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患者就医时检测空腹血脂已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但近年来,丹麦临床生化学会、欧洲动脉硬化学会等相继推荐使用非空腹血液标本进行血脂检测,但同时也认为空腹血脂仍有其使用价值。与空腹血脂检测相比,非空腹状态可方便患者在非固定时间及环境下采血检测血脂,减轻就医压力,也可使医生不必过多关注患者是否遵从空腹检测血脂的医嘱。非空腹血脂检测也能真实地反映人体内脂质代谢情况,同样具有预测ASCVD风险的价值,而且患者不需要为了空腹采血特意跑一次医院,也不用禁食8~12小时,这对于儿童或无法长时间空腹的患者尤为方便,能给患者、检验部门和临床医生都带来很多便利,因此更为便利、经济。
目前国内外对于非空腹血液标本检测血脂尚无统一的方式。一种方式是受试者在进食一定的高脂餐后取某几个固定时间点血液标本进行血脂检测,即所谓的“脂肪耐受试验”。该方法可动态观察一次性高脂餐后各项血脂指标的动态变化,也能反映机体对高脂负荷的最大清除能力。另一种方式不需要配制统一的高脂餐饮食,而是按照受试者日常习惯的饮食方式,在一次进餐后的8~12小时内的随机时间点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脂检测。这种方式多用于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多根据每一受试者的就医时间与方便性。采用这种非空腹采集方式可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随时采血,比高脂餐后定时采集的方式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
虽然大型的人群研究得出非空腹血脂测定结果与空腹差异不大,但是尚欠缺非空腹标本对各个项目检测性能相关影响的数据,不同检测方法学之间的差异尤其值得注意。例如HDL-C和LDL-C直接测定法一般都需要试剂选择性检测相关脂蛋白颗粒。进食后血液中CM和VLDL颗粒增多,导致脂蛋白比例发生改变。这种比例变化是否会影响试剂的选择性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进行证实。从临床实际工作考虑,非空腹血液标本会给HDL-C和LDL-C检测带来一定变异性,其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很难在每个个体上评估。另外,血液中的游离甘油(FG)对TG测定结果的影响一直是临床十分关注的问题,非空腹标本中游离甘油的含量变化对于TG检测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予以明确。基于以上原因,特别是考虑我国目前临床血脂检测的实际情况,为避免因标本问题引起新的混乱,《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依然推荐采用空腹血液标本进行血脂检测。
此外,将非空腹血脂检测应用到实际工作时,除需要考虑非空腹血液标本可能对血脂检测产生干扰,同一标本还可能干扰其他检测方法外,还需要以研究证据为基础建立其临床诊断值,判断异常非空腹血脂结果,这些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