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下面从阅读教学的技巧的角度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几个关键环节做具体陈述。

一、重视阅读前的预热环节

将一篇文章展现给学生并不意味着能自然引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与兴趣,而阅读前的预热环节则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阅读技巧,从而进行有效的阅读。实践证明,阅读前的预热活动是非常行之有效地。

现代图式理论对图式和阅读理解的关系所进行的研究为阅读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所谓图式,即记忆中的知识结构。这里的知识结构既包括文化背景知识,也包括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D.Rumelhart(1980)指出,在阅读过程中图式被激活,并与文章中的知识有意义地联系起来。另有学者也提出,如果读者脑中缺乏相应的图式,或未能将其激活,理解就会受到影响。可见,阅读前的预热活动就是激活相应的图式或向学生提供其脑中所缺少的图式。Adams Marily(1980)在研究激活文章内容陈述与阅读理解的关系时认为,阅读前如果就文章内容做一些简洁的提示,阅读者对文章的理解深度和速度明显快于没接受到任何提示的阅读者。

上文论及图式包括了文化背景知识,也包括了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对此,Johnson(1988)曾对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性研究。他让学生阅读一篇有关万圣节的文章,然后仔细观察与研究学生的阅读理解过程。首先他让学生预先参加了有关万圣节的活动,其次阅读这篇文章。结果表明,预先对文章主题有一定的亲身体验,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缺乏相关文化背景体验,会明显影响阅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这说明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理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是阅读前必备的知识和阅读教学中重要的预热环节。

关于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的关系,Wimarns(1986)认为,语言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Alderson(1984)则认为,成功运用阅读技巧和方法必须具有最低限度的语言能力。因此,语言知识也是阅读前预热环节的必备因素。

总之,阅读前预热的目的是向学生提供其所缺少的知识,帮助他们在脑中构建图式,充分调动其兴趣,最终理解文章脉络。

二、重视文化背景知识教学

语言的发展告诉我们,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深深地扎根于文化之中,任何语言学习者都无法忽略语言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也不能不利用社会文化知识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

学生置身于英美等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氛围之外,对其社会文化了解相对较少。他们面对一篇陌生的课文,犹如面对一个陌生人,如果没有介绍其姓名、身份、来自何处以及目的等,是很难对他产生兴趣、产生了解欲望的。没有必要的文化背景介绍,学生很难对一篇陌生的课文产生兴趣和了解其精神实质的欲望。必要的文化背景介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感与兴趣,使他们产生读的欲望,积极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来,而且还可使他们准确地把握文章要旨,对课文深入理解。

在教学中,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在注意学生可接受性的同时应采取借题发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激发与引导。在讲解一篇新课文之前,可根据标题、作者生平或课文主题等一切可以诱发学生兴趣的题目进行发挥,使其对课文产生兴趣,从而产生“读”的欲望。

(一)图画导入法

Hudson(1982)曾对图画在阅读理解导入的作用进行了实证性研究。他把大学生按照水平分为高、中、低三级,每一级又分为三个组,第一组采用图片作为阅读导入手段,第二组采用关键词作为导入手段,第三组不采用任何手段。结果表明,采用图片作为阅读导入手段显示出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中级和低级两组的学生有更大的帮助。这个实证性研究结果说明,图画导入法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尤其对大学英语低年级学生效果更加明显。

(二)借题发挥法

借题发挥法是指与就事论事相反的审题立意方法。运用借题发挥法能很快把握文章题旨,明确文章的立论方向,准确把握与理解文章局部内涵。运用借题发挥法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借题”,二是“发挥”。借题之精髓、内涵,发己之见解、观点,而且所发观点与所借题目要一脉相承,一线相通。也就是说,阐述的观点确实是从题目中引发出来的。一般说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时,所阐发的观点其实就是文章中所蕴含的深意的表露。掌握这两个要点,学生阅读时就能得心应手,理解深刻。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借题发挥法的范畴非常广泛,只要有利于阅读理解,就可以借文章的暗示,调动一切方法刺激学生的阅读欲望,激发他们的热情。目前的阅读教材基本都设置了类似于Warm-up Activities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文章大意向学生发问,引导他们抓住全文的要领。除了就文章大意进行提问,教师还可以针对标题借题发挥,进行提问。此外,引人入胜的文章开头、出人意料的结尾和文章的时间顺序等,都是借题发挥进行提问的好素材。借题发挥式的提问有两个优点:其一,有利于学生对全文大意的理解;其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树立明确的阅读目标最终成功完成阅读任务。

除了提问,教师还可以就文章背景和特定重要语句中的关键词借题发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背景,从而增强其阅读理解能力。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而且还能扩大其知识面。

大学英语阅读课本选材通常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许多文章都载有丰富的文化背景信息。为了通过语言来领略文章所展示的西方社会,不仅需要在讲解课文之前介绍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要对个别单句,甚至单词讲解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否则学生对单句的理解就不容易做到透彻全面,对单词的理解与记忆就会大打折扣,这一点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视。

三、语言点的处理要科学化

阅读教学毕竟是语言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而语言点的处理则是阅读教学中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

所谓语言点就是指课文中出现的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关键性词汇、短语和句型。语言点的处理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应科学化,遵循省时、省力和恰到好处的原则,易于学生掌握。具体步骤如下:

(一)分清主次,选好语言点

语言点是语法、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等的综合。在阅读教学中语言点的选择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要选择最基本和最实用的。每篇课文都有许多可供讲解的语言点,对此应采取科学的态度,既不能选定过多,使学生难以消化而丧失信心,也不能选定过少,使学生没有收获感而挫伤其积极性。所以应根据语言点的积极程度及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选定适量的、最常用的、容易出错误的、要求确切掌握的常用词、短语及句型,而将其他的一语带过或仅作简单交代。例如interesting和interested这两个词学生都非常熟悉,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并不一定用得准确,类似于这样的语言现象可选定为语言点。

(二)语言点的释义要确切,教学要精讲多练

解释语言点时要力求用英语解释并力求简明扼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习惯有较大差异,学生对语言点的汉英思维词并不完全等值,经常会出现理解困难,因此必要时也可与汉语释义互相比较,但一定要确切、中肯,以免产生歧义,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比、归纳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

精讲多练原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办法。语言点的讲解与操练一定要本着精讲多练的原则,避免过多的引申、辨析,否则学生会产生迷惑,会束缚与牵制学生过多的精力而忽略了对课文的理解。所谓精讲,即攻破重点、难点。容易、易懂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学或一带而过,这样讲课可以重点突出,简练有节奏,同时培养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谓多练,即针对一个问题变换不同的习题形式考查学生。可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待难点还可以采取演示、图画、计算机辅助等方法,加强直观性、形象性,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有了精讲会省出更多的时间实现对语言点的练狠、练透,使学生真正掌握。除此以外,在课后练习阶段也应结合语言点反复练习。

精讲多练原则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需求,确定如何把精讲与多练相结合,确定哪些内容需要精讲,哪些内容需要多练。其次要精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在精讲的基础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鉴此,精讲要言简意赅,寥寥数语便使学生开窍,但又不能讲得过于简单,说理不透,使学生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精讲根据课文内容、知识深浅、学生的可接受性及领悟程度而定。精讲还要提取精华,分析精辟,真正体现出“成在舌耕,功在思考”,让学生确切理解。再次教师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加大练习力度,做到练中有讲,讲中有练,根据当堂所授内容,及时练习巩固。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小测验、口试、笔试等,让学生相互检查或者教师公布答案等方法,层层深入,逐步拔高,努力促进学生的技能迁移,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熟练应用。课堂练习对于巩固语言点和引导学生熟练应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最后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自己在不同教学环节的不同作用,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教与学相互融合,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学生课堂多练习不等于教师没事干,教师要深入学生中细致观察,耐心指导,检查当堂练习有哪些成效,哪些方面还存在缺点错误。通过练习,克服错误,肯定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争取更大进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解疑者,在课堂上要根据认识规律和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师生互动剖析问题,达到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之目的。同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抓好学生课堂训练,因为这是完善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调节课堂教学机制的重要手段。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尝试,而且要做到练中有讲,让学生理解,达到强化知识、熟练运用知识之目的。

精讲多练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主体性,但是在课堂上如何取得好的效果,还需在各方面不断探索,如重难点的突破、计算机课件的制作、习题的选编、学生的学情分析等,都需要慢慢摸索,积累经验。

(三)语言点例句的选用应力求实用新颖

例句是语言点教学最基本的材料,对学生来讲实用新颖的典型例句可接受性强,教学目的容易达到,而任意编造、内容陈旧、缺少信息量与哲理性的不实用例句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会引发他们的排斥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已基本成熟,他们知识面较广,求知欲强,有较高的鉴赏力。据此,在选用与改编例句时一定要考虑到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

(四)语言点的操练形式要灵活多样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文章中出现的语言点进行处理。对于这部分内容,传统的教学法是由教师直接解释每个语言点,给出两个例句,然后让学生翻译或造句,这样的课堂比较枯燥,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此,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更倾向于主动积极地接受新东西,在讲解语言点前,可以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点呈现出来,设计一些具有交际性的教学活动,使其积极投入到语言点的操练之中。

灵活多样的操练会带来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灵活多样”指的是语言点的操练不拘泥于某一种或几种操练形式,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采用多种形式交替反复使用。在教学实践中,既有英汉互译这种传统的操练形式,或选择填空、正误对比等比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有情景造句、提问回答、连词成句,甚至连词成篇等较为灵活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语言操练的生动活泼,避免操练的机械枯燥性。遵循“灵活多样”原则,可以改变传统的语言点教法,无形中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他们自觉接受知识的空间更大,广度更深。

在阅读教学中,把语言点讲清、说透,并使学生能灵活准确地使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教学实践表明:要想真正地把语言点讲清、说透,需要注意使巧劲,即灵活多样。随着知识的积累,学生们会见到许多形式相似、意义相近的短语,结果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模糊认识。所以,教师很有必要采用对比法,在适当的时候把一些容易混淆的语言点进行对比,使其明晰化和具体化。

学生通常是通过学习课文和做练习来掌握语言点的,这种学习的零散性很有可能造成学生在运用知识时的片面性。所以,教师很有必要采用归纳法,在适当的时候把一些零散的语言点相互关联,使其系统化、网络化,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自如地运用学过的知识。

面对上述问题,教师应遵循灵活多样的原则,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其差异和相互联系,以便熟练恰当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短语。

此外,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学生的学习个性,充分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学习语言点。教师在上语言点课前,可以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点简单地呈现出来,然后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工具书对这些语言点预习。下一节课,教师可直接给出一些习题,让学生分组做题,与学生共同分析,评出优胜小组,最后教师再对语言点进行归纳总结。习题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选择、造句、改错、翻译等,而且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语言点,根据语言实际应用列出重点,在学生答对后,及时进行鼓励。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的恐惧感。

“学生自主学习语言点”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语言点教法,教给学生一些自学的方法,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使他们在主动积极地状态中打下较好的语言基本功。

四、重视语篇教学

语篇教学是以篇章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由国外传入我国的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它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篇”,而不在“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览全篇的能力。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阅读教学在语法翻译法理论指导下,依赖语法分析来理解语义,用能否译成确切的母语作为衡量理解的标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词汇与语法之间,处于被动的地位,因而缺乏深层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阅读速度上不去,交际运用能力也跟不上。从教师的角度看,由于传统理论强调从音素—字母对应,词组—句子对译关系着手,语言点讲解往往不能紧扣上下文,即不能紧扣语篇语境做全面的分析。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阅读实际是交流的互动过程,英语阅读其实就是对语篇的积极询问,是读者与作者进行积极地双向交流活动的一个互动过程。作者通过语篇展现其信息编码,而读者通过解码来获得语篇的含义。因此,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语篇理论下的阅读教学是对语篇层次进行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语篇层次的外部分析是从语场、语旨和语式着手的。“语场”指发生的事情,进行的社会活动和交流的内容,与概念功能相关。“语旨”指的是交际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目的,与交际功能相关。“语式”指在特定语境中使用何种方式来表达意思和传达信息,与语篇功能相关。语场、语旨和语式这三种语境的符号组成部分分别涉及Michael Halliday(1973)在《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 of Language》一书中指出的语言三大功能。从教学角度看,就是把课文作为整体,从文章的层次结构和内容入手,要求学生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主要信息。语篇层次的内部分析,是对实现语篇的语言手段展开分析,不仅要分析小句,即语义基本单位的功能,而且要分析语篇的“主位—述位”分布、“衔接”和“连贯”手段、修辞文体手段及信息结构等方面,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由于语篇教学法的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必须参与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认知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根据篇章语言学理论,教师应主要引导学生根据标题预测大致内容,在预读的基础上回答一些启发性思考题。注意精讲部分重要词汇用法和辨析词义,疏通语言点并提供操练句型,划分段落并总结段落大意,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了解论点论据之间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复述、议论等课堂交际活动,加深认识文章的主题思想。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发展布局、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和文体风格等,以培养学生高层次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整个过程中穿插各种练习,并注意口头和写作练习的合理分配,培养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信心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正常课文教学的同时,选择学生感兴趣、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可读性强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不是呆板地“读”,而是“欣赏”文章。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克服疲劳和倦怠心理,克服心译等不良的阅读习惯。

篇章语言学理论赋予阅读教学深刻的理论内涵,将语篇分析和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被动转向主动,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从单向交流转向互动交流,从而在教学中实现语言单位从句子到语篇的认识,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具体方法上的借鉴。

上述内容表明了语篇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即它在交际中有时要比句子的准确性更为重要。要进行交际,读者或听者只有了解语篇才能很好地与作者或说话人进行交流,反过来,作者或说话人只有按照一定的篇章结构表达才能被读者或听者理解。由此看来,阅读应首先在句子层次上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语音,以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同时还要在适当的时候,结合实际情况过渡到语篇层次,以培养学生语篇水平上的交际能力。句子层次的语言训练是为语篇层次做准备的,缺少这种准备,语篇水平上的交际就无法进行。所以,阅读教学要两手抓,在打好学生语言基础的同时,一定要重视语篇教学,培养学生语篇水平上的交际能力,否则学生在交际中就会处于被动地位。

阅读作为大学英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担负起培养学生语篇理解能力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应以“衔接”与“连贯”这两个词组理解语篇结构的必要手段入手,了解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相关意义及逻辑关系,使学生从中体会语言基础现象所表现的交际功能,并在语言交际的动态环境中打好语言基础。这样做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句子和语篇结合所表达的整体意义,把握全文的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的推断能力,通过增强他们对语篇表层衔接手段的意识和敏感度以及对深层语义关系的逻辑判断力,最终获得语篇理解能力,达到获取语篇水平上的交际能力的目的。

以上这四个环节是阅读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决定着阅读课的成败。当然,除此之外其他环节也应注意。例如,在练习阶段,教师怎样避免充当核对答案的角色等,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此外,许多的微型教学技巧,例如语言的解释方式、启发式的提问、生动有趣与活泼的操练实践活动等等,都对阅读的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值得广大英语教师不断地进行研究与实践。 qfnANJI4lNONsCsewpDHmXmSZO3Y+ZcAwXoVbbqTKN1Ts28hFmwsLgXdr/ZTMXK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