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学生合理营养与学校膳食制度

人类膳食由多种食物组成,每种食物都含有不同营养。除新生儿和婴儿早期仅靠母乳可满足需要外,其他各年龄的人都不能仅靠某种单一食物生存。膳食安排要尽量多样化,根据各种食物不同的营养成分恰当地调配膳食来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一、 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一) 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概念

合理营养即全面而均衡的营养,人体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种类、数量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合理营养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良好的健康状态、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体力活动的能量需求,预防营养缺乏病,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平衡膳食是指膳食中能量和营养素充足、种类齐全,相互间比例恰当,与机体需要保持平衡。也就是使个体吃的营养素和身体里需要的营养能够保持一致、平衡。人类需要七大类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素、水),且人体对这七大类营养素所需要的数量和质量是有一定比例的,膳食中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与身体所需要的数量和质量保持平衡、一致就叫平衡膳食。学龄儿童的平衡膳食原则应包括:摄入粗细搭配的多种食物,食物多样化;保证鱼、禽、蛋、肉、奶类及豆类等高蛋白食物的供应;保证足够的谷类及豆类食物的供给;提供足够的能量及较多的B族维生素。

(二) 在校学生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人类膳食由多种食物组成,每种食物都含有不同营养。平衡膳食首先在食物原料搭配时要全面,各种食物都要有,同时还要注意烹调方法,既不要破坏食物中的营养素,还要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使学生们爱吃。

学生平衡膳食指学生膳食摄入的各种食物的品种、数量和质量与不同年龄儿童少年学生身体需要相平衡。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包括:供给足够的能量;供给足够的营养素,且各种营养素达到平衡;食物通过合理的加工烹调;食物对儿童青少年机体无毒害等。

平衡膳食的原则:

1. 食物多样化

膳食食物组成应主要包括:

(1) 粮食类:如面、米、杂粮和薯类,是热能的主要来源。

(2) 高蛋白质类:包括动物性食品的肉、家禽、蛋类、鱼类等;乳及乳制品;豆类及豆制品等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3) 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绿叶蔬菜应占50%。

(4) 烹调油类,应以植物油为主。

(5) 其他如食糖、坚果类等。

一般蛋白质应占总能量的12%~15%,脂肪占总能量的25%~30%;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5%~65%。

2. 各类食物合理搭配

粗细粮搭配、谷豆类搭配可使粮食中的各类蛋白质互补,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荤素搭配也有利于食物的蛋白质互补并调节机体酸碱平衡。食物酸碱性取决于所含矿物质种类,而不是有机酸。有些水果中的有机酸使水果本身有酸味,但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影响机体酸碱平衡。动物性食品含丰富的氯、硫、磷等非金属元素,在体内氧化成酸根,属酸性食物。植物性食品如谷类、蔬菜和水果中含钠、钾、镁等金属元素多,在体内则生成碱性氧化物。故植物性与动物性食品的合理搭配有利于机体酸碱平衡调节。

3. 合理烹调,减少营养素损失

烹调时应减少水溶性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破坏和丢失。做米饭时,尽量减少淘米水的次数,米汤不应弃去,煮稀饭不宜加碱。制作面食时, 尽量减少油炸,以免维生素被破坏。蔬菜尽量选用新鲜的,先洗后切,少挤菜汁,急火快炒,适当放些醋或勾芡,可使维生素的损失减少。

4. 注意色、香、味

食物的感观性状对儿童甚为重要。膳食色、香、味俱佳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

5. 饮食卫生安全

应保证食物的无毒、无害、无污染和无腐败变质。加工食物应生熟分开,餐具经常消毒;食品中不应有添加剂。

(三) 中小学校平衡膳食常见问题

在校学生营养素摄入不足,特别是在部分贫困的农村地区,膳食能量供给不足现象仍很普遍。但更多的是饮食中食物品种不全,膳食结构不合理,蛋、奶及动物性食物少,新鲜蔬菜少,引起的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缺锌等病症,成为影响我国中小学生健康发育的突出问题。

学校食堂工作人员营养知识缺乏,食物的互换和互补不科学,对食物的营养素含量和种类不了解,使膳食的品种和搭配不合理,造成膳食中某些营养素过剩而另一些营养素缺乏,引起学生的营养问题。

重视合理烹调,合理的烹调方法不但可使食物味美可口,促进消化吸收,还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应注意尽量减少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如淘米时过度搓洗,新鲜蔬菜切碎后长时间用水浸泡和长时间熬煮,高温油炸食品等都会导致营养素的损失。

不少学生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准备了各种高蛋白食物,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平衡膳食知识,供给学生的膳食中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失调,不符合学生生长发育的需求,较常见的是富含铁、钙和维生素A的食物供给严重不足,造成在校学生患有不同程度贫血者较多。

许多学生不吃早餐,偏食、挑食、零食过多等也是导致营养不全面、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学龄儿童应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少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或暴饮暴食。

二、 学校的合理膳食制度

(一) 合理膳食制度的概念

膳食制度是指把全天的食物定时、定质、定量地分配给食用者的一种制度。学校合理膳食制度是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学习生活需要,将每日的食物以科学的方式定时、定量、定质加以分配的制度。在合理膳食制度下,由于定时、定量进餐,使胃肠负担均衡,且长期固定的进食时间会在学生的大脑皮质形成动力定型,使进食时间成为学生进食的条件刺激因素之一,到了进餐时间,机体就会表现出食欲,预先分泌消化液,这对保证食物被充分消化、吸收、利用和对维持人体的健康是极为有益的。

如果膳食制度不合理,一日餐次过多或过少,进餐时间、进餐量不定,都会造成消化功能紊乱,直接影响食物的充分消化、吸收和利用,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 学校合理膳食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在学生一天的生活中,学习、休息和睡眠的安排与其他工作状态的人们是不一致的,人体所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也不完全相同。所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生理需要的膳食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合理的膳食制度能够保证:

1. 合理安排两餐间隔,使食物中营养物质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和利用。间隔时间过长,可引起饥饿感,血糖降低;太短则没有食欲,且容易导致消化不良。

2. 使用餐时间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作息制度相配合,学生上午的学习任务较重,特别要提示吃好早餐或实行课间加餐。也使提供的营养素能满足学生生长发育、学校生活和学习活动的需要。

3. 全天各餐能量的分配主要由学习活动情况和摄入食量适当分配,通常含蛋白质和脂肪丰富的食物(肉类、鱼、蛋、豆类和豆制品等)应安排在早餐和午餐时,晚餐则以蔬菜和谷类食物为主,以有利于学习和身体健康。

(三) 学校合理膳食制度的制定

学校合理膳食制度主要包括餐次、食物热量和种类的分配以及进餐时间。每日进餐次数不能太少也不宜过多。学生一日进餐几次,各餐的质与量应该如何分配等,可依以下原则进行:①使学生在吃饭前不发生剧烈的饥饿感,而在吃饭时又有正常的食欲;②使所摄取的营养素能被身体充分消化吸收和利用;③满足学生的生长发育、生活和学习活动的需要,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④尽量适应学生的生活作息制度,以有利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活动。

两餐间隔时间应综合考虑人体消化系统的排空时间和学生学习、生活的作息制度,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间隔时间过长会引起血糖降低,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下降,也会产生明显的饥饿感;间隔时间太短则消化道内原有食物尚未排空,进食后影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也无良好的食欲。

一日的食物分配也应该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休息时间相适应,高蛋白食物应在午餐摄取,不应安排在晚餐。因为蛋白质能够提高代谢率,且较难消化,会影响睡眠。三餐热能的合理分配是:

早餐:占全天总热量的25%~30%,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应多一些,以便满足上午工作的需要。

午餐:占全天总热量的35%~40%,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供给均应增加,因为既补偿饭前的热能消耗,又贮备饭后工作之需要,所以在全天各餐中应占热能最多。

晚餐:占30%~35%,多供给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可多吃些谷类、蔬菜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少吃富有脂肪和较难消化的食物。如晚自习时间较长,可适当增加晚餐的热能分配比例或加餐。

每次进餐时间20~30分钟,餐后休息0.5~1小时后再开始学习和体力活动;体力活动后至少休息10~20分钟再进餐。

三、 中小学生合理膳食行为规范

(一) 饮食习惯与合理营养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实现合理营养的重要条件之一。儿童青少年应该养成适应其生理需要和学习生活的饮食行为。而大多数学生,一日三餐不规律、不吃早餐的现象较为突出,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足,不仅会影响学习成绩和体能,还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而有害于自身健康。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有力保障,应该遵循“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的原则,确保有效地为学生提供适应其体格和智力发育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

(二) 良好饮食习惯的行为规范

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般包括每日三餐定时定量;两餐之间间隔合理;三餐比例适宜;保证吃好早餐,避免盲目节食。学龄儿童时期正是条件反射建立和巩固的阶段,是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既重要又有效的重要时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有助于达到膳食平衡,满足生长发育需要,防止各种营养性疾病发生。

人对各种食物的喜恶,是后天获得的,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学生良好饮食习惯主要表现为:

1. 进餐定时定量

不仅可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率,同时也有助于保持胃肠道的良好功能。加餐和零食要适度,不应影响正餐和平衡膳食。

2. 不挑食、不偏食

这是实现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各种营养成分合理搭配的关键,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正在生长发育的机体的各种营养素需要。

3. 不吃过多糖果等精制糖

糖果主要含碳水化合物,营养素不全面,过多吃糖会妨碍正常进餐。尤其在吃饭前吃糖或甜食,血糖很快升高,会降低食欲。

4. 细嚼慢咽

咀嚼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有重要作用,尤其对蛋白质成分,如果咀嚼不够,可明显降低消化吸收率。充分咀嚼还可品尝食物的滋味,满足食欲,增加饱腹感。吃饭过快,容易引起进食过量。保证充分的进餐时间是有意义的。

5. 少吃快餐

快餐食品的特点是高热量,其他营养素含量较少,难以做到营养素的全面摄入。

(三) 健康饮食行为的养成与学生饮食行为指导

目前中小学生的饮食行为常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回家就餐;②在学校食堂就餐;③在社会餐饮企业购买盒饭;④街头摊贩处买快餐食品;⑤买方便面等方便食品;⑥买些零食、小食品等充饥。经常食用市场上不符合营养质量标准的食品,既养成了吃零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又影响正常的三餐进食,是儿童青少年学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

同时,许多家庭提供的饮食只能解决学生的吃饱问题;很多学校食堂也没有配备专门的营养师指导食物的合理搭配;学生喜欢在校内或校外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如快餐盒饭充当正餐),更易造成营养不平衡;而比较丰富的晚餐,常常成为学生暴饮暴食的对象。“早餐对付,午餐凑合,晚餐丰富”的不合理就餐行为司空见惯。在这种情况下,足够的能量供应、平衡的膳食结构、安全的食品卫生很难保障。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教育学生掌握科学的营养知识、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开展以学校营养教育为主线的学生营养干预将成为改善学生饮食行为的主要策略和手段。 aypqN04pfa58H/UYUcAh9qspgIzrxv37ii78Lt2mhU+44is16vRlXA1p7FvML8K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