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诗词扬名的湖心亭

湖心亭初建时,曾有这样一副对联:

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

席开水面,恍苏公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

■湖心亭上的石桥

■湖心亭景观

“雨奇晴好”,用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句意。“席开水面”形容湖面如席之平广,十分形象。“月白风清”用苏东坡《前赤壁赋》中“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的句意。

此联把湖心亭比作“西子载扁舟”“苏公游赤壁”,使人遐想联翩,产生一种动感。

自从宋代诗人苏东坡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以来,从此西湖就有了“西子湖”的美称。而此联又把湖心亭比作西子泛舟湖上的扁舟,可谓佳喻巧思。

西施 本名施夷光,春秋末期人物,天生丽质。西施也与南威并称“威施”,均是美女的代称。“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

明朝嘉靖年间郑烨撰的楹联,描绘了此地景色:

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

烟霞笼别墅,莺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

■湖心亭长廊

这是一副清雅秀逸的名胜风景对联。它把湖心亭这一弥漫在蒙蒙春雨中的名胜,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亭旁堤岸上的柳树在春风吹拂下,如波浪一样,起伏不断,和湖中的莲荷相辉映,雨后乍晴的西湖各种建筑物,在烟霞里显得格外清幽壮观。莲荷相映,莺歌蛙鸣,动静结合,给湖心亭以勃勃生机。

联中叠字运用十分巧妙,“曲曲层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湖心亭周围的亭台楼阁、绿柳莲房,“晴晴雨雨”展示了晴、雨天气的西湖景色。

湖心亭清禧阁上旧时有一副胡来朝撰写的楹联,是一篇充满现实主义的作品:

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月夜;

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胡来朝 (1561—1627),清代四大名宦之一。1598年中进士,初任陕西延安府司理,后补任浙江杭州司理,又擢吏部文选司郎中,累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1617年曾出资为赞皇县增修学宫,县民为纪念他,在县孔庙中为其立祠。

经过文人的游历,还有这些优秀楹联的传名,湖心亭越加出名了。明末清初的时候,明代末期大文学家张岱来到了湖心亭,写下了著名篇章《湖心亭看雪》,从此湖心亭更是名扬天下。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文中写道: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陶庵梦忆》 是明代散文家张岱所著,也是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该书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因此也被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学者视为重要文献。

■湖心亭景观

明代晚期小品在中国散文史上虽然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样引人注目,但是也占有一席之地。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馨,虽无灼灼之艳,但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第一句:“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从冷冷的冬天能更加突出湖心亭的雪极其美丽。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

■西湖湖心亭牌坊

“十二月”,正当隆冬多雪之时,“余住西湖”,则点明作者所居邻西湖。这开头的两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第二句:“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紧承开头,只此两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

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代柳宗元那首有名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773—819),唐代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600多篇,经后人辑为30卷,名为《柳河东集》。柳宗元与韩愈同为唐代中期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突出。

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一个“钓雪”的渔翁。

张岱笔下则是“人鸟无声”,但这无声正是人的听觉感受,因而无声中仍有人在。柳诗仅20字,最后才点出一个“雪”字,可谓因果溯因,构思奇绝。

张岱 (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和《夜航船》等。

张岱则写“大雪三日”而致“湖中人鸟声俱绝”,可谓由因见果。两者机杼不同,却同样达到写景传神的艺术效果。

■湖心亭名胜景观

■湖心亭里的长廊

如果说《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为了渲染和衬托寒江独钓的渔翁,那么张岱则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为映照。

第三句:“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是日”者,“大雪三日”后,祁寒之日也;“更定”者,凌晨时分,寒气倍增之时也。

“拥毳衣炉火”一句,则以御寒之物反衬寒气砭骨。

试想,在“人鸟声俱绝”的冰天雪地里,竟有人夜深出门,“独往湖心亭看雪”,这是一种何等迥绝流俗的孤怀雅兴啊!“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正不妨与“独钓寒江雪”的“独”字互参。

在这里,作者那种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不是溢于言外了吗?他之所以要夜深独往,大约是既不欲人见,又不欲见人。那么,这种孤寂的情怀中,不也蕴含着避世的幽愤吗?

然后,作者以空灵之笔来写湖中雪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真是一幅水墨山水画的湖山夜雪图!“雾凇沆砀”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叠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山水画 中国的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作者先总写一句,犹如摄取一个“上下皆白”的全景,从看雪来说,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

接着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这是简约的画,梦幻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

■湖心亭上的石桥

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不得不使我们惊叹。“上下一白”之“一”字,是状其混茫难辨,使人唯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

真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出矣。同时,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

■湖心亭建筑

这“痕、点、芥、粒”等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使人觉得天造地设,生定在那儿,丝毫也撼动它不得。这一段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

从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米”的深沉感慨。

最后一句:“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前人论词,有点、染之说,这个尾声,可谓融点、染于一体。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相浸染,把一个“痴”字写透。

所谓“痴似相公”,并非减损相公之“痴”,而是以同调来映衬相公之“痴”。“喃喃”两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之状,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种地方,也正是作者的得意处和感慨处。

文情荡漾,余味无穷。痴字表明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湖心亭看雪》以精练的笔墨,记述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张岱出身官僚家庭,但是他一生未做官。他是明代晚期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他写的这篇《湖心亭看雪》使得湖心亭更加有名了。

在湖心亭极目远眺,湖光尽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在西湖北岸宝石山上,是著名的宝石流霞。

■杭州西湖宝石山

■湖心亭上的青山如髻亭

宝石山初名“石姥山”,曾称“保俶山”“保所山”“石甑山”“巨石山”“古塔山”等。山体属火成岩中的凝灰岩和流纹岩,阳光映照,其色泽似翡翠玛瑙,山上奇石荟萃,有倚云石、屯霞石、凤翔石、落星石等。

当朝阳的红光洒在宝石山上,小石块仿佛是熠熠闪光的宝石,备受人们喜爱,被称为“宝石流霞”。

在湖心亭中,还有清帝乾隆在亭上题过匾额“静观万类”,以及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岛南又有“虫二”两个字石碑。

乾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弘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60年,退位后当了3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63年,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他为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

据说这两字也是乾隆帝御笔,是将繁体字中的“风月”两字的外边部分去掉,取“风月无边”的意思。1726年,乾隆帝御书“光澈中边”额。

在清代,湖心亭中也引来了诸多文人,其中有几副楹联非常精妙。

有清代按察使金安清来湖心亭写的楹联:

春水绿浮珠一颗

夕阳红湿地三弓

按察使 古代官名,由宋代提点刑狱演变而来。唐代初期仿汉代刺史制设立,隶属各省总督、巡抚,为正三品官,主要任务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清末改称提法使,简称臬司。

联语写的是站在西湖堤上眺望湖心亭的景致。上联用比喻手法,把亭比作浮在粼粼绿波上面的一颗明珠。下联写湖心亭在夕阳中的景色。红湿——贴切地描绘出夕阳映湖,湖亭倒影给人的视觉和触觉形象。

联语色彩鲜明,对仗工整,也是难得的佳作。在湖心亭赏景,还能够看到美丽的平湖秋月景色。平湖秋月也是历代文人所描摹的景色。

清代晚期文学家黄文中在游西湖时,就对平湖秋月的美景写下了楹联:

鱼戏平湖穿远岫

雁鸣秋月写长天

■湖心亭上的“光华复旦”牌坊

■湖心亭局部景观

平湖秋月,在西湖白堤西端,明代是龙王祠,清代康熙年间改建为御书楼,并在楼前水面建平台,楼侧有“平湖秋月”碑亭。每至皓月当空的秋夜,“一色湖光万顷秋”,充满了诗情画意。

首句描写群鱼在平湖里嬉戏跳跃,好像在湖中的峰峦之中穿行。然后作者把笔锋从水面忽转天空,群雁在秋月下飞行鸣叫,排成“人”字形,好像在长天之中写字。鱼跃雁飞,好一派活泼的景象。

一个“穿”字,一个“写”字,凸显动感与生机。上下联在同一位置上嵌进了“平湖”“秋月”,与所塑造的意境浑然一体,非常妥帖自然。

阅读链接

在湖心亭远眺,还能够看到三潭印月。三潭印月岛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

在岛南湖中建有3座石塔,相传为苏东坡在杭疏浚西湖时所创设,存留下来的石塔为明代重建。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5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映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9wjeZ0siahoRwJHUJ5fuCGiu7SADrd/paD98APmpwvtejYQst/lInLeJ8u6mqRT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