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古韵犹存的名亭建筑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下亭也渐渐破败了,至1859年云南布政使陈弼夫、云南藩司陈景亮和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一同再次重修了历下亭,这便是存留下来的历下亭了。

■历下亭岛景致

存留下来的历下亭位于大明湖中岛屿的中央,八柱矗立,红柱青瓦,斗拱承托,八角重檐,檐角飞翘,攒尖宝顶,亭脊饰有吻兽。亭身通透,亭下四周有木制坐栏,亭内有石雕莲花桌凳,以供游人休憩,二层檐下悬挂清代乾隆皇帝所书匾额“历下亭”红底金字。

吻兽 又名鸱尾、鸱吻,一般被认为是龙生九子中的儿子之一,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五脊六兽”只有官家才能拥有。泥土烧制而成的小兽,被请到皇宫、庙宇和达官贵族的屋顶上。由于它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

亭西有厅堂面阔三间,绕以回廊,红柱青瓦,四面出厦,飞檐翘角。轩西为宽阔的湖面,若值晴空万里,则天蓝蓝,水蓝蓝,湖天一色,莹如碧玉,故名“蔚蓝轩”。

■大明湖历下亭西侧的蔚蓝轩

亭北有大厅五间,硬山出厦,花雕扇扉,称“名士轩”。名士轩是历代文人雅士宴集之地。“名士轩”三字匾额为清代末期书法家朱庆元书,轩前有楹联,写道:

杨柳春风万方极乐

芙蕖秋月一片大明

■大明湖历下亭北侧的名士轩

名士轩坐北朝南,五间房屋大小,屋顶匾额上的“名士轩”几个字却颇有讲究,仔细看来“名”和“士”两字分别多了一点。

这并不是笔误,而是1911年春朱庆元书写的时候故意为之,他是把美好的祝愿通过诙谐的书法表现出来,寓意是希望济南的名士多一点、再多一点。

轩内西壁嵌唐代天宝年间北海太守、大书法家李邕和大诗人杜甫的线描石刻画像,及自秦汉时期至清代末期祖籍济南的15位名士的石刻画像。

东壁嵌有清代诗人、书法家何绍基题写的《历下亭》诗碑,记述了他的好友陈弼夫重修历下亭的经过和他在山东看到的灾荒景况。

何绍基 (1799—1873),清代晚期诗人、画家、书法家,通经史。他的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留世。

历下亭之南是大门,大门两侧是东西长廊。长廊东端是“临湖阁”,北墙嵌有1859年陈弼夫撰,何绍基书的《重修历下亭记》石碣。

长廊西端是“藕香品茗厅”,面阔三间,飞檐出厦。大门楹联是杜甫诗句: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此联为何绍基手书,何绍基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名人诗句,名人书法,荟萃成联,与历下亭相得益彰,平添明湖俊色。关于何绍基手书这副对联,还有一个故事。

据说何绍基晚年已是才名卓著,并且他为人谦逊,只一点不好,就是嗜酒,谁知就因这嗜酒,招了难堪。

那天傍晚,何绍基与好友汇聚大明湖,一番游览,遂至历下亭欢宴。当时秋风轻拂,四面莲荷映月,说不尽的诗情画意。

佳境美酒,众人畅饮,何绍基不久就醉了,酒多失态,竟放言:“当今之世,若问诗家、书家,舍我其谁?”

■大明湖荷香茶社

■大明湖内的茶亭

好友们见何绍基醉了,便应道:“何公文采飞扬,世人皆知,可谓不见古人。”

何绍基闻听大喜,起身离席,逐人而揖:“承夸,承夸……”

谁知平白踩空,跌了个跟头,众人慌忙扶起何绍基,却见他腿不能立,显然伤得不轻。

何绍基回府后,逐渐清醒,从随从口中知自己酒后失言,真是惭愧万分,又因腿痛难忍,到了夜半方才睡着。在睡梦中,何绍基见到一个士子,头戴纶巾,自称杜甫,笑道:“痛乎?”

纶巾 冠名。古代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一说配有青色丝带的头巾。相传为三国时诸葛亮所创,又称“诸葛巾”。后被视作儒将的装束。明代王圻的《三才图会·衣服·诸葛巾》记载:诸葛巾,此名纶巾,诸葛武侯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正此巾也。因其人而名之。

接着又问:“既见古人乎?”

何绍基大惊,猛然醒来,发现天已经亮了。他试着起身,竟然发现腿痛已经好了,好像不曾受伤一样。这时他又想起了昨夜的梦,大为诧异,暗想:“昨日一跌,想是诗圣怪而警之。酒后失态,轻狂起祸,实乃自取其丑。”

何绍基懊悔不已,想起当年杜甫曾在历下亭作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遂抽出“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句书丹成碑,命人精工嵌刻于历下亭前的回廊。事后,何绍基亲自来到亭前焚香祭拜杜甫,并且把酒也戒了。

何绍基在历下亭写下杜甫的诗句后,感慨不已,留下一联:

山左称有古历亭,坐览一带幽燕之盛;

当今谁是名下士?不觉三叹感慨而兴。

在历下亭的门上悬有红底金字“海右古亭”匾一方。大门东侧有石碑横卧,上刻“历下亭”三个字,是清代乾隆皇帝亲笔手书。

石碑 把功绩勒于石土,以传后世的一种石刻。一般以文字为其主要部分,上有螭首,下有龟趺。大约在周代,碑便在宫廷和宗庙中出现,但此时的碑与后来的碑功能不同。此时宫廷中的碑是用来根据它在阳光中投下的影子位置变化推算时间的;宗庙中的碑则是作为拴系祭祀用的牲畜的石柱子。

大门西侧有御碑亭,红柱青瓦,四方尖顶,与西游廊相连,亭内立有1748年乾隆皇帝撰书的《大明湖题》诗碑。

■大明湖美景

历下亭东南侧,有古柳一棵,枝干胸径1米多,均已枯朽,却又枯木重生,于枝干外皮处萌生嫩枝,迎风拂动,别有情趣。

■历下亭正面

整个历下亭岛,亭台轩廊,错落有致,修竹芳卉,点缀其间。夏日翠柳笼烟,碧波轻舟,秋日金风送爽,荷花飘香,它吸引着无数文人骚客登临,并留下笔墨。其中有一对联,写得十分优美:

有鹤松皆古

无花地亦香

这是一副姓名无考的对联,上联说历下亭鹤舞古松,环境古朴幽雅;下联说此地不需要以香花来增添芬芳,赞颂景色优美。

还有一副无名氏的长联,将历下亭写得如诗如画:

风雨送新凉,看一派柳浪竹烟,空翠染成摩诘画;

湖山开晚霁,爱十里红情绿意,泠香飞上浣花诗。

柳枝摇曳,翠竹含烟,雨幕中的景色多像王维的名画。而雨后的风光,红花更艳,绿树更绿,特别是在夕照中的历下亭好似五代诗人韦庄的诗一样动人。方萱年先生从动、静两方面来写历下亭:

独上高楼,是山色湖光胜处;

谁家画舫,正清歌美酒良时。

作者独自登楼望远,千佛山山色、大明湖湖光尽收眼底,这是静景。不知是谁坐船在湖中穿行,喝着美酒,听着清歌,呈现一幅流动的画面。联语高下相映,动静相对,将历下亭的美写得恰到好处。

历下亭中不仅对联美妙,还有许多诗词。清代著名诗人黄景仁在游历下亭后,写下了《游历下亭》:

城外青山城里湖,

七桥风月一亭孤。

秋云拂镜荒蒲芡,

水气销烟冷画图。

邕甫名游谁可继?

颍杭胜迹未全输。

酒船只旁鸥边舣,

携被重来兴有无?

无论是诗词还是对联,都为历下亭增色不少,使历下亭渐渐成为济南的一颗闪耀的明珠。

阅读链接

历下亭早在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来济南考察水系时,就曾被这样描述:“其水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侧湖,此水便成净池也。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极望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

文中的“客亭”便指历下亭。后来,被骊道元称为“客亭”的无名小亭,因杜甫的登临而出名,成为一时名胜。 WfH4Oii0CHJ59/5LcVbNR/N/7Q9pC7WQ63vUZCbjXjoE/A7nN+J4nSMMIotiVh/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