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年后再访德国

1996年秋,那时我任十一院副院长,带领中国ASDEX装置工程设计代表团访问德国,就这一装置的异地重建事宜,与蒋玉梅等我院关键专业的设计师们、成都的核物理研究所的同志们一起在德国进行设计联络、现场测绘,为准确的异地重建设计提供依据。这个装置是经联合国和平利用核能组织批准,由德国送给中国的重大核聚变装置。这是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核聚变装置之一,我国还没有这么先进的装置,德国因为要升级,就把原装置通过联合国送给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

这个装置是个庞然大物,瞬时聚变产生的能量巨大,人们根本无法想象,因此异地重建的设计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是我们院设计团队遇到的一次严峻挑战,也是我在副院长任上的一次严峻的考验。但那时我还年轻,意气风发,喜欢做这些难度大的工作。我们设计组在德国进行了长达一周的设计联络与测绘工作,积累了设计所必需的资料。我们来德访问,受到各方关注,德国方面给予了报道。我也曾到中国驻德使馆,向参赞汇报工作。后来,我们的设计非常成功,这个项目成功引进国内,成为中国核聚变试验成功的重大突破。和平利用核聚变,是人类的责任,这项研究使命重大而光荣,我与同伴们为完成这一难度极大的拆迁装置的复杂设计任务而深感光荣。从德国回国时,由于机票的原因,在旅德朋友们的帮助下,我们从慕尼黑乘车先到巴黎,再从巴黎回国。沿途时间很紧,常发生问题,到了巴黎也是颇费曲折,但风景很美,一路经历丰富,是一次难忘而成功的考察之旅。代表团成员通过这次访问也加深了彼此间的友谊,蒋玉梅同志作为代表团的主要成员与项目总设计师,协助我做了很多工作,经过20多年的锻炼成长,她从今年起担任了十一科技的副院长,承担起更大的领导责任。

那次访问,德国发达的经济、成熟的产业、强大的科技、国际化的大公司、家喻户晓的国际品牌、四通八达的交通、富裕的生活、优美的乡村、绿色的环境、严谨的工作态度、细致的工匠精神等,都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那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时间还不太长,中德在各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也深感这个差距以及我们所担负的责任。

1996年后,出国少了,就是去,也是到美国等地,20多年,没有机会再到德国,这次因项目再次来到德国,回想22年前的情景,感慨万千,思绪飞扬。看看现在,比较从前,比较中德在22年来的变化,为中国这20多年的伟大成就而自豪,对自己的祖国更加热爱,同时也为德国仍然在很多领域保持着领先而佩服,德国在很多方面仍然是我们的老师。下面,就我的亲身经历谈几点体会。

首先是对道路交通的比较。这20多年,德国的公路交通变化不大,交通显得很拥挤,而国内的公路交通日新月异,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立交桥成奇观。而且,国内的高铁发展迅速,已经在中长途广泛使用。但现在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各国,交通已成为问题,在德国(其实德国在欧洲算很好了),拥挤的公路让人望而生畏,除了很少的磁悬浮列车,一般的城际列车(ICE)速度也在150公里/每小时以内,高铁更是没有,这样在中长途旅行中,特别是在200~1000公里这样的中程,选择飞机可能会比较好,远不如中国方便。比如从法兰克福到斯图加特,只有200多公里,但也有人选择飞机,而不愿乘汽车或火车。可能德国现在到处都在修公路,车速慢,而火车也快不到哪里去,如在中国肯定首选高铁或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不太会选择飞机。交通上差距的缩小,或者说我们的一些领先,反映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进步,是我们22年飞速成长的一个侧影。

第二个对比是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德国仍然保持着过去的历史,保持着过去的传统,城市的面貌与20多年前比,变化不大,现代化的城市建筑很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民居变化不大,宾馆的设施也很陈旧。而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现代化的建筑不断拔地而起,高大上的宾馆到处都是,基础设施不断更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充满活力的快速进步的时代,我们现代化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德国等欧洲国家,比较起来,欧洲国家更传统与保守一些,我们更开放一些,进步要快得多。

第三个对比是人民的富裕程度。20多年前,我们到德国访问,那时我们的收入根本无法与德国同行相比,20多年后,我们的收入增长很快,一点也不输他们,虽然国民的平均收入还是远低于德国,但知识阶层的收入,已经赶上了,我们感到扬眉吐气。这些年,德国等欧洲国家收入增长基本原地踏步,而我们则是快进,这样就缩小了差距。

第四个对比是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应用。明显的是国内互联网应用更普遍,支付手段更加现代,更加普及。在德国,虽然互联网也很普及,但深扎在普通民众的互联网应用,显然不如中国。在手机使用上,中国的智能手机更新换代很快,德国不少人还在使用诺基亚手机,在手机的使用水平上,赶不上中国。

第五个必须指出的是,德国(包括欧洲)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强大,仍然是我们必须学习的、非常好的老师。德国在很多领域保持着领先,在制造业、汽车业、电力电气、智能机器人、材料技术、磁悬浮列车技术、新能源技术、核聚变技术等领域保持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德国人严谨的工匠精神、对规则规律的敬畏之心、不倦的科技创新精神、充满活力的艺术创新精神、永远向上的体育精神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细心呵护、对绿色环保世界的精心打造、对绿色的追求达到极致的理念,以及一批享有世界声誉且充满魅力的小镇、到处是安宁美丽的乡村、高度文明法制的社会、规则秩序严谨且充满礼貌的社会、对历史文化的忠实传承、对美好生活充分享受的平静心态等,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同时,德国在很多领域都创造了国际品牌,这些品牌拥有百年甚至更悠久的历史,直到现在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奔驰、保时捷、宝马、奥迪、大众、阿迪达斯、莱卡、雨果博斯等,还有很多国际性公司,如西门子、蒂森克虏伯、博世、安联保险、阿斯夫集团等。

再过20年,再来德国看看,再来欧洲看看,那时的德国的天一定更蓝,那时的欧洲的地一定更美,那时的环境一定更好。而我相信,那时中国也一定更加强大,文明程度与绿色的理念一定会更加深入人心,中德一定会携手,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7.9.6晚初稿
2017.9.10晨终稿 t9Q3g8NZpoBSQy58VkUeUVMysRBLztRH2eY0rrGpMaNVqpDNdwjT0Du5hklOS2G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