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开始阅读之前,你自然会期待这本书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这本书准备面向哪些读者?

很难在书的开头清楚、有说服力地回答这些问题。在结尾的时候回答要容易得多,但答案会很肤浅。我们发现,说这本书不打算成为什么样子是件简单的事情。我们写的不是一本教科书。这不是有关基本物理学的事实和理论的系统课程。反之,我们想要画一份草图,用粗线条勾画人类的头脑联系思维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尝试过程。我们试图让读者看到那些活跃的力量,它们迫使科学按照我们的世界发明理念。但我们必须做出简单的表述。我们必须在事实与概念的迷宫中选择一条通衢大道,一条我们认为最具特色、最为重要的大道。不经过这条大道的事实与理论我们只能放弃。我们有一个总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对事实与想法做出取舍。某个问题的重要性不应该根据书中的篇幅判定。人类思维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方面没有出现在书中,并不是因为我们觉得它们不重要,而只是因为它们不在我们选定的道路上。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曾长时间地针对这本书的理想读者所具有的特点进行讨论,并为他做出打算。在我们的设定中,他完全没有任何物理学和数学的有效知识,但有许多别的优点。我们发现他对物理和哲学的理念非常感兴趣,而且,当他勉为其难地在风景不那么优美的崎岖道路上跋涉时,我们不得不佩服他具有非凡的耐心。他意识到,为了能够理解书中的每一页,他必须认真地阅读前面的内容。他知道,对于一部科学著作,哪怕只是一本科普读物,他也不能以阅读小说的方式阅读。

这本书是你和我们之间的一次简单聊天。你可能觉得它乏味或者有趣,单调或者令人兴奋。但是,物质现象有主宰它们的客观规律,人类的创造性思维一直试图更深刻地理解这些规律。如果通过这本书,你能够在这个无尽征程中产生一些想法,本书的目标就成功实现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利奥波德·英费尔德 UFHig790fDwLBnrz4XzXSIX20+EKKz8BNr87sC+ZtjOYli75ocaqYZjkFGnRPwS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