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坝人
马坝人是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化石,属早期智人,存在于我国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西南的狮子山石灰岩溶洞内。同马坝人伴生的脊椎动物化石有鬣狗、大熊猫、貘、剑齿象等多种,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之末或晚更新世之初。
马坝人距今13.5万年至12.9万年,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一种古人类型,是直立人转变为早期智人的重要代表,也是广东省发现的唯一的远古人类。
■马坝人头盖骨化石
马坝人头骨的发现,扩大了我国远古人类分布的范围,填补了我国华南人类进化系统上的空白,更完善了我国原始人类的发展序列。
狮子岩位于曲江区城西南,它的外形貌似狮子,由狮头峰与狮尾峰两座秀丽玲珑的石灰岩孤峰所组成,一高一矮,南北并立,由北遥望如卧狮酣睡,由南远看则似雄狮起舞。
山中溶洞交错,上下相通,底层终年积水。南者称“狮尾”,高距地面很高,北者称“狮头”,距地面也很高,统称为狮子岩。
关于狮子岩和马坝镇,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话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也修成了正果,玉帝要把他们召回天庭,进行加官封赏。只有唐僧的坐骑白龙马,由于没有和妖魔鬼怪厮杀搏斗的惊天动地的功绩,因此,那些报功的小仙就没有把白龙马列为唐僧的徒弟作为“修成正果”的对象报给玉帝。
唐僧 (602—644,一说664年),名玄奘,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即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他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在小说《西游记》中讲的唐僧是一个吃斋念佛的僧人,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白龙马无聊至极,好生没趣,想着在长安无所作为,不然回家算了,就独自离开长安城,往东海而去。不知走了多少时日和多少路程,他却走错了方向,往南去了。
长安 是西安的古称,从西周到唐代先后有13个王朝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是我国历史上历时最长,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的古都,也是我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列我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白龙马来到一处绿水环绕的河畔。河畔有很多嫩绿的青草,他停下咀嚼起来,吃饱了,走到河边喝些清甜的河水,喝足,躺到沙滩上晒太阳,望着四周荒凉景色,想起跟随师父师兄们到西天取经的情景。
就在这时,天仙太白金星豢养的一只天狮偷跑下凡,刚来到下界,就看到躺在河畔的白龙马,一下子就撩起它的食欲。那天狮看白龙马好像睡着的样子,就在树丛里一跃而起,发出震天的吼声,向白龙马猛扑过去。
■马坝人复原头像
白龙马毕竟也不是等闲之物,在天狮就要扑到的刹那猛然跳起,几个空翻避过了天狮的偷袭,长啸一声,跃过了几十丈宽的河流,稳稳地站在对岸的草地上。而由于用力过猛,原先披在背上的唐僧坐过的马鞍就甩了出去,落在河岸几百米外。
白龙马的长啸声被有顺风耳的孙悟空听到了,他知道白龙马有难了。而天狮的吼声也传到了天庭,太白金星也听得明白,断定那个孽障偷跑到凡界闹事了。
■马坝古人
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已去了十万八千里。太白金星也听出了天狮和白龙马的声音是出自一处的,也忙追悟空而去。
太白金星 又称“白帝子”,是天边启明星的神格化人物。为道教神,据《七曜禳灾法》描述最初的形象是穿着黄色裙子,戴着鸡冠,演奏琵琶的女性神,明以后形象变化为老迈年长的白须老者,手中持一柄光净柔软的拂尘,入道修远神格清高,时常出现在一些有影响的古典小说中,最著名的是《西游记》。
天狮看白龙马避过了,不由一愣:凡界的物件好生了得,居然躲得过我天狮。就更恼怒,又发一声长吼,一跃过河,再向白龙马扑去。
白龙马由于惊魂未定,还没搞清这是怎样一个厉害家伙,那庞然大物又扑过来了,由于迟疑了一会儿,他这次逃避的速度就慢了一拍。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孙悟空来到了小河的上空,他从耳朵里取出如意金箍棒,猛向天狮掷去。那金箍棒以电光之速冲向天狮,吓得就要扑到白龙马的天狮赶紧逃避。
孙悟空降下祥云,落到白龙马身旁,说:“悟空来迟,师弟受惊了,你在此歇息,我去收拾那孽障。”说完,扬起金箍棒,追那天狮而去。
霎时间,在这河边上,飞沙走石,河水翻滚,孙悟空和天狮一会儿在地上,一会儿在半空中厮杀追打,好一个恶斗场面。这时,天空中出现一道剧烈的白光,原来太白金星站在一团祥云上,手举一个物件向着天狮,口中念念有词,那天狮就匍匐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了。
太白金星又说:“孽障,你偷跑下界,犯了天条,我就罚你变成石头,在下界永受雨淋日晒吧!”
从此,这条河的南边就有了一座狮子岩。这两山之间的河畔,由于白龙马在这躺过,后来,马坝人来到这里生活,逐渐兴起了一个墟镇,也就叫作马坝镇了。
在马坝狮子岩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为一头骨的颅顶部分,包括额骨和部分顶骨,还保存了右眼眶和鼻骨的大部分,可能是一位中年男性,呈卵圆形,颞线不明显。无顶骨孔,眼眶上缘为圆弧形,与尼安德特人相似,鼻骨相当宽阔,与现代人不同。
■马坝人生活场景
马坝人眉嵴粗厚,眶后部位明显收缩,额骨比顶骨长,表现出和直立人类似的原始特征。头骨的最宽处约在乳突上脊稍上,颅顶正中有类似矢状嵴的结构,但不如我国北京周口店猿人明显。
但它的颅骨骨壁较薄,颅穹隆较为隆起,脑量较大,估计可能超过北京人,又具有智人的进步性质。因而分类上可归于早期智人,代表直立人转变为早期智人的重要环节。
■马坝人生活场景
马坝人头骨形态虽然比北京猿人的进步,但也有许多性状与北京猿人相似,说明与北京猿人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与欧洲的一般尼安德特人性状也有些相似,但存在着更大的差别。
在与马坝人同期的洞穴沉积层中,还发现有大量第四纪动物化石,包括华南虎、大熊猫、熊、狗、獾、中国犀、貘、东方剑齿象、鬣狗、野猪、鹿、羊、猴等几十种。
这几十种动物中,属哺乳类动物的计有27种,这27种哺乳类动物化石基本属于华南地区泛称为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成员。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在华南地区于更新世早期已经出现,一直延续到更新世晚期,在时间上差不多跨越百余万年,这种状况在生物系统演化史上是难以想象的。在差不多100万年期间,这个动物群的更新与变化是不大的,以致难以按不同年代加以划分。
在这一漫长的岁月里,随着全球性的几次大冰期的出现以及地壳新构造运动的发生,地处低纬度的华南地区生态环境也发生了不少变迁,环境的改变当然影响到动物群的结构,引起种属的更新以及形态特征的突变。虽然各类动物对生态变化反应强弱不同,但绝对不发生变化者极少。
大冰期 即冰河时期,又称冰川期,指地球在某些年代里陆地和海洋都被冰层覆盖的时期。在冰河时期,冰层覆盖了世界上大片土地,这些地区的气候非常寒冷。同时,由于较多水分储在冰块中,各地的海平面便较低了。地球约1/3的陆地被覆盖在240米厚的冰层下。
所以,作为马坝动物群的主要成员,属于中更新世时期和时代较早时期的种属占大多数,属于晚更新世或现生种的只占少数。
比较起来,马坝动物群的特点是:没有第三纪的残留种,也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有早更新世的种属存在,但有早期智人化石;大部分种类均为中更新世洞穴中常见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成员,而且绝大多数的种类都表现出个体明显增大的现象。
由此可见,马坝动物群不可能作为华南地区中更新世早一阶段的代表性动物群,至多也只能作为这一地区中更新世中、晚期的动物群。
■马坝人遗址
考虑到南方气候变化剧烈程度不如北方,动物群成员更替速度较慢,将它作为中更新世晚期末的代表性动物群可能更为合适。在马坝人生活的洞内,还发现了两件砾石打制的砍砸器。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马坝古人类生存的时候正处在冷期到来之际,由于地处低纬度地区,气候仍然是适宜的,周围的生态环境既有茂盛的森林存在,同时还有广阔的水域,除在较高的山上有可能出现局部的山麓冰川外,绝不会大面积出现冰川。
但不可能仍然保持原来的亚热带气候,而是变成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的气候环境。夏季里温热多雨,春秋季干爽凉快,冬季则稍微偏冷。当地属粤北山区,除受纬度的控制外,还受垂直气候带的影响,因而动物群的成分更加多样化。
■化石标本
在马坝人时期,到处一片生机盎然,这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非常适宜的环境。马坝人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繁衍生息的,即相似于远古传说中“钻燧取火以化腥臊”的燧人氏时代。
燧人氏 又称“燧人”,三皇之首,他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燧人氏是神话中以智慧、勇敢、毅力为人民造福的英雄。他的神话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化到人工取火的情况。
狮子岩的狮头峰也称前山,狮头峰溶洞由下而上,共有5层,在第二层洞口竖着一座复原的“马坝人”胸像。
■远古人的石器
“马坝人”虽然比起生活在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保持着猿人的特征:眉骨前缘向前突出,头顶盖低平,前额部向后倾斜,口吻部阔平尖出。马坝人遗址的发现,为探讨人类演化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为完善我国原始人类发展的序列提供了相当重要的资料;马坝人的发现,证明了广东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原始群时代。
1958年,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当地农民在狮子岩附近烧制土磷肥时,偶然在狮头山石缝中发现了头骨化石。他们马上向上级汇报了情况。
后经有关专家鉴定,认定这里出土的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人类化石标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派出专家、教授会同有关考古工作者前来勘察。
后来,在化石出土的地方又挖掘出一件形似龟壳的化石,经鉴定为人类化石标本,属第四纪更新中期人类;继而在出土地又发现些碎头盖片,经拼凑黏结,复原为一个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专家们把它定名为“马坝人”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