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专业沿革与发展趋势

电气工程学科大约起始于19世纪中后期,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已壮大成为有众多分支学科的重要技术科学领域。19世纪上半叶,安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9世纪下半叶,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为电气工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电气工程是理工科院校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1878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率先设立了电气工程专业。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大学陆续设置了电气工程专业。最初的专业学习都是从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和利用开始的,而电报作为通信的主要形式,在电气工程专业高等教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电气工程学科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和派生能力,如今的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乃至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都是从电气工程专业派生或再派生而形成,这些专业统称为电子与信息类专业,而它们和电气工程专业一起又被统称为电类专业。

自20世纪中叶以来,欧美传统的以电力工程为主的电气工程专业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新兴技术逐渐占据了“电气工程”专业的核心地位,而传统的电力工程伴随电气时代的高速发展渐趋成熟,只是众多的研究方向之一。从近年来世界各地赴美留学生所青睐的热门专业来看,美国一些著名高校的电气工程系或电气及计算机工程系的主要专业方向是通信与网络、信号处理、电子与集成电路、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图像处理、系统控制、光学与光子学、电力技术、等离子体物理学、电磁学、微/纳米系统、固体材料与设备及生物医学工程等,其学科交叉和融合程度日益提高。

我国电气工程高等教育历经了百年风雨,生生不息。1908年,时任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交通大学)唐文治校长,对系科设置进行了调整。先后增设了铁路专科、电机专科,学制三年,中国的电气工程高等教育由此发端。随着电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需要,交通大学1913年将电机科改为电气机械科,1917年电气机械科开始设无线电门,1928年改为电机工程学院,1937年又改学院为系,分“电力门”和“电讯门”,即“强电”和“弱电”。1912年,同济医工学堂(同济大学)设立电机科;1920年,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浙江大学)设立电机科;1920年筹建的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当时设有电气机械工程和铁路建筑两个科,学生通过毕业答辩可授予电气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及交通工程师称号;1923年,中央大学(东南大学)设立电机工程系;1932年,清华大学设立电机工程系,是清华的学术重镇,校园流传“土木系太老、电机系难考”之说。现仍坚守历史荣耀,称为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1933年,北洋大学(天津大学)设立电机工程系。1952年,我国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出现了一大批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也出现了一批机电类学院,这些院校基本上都有电机工程系或电力工程系。

在我国,电气工程专业最初几十年中以电力系统为背景,以强电专业为支柱,被称为电机工程专业,可见历史上电机曾在其中占有着中心地位。随着电气工程的发展,专业的范围逐渐拓宽,弱电技术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使电气工程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大部分高校的“电机工程系”或“电力工程系”陆续改为“电气工程系”。

1978年以来,我国迈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社会环境和高等教育自身发生的巨大变化,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本科专业设置势在必行。

我国在1984年、1993年和1998年先后3次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重要调整,专业总数逐步减少,拓宽了专业口径和业务范围。

通过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改变了过去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本科教育观念,确立了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对引导高等学校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性,加强专业建设和管理,加快与世界高等教育接轨,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3年,在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学(08)门类中与电有关的专业被分为两个分支:电工类(0806)下设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工业自动化、电气技术等5个专业;电子信息类(0807)共有14个专业。

1998年,专业目录调整时,把电工类(0806)和电子信息类(0807)合并为电气信息类(0806)。原来的19个专业合并为7个,其中原电工类的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技术专业合并为目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0601)专业。原电工类的工业自动化专业和电子信息类的自动控制等专业合并为自动化(080602)专业。合并后的其他5个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080603)、通信工程(08060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605)、电子科学与技术(080606)、生物医学工程(080607)。

在同时颁布的工科引导性专业目录中,又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自动化专业中的部分(主要是原工业自动化专业部分)合并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大体相当原来电工类的5个专业的总和。

2012年,我国完成改革开放以来的第4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新专业目录仍然按照学科门类、专业类和专业三个层次进行划分,专业划分更加规范合理。此次专业目录建构坚持"以宽为主、宽窄并存"的原则,调整后的12个学科门类与研究生学科门类完全一致,专业类与研究生专业一级学科基本一致。专业目录结构进一步优化,首次区分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所谓基本专业,是指学科基础比较成熟、社会需求相对稳定、布点数量相对较多、继承性较好的专业;而特设专业则是针对不同高校办学特色,或适应近年来人才培养特殊需求设置的专业。今后,专业目录将每10年修订一次,基本专业每5年调整一次,特设专业每年向社会公布,每年批准设置的新专业均列为特设专业。

在新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学(08)学科门类中,电气类(0806)的基本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0601)。特设专业有3个:智能电网信息工程(080602T),光源与照明(080603T),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080604T)。

专业名称的演变,反映了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研究对象是电能,而电信息的检测、处理、控制等技术在电能从产生到利用的各个环节中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关电信息的研究也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名称中的“及其自动化”,就反映了这种变革。

目前,在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院校有200多所。

新中国成立后的60多年来,我国电力工业以持续年均10%以上的速度发展,为世界电力发展史所罕见。

1949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仅为18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43亿千瓦时,当时已形成的电力系统是东北电网和京津唐电网。2011年,我国年发电量跃居世界第一位。2013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其中新能源发电呈现超高速增长。截至2013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12.5亿千瓦,年发电量5.35万亿千瓦时。大电网已覆盖广袤的国土,我国电力系统发展已实现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并正向高度智能化、互动化方向迈进。

展望未来,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工制造业将持续高速度发展,城乡电网改造、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和全国电网互联工程等向纵深发展,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推进,高等学校的电气工程教育和学科建设也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我国电气工程领域集聚了一大批最优秀的人才,我国必将成为世界电气工程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中心。 LQUIeHTWdjzmcKvMnu5I482Wlc1z84gxh0V6BdJsB3g/+EZ3nSQwoTrSjsHNFao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