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兴安岭西坡的扎赉诺尔人

■扎赉诺尔人头像

“扎赉诺尔人”是发现于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城市满洲里市以东扎赉诺尔的16个人类头骨化石。“扎赉诺尔”是“达赉诺尔”即达赉湖的音转,所谓“扎赉诺尔人”就是“达赉湖人”。达赉湖又称呼伦湖或呼伦池。“呼伦”为突厥语“湖”之意,“达赉”则是蒙古语“海”的意思。

“扎赉诺尔人”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明确为旧石器时代末期至中石器时代初期的一位壮年女性的化石,属于形成中的蒙古人种,几乎是与北京山顶洞人同期的古人类。

扎赉诺尔人的发现,充分证明了在1万多年以前,我国满洲里地区曾是扎赉诺尔人生活和栖息的故乡,是我们中华民族古老人类的摇篮之一。

■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

扎赉诺尔位于大兴安岭山脉西坡,呼伦贝尔大草原西部。过去认为,细石器文化起源于贝加尔湖边,由于天气变冷而向南传播,因此“扎赉诺尔人”是从贝加尔湖边迁移来的。

细石器文化 是指形状细小的一种打击石器。用打击法打出的细石核、细石叶及其加工品。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中石器时代。这种石器长度一般在二三厘米,常见器形有石叶、石镞、小石刀、石片等,可作石钻或刮削器,也可镶嵌在骨梗、木柄上作复合工具使用。

但也有人认为“扎赉诺尔人”是从我国南方迁移去的。这件旧石器时代的女性化石,似乎可以从呼伦贝尔美丽的传说中去印证。

据说那时候,扎赉诺尔这里住着两个天真、美丽的姑娘。姐姐叫呼伦,妹妹叫贝尔。她俩放牧的羊群像天上的云朵那么多,她俩放牧的骏马跑得像夜里的流星那样快,奶牛产的乳汁流成小河,谁家遭灾遇难,姐妹俩就去帮忙,谁家缺东少西,她俩就把自己家的送过去。

除了放牧牲口,姐姐呼伦还到山林去打猎。她能拉四头老牛抻不动的硬弓,豺狼虎豹只要见了她的面,没有一个能活下来的。

妹妹贝尔总是在家放牧牲口,她有一根金鞭子,金鞭子往哪儿指,牛马羊驼就往哪儿去。她还会选择草场,她的金鞭子净往水草肥美的地方指,所以,她养的牲畜都特别肥壮。

■古代扎赉诺尔人

呼伦和贝尔都有清脆的歌喉,她俩一唱歌,百灵鸟都羞得闭住嘴巴。呼伦和贝尔都爱舞蹈,她俩翩翩起舞,彩云停下来看。牧民和猎人也都聚集到她们门前,唱啊,跳啊。

呼伦和贝尔的美名传遍了草原和森林,连老魔王都听说了。它派风兵去向呼伦姑娘为他求婚,呼伦姑娘严词拒绝;老魔王又派沙将去抢。呼伦姑娘连射3箭,沙将身上那3个窟窿直往下流沙子。

又名矢,是一种借助于弓、弩,靠机械力发射的具有锋刃的远射兵器。因其弹射方法不同,分为弓箭、弩箭和甩箭。箭的历史是伴随着弓的产生的,远在石器时代箭就作为人们狩猎的工具。传说黄帝战蚩尤于涿鹿,纯用弓矢以制胜,这是有弓矢之最早者。

老魔王没有得到呼伦,就在贝尔身上打主意。贝尔也和姐姐一样叫老魔王碰了一鼻子灰。老魔王恼羞成怒,亲自带领风兵沙将,来抢呼伦和贝尔。他狂怒地吹落了花朵,拔掉了牧草,填平了河流,使大地龟裂,黄沙滚滚。

被困在毡包里的呼伦和贝尔毫不示弱,她俩用神箭和金鞭子抵挡老魔王,从早晨一直战到黄昏,没分胜负。老魔王累了,收兵回了风沙府。呼伦和贝尔却没有停息,她俩要给牧民和猎人除害,她们磨亮宝刀,乘夜深之际,杀进了风沙府,刺死了酣睡的老魔王。

可是土地已经龟裂,河流已经干涸,没有水草牧人怎么放牧牛羊啊?姐妹俩商定每人挖一个海子,来滋润草原,哺育牲畜。于是呼伦和贝尔不分白天黑夜,不分春夏秋冬,挖呀挖呀!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呼伦岁数大力气也大,挖的海子当然大;贝尔年岁小,力气也小,挖的海子当然也小,两个海子挖成了,她俩的汗水也把海子流满了。

后人为了纪念这姊妹俩,就把大草原中部的大湖叫呼伦池,大草原南部边缘的小湖叫贝尔湖。两个湖的名字合到一起,就成了呼伦贝尔的称号。也许,呼伦和贝尔就是古老的扎赉诺尔人的原型吧!

在扎赉诺尔人遗址地下约13米深的地层中,还有箭头、圆头刮削器、石叶、石片、石核、野牛、马、鹿、羚羊等化石。经科学测定,距今1.1万年前,证明从那时就已经有人类在这一带劳动、生息、繁衍。

■扎赉诺尔人制陶塑像

■扎赉诺尔人生活场景

“扎赉诺尔人”头部的形态特征是,颧骨突出,门齿呈铲状,内侧呈弧形,眉弓粗壮,是典型的原始黄种人的特征。并可以肯定,“扎赉诺尔人”遗址在5万年至1万年之间,属于中石器时代。

在近5万年内的晚期智人阶段即“新人”“真人”阶段,原始人的体质形态与现代人类已没有多大区别了,现代世界上三大人种,黄种为蒙古利亚人种、黑种为赤道人种、白种为欧罗巴人种,在这个时期已经形成。三大人种相互间的区别只是外在的标志,至于智力和体力,则一切人种都是一样的。

原始扎赉诺尔人对石器制造和加工有了较大进步,已具有较高的劳动技巧和活动能力。他们改善了打击、琢削、压削和修理石器的方法,制出的石器更加多样,更加精细美观,对称均匀,锋利适用。

特别重要的是,“扎赉诺尔人”已懂得制造复合工具和复合武器,在木棒上装上石矛头而制成的矛,装上木棒的鱼叉,在木柄上装上石斧头的斧等。他们尤其善于把精制的石片嵌入骨柄中,制成带骨柄的刀或锯,适于剥兽皮或削树皮,他们懂得利用骨针和骨锥,把兽皮缝制成衣服,不再完全赤身裸体了。

制陶术的发明,是“扎赉诺尔人”处于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他们把一团黏土做成陶坯,然后再用火烧。陶器的出现便利于储存液体,并且使他们有了煮熟食物的器具,是他们生活发展中一大进步。于是可以想见那时扎赉诺尔人生活的场景:

两三万年以前,扎赉诺尔一带都在湖水之中,汪洋一片。四周百草丰茂,林木丛生,生活在中原一带的古人类为了生存需要北上,他们途经这里,就在这生存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以狩猎为主,兼事采集,以石刀、石斧、木棒等为耕作工具,成群地栖息在山丘湖畔的草丛密林中。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呼伦湖畔早期的原始文化。

这些扎赉诺尔人已经穿上了用兽皮缝制的衣服,栖身于简易的茅草房中,端着做工粗糙的陶碗,表明人类生存能力已经明显增强。

阅读链接

1933年扎赉诺尔煤矿南坑获人头骨一件,1934年被定为“扎赉诺尔”人。截至1982年底,已发现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16件。自1921年至1949年,先后有苏联学者巴洛夫斯基、托尔马乔夫,日本学者远藤隆次、赤堀英三、加纳金三郎,法国学者德日进、桑志华,我国学者裴文中等到此做过考查。

在人类历史上,扎赉诺尔人处于新人阶段,经人骨测量鉴定认为带有蒙古人种的原始特征。1968年日本出版的《北方人类学》一书提出,“只要石器和陶片出于‘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的同一层位,那么,‘扎赉诺尔文化’就是日本九州‘福井文化’的源头,是北方远古民族的摇篮之一”。 oODG+0/koTVTDhrSTCViMErlavmntFhrfL4UDDM4jplmepUNyH6VAgX2Ae0467b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