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西次二经

【第一则】

西次二山之首,曰钤山 ,其上多铜,其下多玉,其木多杻橿。

【注释】①钤(qián)山:山名,或作冷,又作涂。在今陕西韩城附近。

【译文】西方第二列山系的第一座山叫钤山,山上蕴藏有丰富的铜矿,山下有很多玉石,山里长满杻树和橿树。

【第二则】

西二百里,曰泰冒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铁。洛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其中多藻玉 ,多白蛇。

【注释】①河:指黄河。本书中的“河”,多指黄河。②藻玉:有彩纹的美玉。

【译文】往西二百里,有座泰冒山,山南蕴藏丰富的金矿,山北蕴藏丰富的铁矿。洛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洛水中有很多藻玉,也有很多白色的水蛇。

【第三则】

又西一百七十里,曰数历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杻橿,其鸟多鹦䳇。楚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渭,其中多白珠。

【译文】再往西一百七十里,是数历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黄金,山下蕴藏有丰富的银,山上主要是杻树和橿树,鸟类主要是鹦鹉。楚水就从这山发源,向南流入渭水,楚水中有很多白色珍珠。

【第四则】

又西百五十里,曰高山 ,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 、雄黄 ,其木多棕,其草多竹 。泾水 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磬石、青碧。

【注释】①高山:山名。②青碧:青绿色的美玉。③雄黄:矿物,成分是硫化砷,橘黄色,有光泽,也叫鸡冠石。④竹:这里指长得很矮又很茂密的小竹子。⑤泾水:渭水支流,发源于宁夏,在陕西咸阳附近流入渭水。

【译文】再往西一百五十里,有座高山,山上有丰富的白银,山下有很多青玉和雄黄,山中的树主要是棕榈树,草类则多为低矮的小竹丛。泾水从这里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渭水,水中有很多磬石和青玉。

【第五则】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 ,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 ,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 而五采文,名曰鸾鸟 ,见则天下安宁。

【注释】①女床之山:即女床山,山名。②石涅:黑石脂的别名。古人用来画眉。③翟(dí):长尾的野鸡。④鸾鸟: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译文】向西南三百里,有座女床山,山的南面有很多赤铜,北面有很多石涅,山中的野兽以老虎、豹、犀牛和兕为多。山中有种鸟,它的外形像长尾的野鸡,身上有五彩的斑纹,名字叫鸾鸟,只要它一出现,天下就会太平安宁。

【第六则】

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苕水 出焉,东南流注于泾水,其中多美玉。

【注释】①苕(tiáo)水:水名。在今陕西境内,与《南山经》中的苕水不同。

【译文】再往西二百里,有座山叫龙首山,山的南坡蕴藏有很多黄金,北坡蕴藏有丰富的铁矿。苕水就从此山发源,之后便向东南流入泾水,泾水中有很多美玉。

【第七则】

又西二百里,曰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㸲牛、羬羊,白豪。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徯,其鸣自叫也,见则有兵。

【译文】再往西二百里,有座鹿台山,山上盛产白玉,山下白银储量也很丰富,山里的野兽以㸲牛、羬羊和白色豪猪为多。山里有种鸟,外形像公鸡,却又长着人的面孔,名字叫凫徯,它的叫声就是自己的名字,它如果出现,就会有战争发生。

【第八则】

西南二百里,曰鸟危之山,其阳多磬石,其阴多檀楮,其中多女床 。鸟危之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注释】①女床:一种草本植物,其形状不详。

【译文】往西南二百里,有座鸟危山,这座山的南边出产大量磬石,北边遍布檀树和楮树,山里生长着很多女床草。鸟危水从此山发源,然后向西注入赤水,鸟危水中含有大量粟米大小的丹沙。

【第九则】

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 ,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 ,见则大兵。

【注释】①小次之山:即小次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②朱厌:传说中的一种兽,白头红腿,猿属。后人认为是白头叶猴。

【译文】再往西四百里,有座山叫小次山,山上盛产白玉,山下蕴藏着丰富的赤铜矿。山中有一种野兽,身形像猿,白头红脚,名叫朱厌,这种野兽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的战争。

【第十则】

又西三百里,曰大次之山 ,其阳多垩 ,其阴多碧,其兽多㸲牛、麢羊。

【注释】①大次之山:即大次山,山名。②垩(è):指泥土。

【译文】再向西三百里,有座大次山,山的南面垩土丰富,北面盛产碧玉,山中的野兽多为牛和麢羊。

【第十一则】

又西四百里,曰薰吴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译文】再向西四百里,是薰吴山,山中没有花草树木,但有很多金属和玉石。

【第十二则】

又西四百里,曰厎阳 之山,其木多木 030 枏豫章,其兽多犀、兕、虎、犳、㸲牛。

【注释】①厎(zhǐ)阳:古代山名。② 030 (jì):一种形状像松树,纹理很细的树。即水松树。

【译文】再往西四百里,是厎阳山,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水松树、楠树、樟树,而野兽大都是犀牛、兕、虎、犳、㸲牛。

【第十三则】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众兽之山,其上多㻬琈之玉,其下多檀楮,多黄金,其兽多犀、兕。

【译文】再往西二百五十里,是座众兽山,山上遍布㻬琈玉,山下到处是檀树和构树,有丰富的黄金,山中的野兽以犀牛、兕居多。

【第十四则】

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皇水 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注释】①皇人之山:即皇人山,山名,在今青海境内。②皇水:水名。

【译文】再往西五百里,是皇人山,山上蕴藏有丰富的金属矿和玉石,山下有很多的石青和雄黄。皇水从这里发源,然后向西流入赤水,水中有很多细丹沙。

【第十五则】

又西三百里,曰中皇之山 ,其上多黄金,其下多蕙棠

【注释】①中皇之山:即中皇山,山名,在今青海境内。②棠:即棠梨树。

【译文】再往西三百里,有座中皇山,山上盛产黄金,山下长满蕙草和棠梨树。

【第十六则】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铁,其兽多麋、鹿、㸲牛。

【译文】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有座西皇山,山的南边多产黄金,北边铁矿储量丰富,山里的野兽以麋、鹿、㸲牛居多。

【第十七则】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莱山 ,其木多檀楮,其鸟多罗罗 ,是食人。

【注释】①莱山:山名。一说可能指今青海境内的托来山。②罗罗:传说中的一种怪鸟。

【译文】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是莱山,山上生长的树主要是檀树和楮树,山上还有很多罗罗鸟,这种鸟吃人。

【第十八则】

凡西次二山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皆人面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 。其祠之,毛用少牢 ,白菅为席。其十辈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鸡,钤而不糈。

【注释】①飞兽之神:像兽一样奔走如飞的神。②少牢:祭祀用的羊和猪。

【译文】西方第二列山系,从钤山起到莱山止,一共十七座,绵延四千一百四十里。其中有十座山的山神都长着人的面孔和马的身体。另外七座山的山神长着人的面孔和牛的身体,有四只脚和一条臂膀,需要拄着拐杖行走,他们就是所谓的“飞兽之神”。祭祀他们时,供品用猪和羊,摆设供品用的垫席是白茅草席。祭另外十个山神时,只用一只杂色公鸡即可,祈祷时也不用精米。 6mpiUdOu3oNR6W2T2KE11N9YZSlxDIM0eT5LyazFqpH8NWf8o/GDtris9Cwpiux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