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亚洲北部古老直立人
——蓝田人

陕西“蓝田人”是发现于我国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的古人类化石,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属早期直立人,学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生活在距今115万年至70万年前。是亚洲北部所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

■蓝田人复原像

蓝田猿人头骨的发现,扩大了已知的我国猿人的分布范围,增加了世界猿人化石的分布点,对探索和考察人类起源具有重大意义。

公王岭在蓝田县城东南,是灞河左岸最高的一个小土岗,前临灞河,后依秦岭。登上公王岭,即发现厚厚的古老的砾石层,上面覆盖着厚约30米的“红色土”。红色土的下部夹有两层埋藏土,人类化石就埋藏在其中。

■蓝田人牙齿化石

陈家窝位于灞河右岸,化石也发现于最高一级阶地的红色土层中。“红色土”属华北中更新世堆积。

蓝田人化石有头盖骨、鼻骨、右上颌骨和3颗臼齿,同属于一个成年人,可能是女性。蓝田人头骨有许多明显的原始性状:眉嵴硕大粗壮,左右几乎连成一条横脊,两侧端明显向外侧延展;眉嵴与额鳞之间的部位明显缩窄。头骨高度很低;头肌骨壁极厚,厚度超过周口店的北京人,脑量小于北京人。

蓝田人的年份较周口店的北京人早数十万年。因此他们在体质形态上有不少差别。例如,蓝田人的容貌更似猿猴,智力和四肢也比不上北京人发达。因而把蓝田人分类为“早期直立人”,把北京人分类为“晚期直立人”。他们住在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的蓝田人为西安最早的居民。

蓝田县有个地方叫女娲谷,那么蓝田人是不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女娲有什么关系呢?

女娲 即女娲氏,我国古代神话人物。女娲氏是一位美丽的女神。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

传说,女娲是伏羲的妹妹,后来伏羲氏死了,女娲氏没有儿女,因为年纪渐老,便回到美丽的陕西蓝田县女娲谷,准备颐养天年。

伏羲 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这是我国最早计数文字,是我国古文字的发端,八卦的发明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伏羲后来被中国神话描绘成“人首龙身”,被奉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

哪知这时,来了一个叫康回的怪人,专用水害人,女娲氏心中不忍,于是再出来与康回斗争。

康回生得铜头铁额,红发蛇身,是一位天降的魔君,来和人民作对,大家又把他叫作共工氏。他那一邦的人熟悉水性,与人打仗总用水攻。

女娲氏运用她的多种变化,到康回那里打探了一番,回来后就叫众多的百姓预备大小各种石头,分为五种,每种用青、黄、赤、黑、白的颜色作为记号。

女娲又吩咐,大家预备长短木头100根,另外再备最长的木头20根,每根上面,女娲氏亲自动手,都给它雕出一个鳌鱼的形状。还叫百姓再备芦苇50万担,限一个月内备齐。

同时,女娲又挑选1000名精壮的百姓,指定一座高山,叫他们每日上下各跑两趟,越快越好,又挑选2000名伶俐的百姓,叫他们到水中泅潜,每天4次,以能在水底潜伏半日最好。

女娲氏运用神力,传授他们一种秘诀,使那2000名百姓欢欣鼓舞,认真练习。女娲氏又取些泥土,将它捏成人形,大大小小,一共捏了几千个,这些泥人一着地就变成了真人。就这样,女娲带领大家终于打败了康回,使蓝田百姓们又过上了幸福生活。也许,女娲死后,人们就把她埋在了公王岭,经过多年之后,成了化石。

■蓝田人头骨化石

■古人类狩猎图

蓝田公王岭的红色土中,还发现哺乳动物化石42种,不但包括较多的华北中更新世常见种属,如中国缟鬣狗、李氏野猪、三门马和葛氏梅花鹿等,而且存在少量的第三纪残存种和第四纪早期典型种,如蓝田剑齿虎、中国奈王爪兽、更新猎豹和短角丽牛等。

爪兽 是一类奇特的灭绝了的奇蹄动物,与马类是近亲,且有着共同的祖先始祖马。它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常用指关节行走以保护长长的爪子,它那强有力的四肢是非常有效的防卫武器。但是更多时候,爪兽用它们的爪子钩下树枝,以便吃到最鲜嫩的树叶。

丽牛 是生活在早更新世到中更新世亚欧大陆的原始牛科动物,相对其他牛科动物,丽牛体型较为纤细,矮小,角细长而呈扁柱状,雌性则没有角,在草原上群居生活。其中最大的种类可能是我国的丽牛。到中更新世,只有短角丽牛幸存下来,后来由于气候变化而灭绝。

公王岭动物群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具有强烈的南方色彩,如其中的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华南巨貘、中国貘、毛冠鹿和秦岭苏门羚等,都是华南及南亚更新世动物群的主要成员。

公王岭动物群中存在着这么多的南方森林性动物,一方面表明当时蓝田一带气候温暖、湿润,林木茂盛;另一方面也表明那时的秦岭不像后来这么高,还未隆起成为妨碍南北动物迁移的地理屏障。

陈家窝与公王岭不同,缺少带有强烈南方色彩的哺乳动物。软体动物也基本上都是现代生活于华北的种类。两个地点的直线距离只有22千米,动物群却存在如此大的差别,这一事实也反映了时代的不一致。

在蓝田的中更新世化石的层位里,共发现200多件石制品,其中从公王岭含化石层和稍晚层位中发现的不过13件,另外一些则出自附近与之层相当的20来个地点。加工方法为简单的锤击法,石片一般未经第二步加工即付诸使用。

这些石制品本身的技术差别不大,在材料不足的情况下,一般暂时将它们都看作蓝田人的文化遗物。蓝田人的石制品包括砍斫器、刮削器、大尖状器和石球,还有一些石核和石片。它们多半用石英岩砾石和脉石英碎块制成,加工技术粗糙,有单面加工和交互加工者。器形多不规整,对原料的利用率也较低,表明当时的石器制作技术仍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石器中最有特色的是大尖状器,断面呈三角形,又称“三棱大尖状器”。除蓝田外,这种石器在丁村遗址、合河文化、西侯度文化和三门峡市等地点中也有发现。上述地点均位于“汾渭地堑”及其邻近地区,表明大尖状器是这个地区旧石器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蓝田人塑像

在蓝田只发现一件石球,制作粗糙,与丁村、合河、三门峡市等地点发现的比较接近。蓝田的砍斫器和刮削器没有什么特色,制法和类型都和华北其他旧石器时代早期地点的差不多。

在公王岭含化石层里还发现了三四处灰烬和灰屑,散布范围均不大,很可能是蓝田人用火的遗迹。

由此可知,大约100万至50万年前,当时蓝田人的生活地区,草木茂盛,很多种远古动物栖息,包括大熊猫、东方剑齿象、葛氏斑鹿等素食动物,更有凶猛的剑齿虎。蓝田人用简单而粗糙的方法打制石器,包括大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球等,在自然环境中挣扎求存。他们捕猎野兽,采集果实、种子和块茎等为食物。

阅读链接

1964年的夏秋季节,在中科院前期6位专家在蓝田陈家窝村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的直立人下颌骨化石之后,黄慰文教授率领另一个考察队准备到蓝田北岭的三官庙地区去考察,因为当地老乡传说该地曾出现过“龙骨”。

那天,他们到公王岭东北边去考察,但走到半路就被大雨阻拦住了,只能在公王岭附近的一个村子里避雨。在避雨的过程中,这个小村的一位老乡告诉他们,公王岭上有“龙骨”,并建议他们去看看。

第二天,考察组的几个人便来到了公王岭上,在公王岭的黄土层中,确实看见了许多“龙骨”。后来,当他们把用了10多层纸包裹的这半颗牙交给权威学者贾兰坡时,贾老激动得一下子大声叫了起来:“人牙!”

10月12日,轰动世界的蓝田猿人头骨终于亮相了。1982年,国务院公布蓝田猿人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jUIexwBZopAcFTcZ8zTCWjdfmJiQT+1fxnPDgtmPg94mcPTFIwh79L7wEBYCrY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