坏边缘可见厚薄不一、不连续的硬化边缘,符合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表现。主要应与骨母细胞瘤鉴别,鉴别诊断中已进行分析,但病灶中多发残留骨、骨折碎片易误认为肿瘤骨化,所以鉴别仍较困难,但本例病灶周边水肿不明显,T 2 WI信号较低,故应想到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可能。

(案例提供: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潘志明)
(点评专家: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曾献军)

参考文献

[1]张国伟,张光辉,兰受昌,等.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1):87-90.

[2]吴海军,曾辉,梁长虹,等.长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2):372-375.

[3]陈旺强,林锋,徐雷,等.成人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对比诊断.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5):363-366.

[4]Bahtiyar D,Ozkan K,Erbil O,et al.Benign fi brous histiocytoma of the lumbar vertebrae.Skeletal Radiol,2009,38(2):187-191. x97kkzXW3Eks3K1R3e3831gY1sZOhFkF/KH0bNxiZwD+GILoR5it1vJTHh3uiKW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