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星堆文化遗物丰富

■ 三星堆跪坐人像

三星堆祭祀坑中有上千件青铜器、金器和玉石器。其中,1号坑鼻梁上方镶嵌有高达0.66米的装饰物,既像通天的卷云青铜器的种类有人头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龙形饰、龙柱形器、虎形器、戈、环、戚形方孔璧、龙虎樽、羊樽、瓿、器盖、盘等。

中国古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商周至战国时期,还有另外一类盛酒器牺尊。牺樽通常呈鸟兽状,有羊、虎、象、豕、牛、马、鸟、雁、凤等形象。牺樽纹饰华丽,在背部或头部有樽盖。樽器表多饰有凸起的靡棱,雕铸着繁绳厚重的蕉叶、云雷和兽面纹,显得雄浑而神秘。

2号坑的青铜器有大型青铜立人像、跪坐人像、人头像、人面具、兽面具、兽面、神坛、神树、太阳形器、眼形器、眼泡、铜铃、铜挂饰、铜戈、铜戚形方孔璧、鸟、蛇、鸡、怪兽、水牛头、鹿、鲇鱼等。

■ 三星堆“通古千里眼、顺风耳”青铜神像

在这数千件稀世遗物中,最具特色的首推数百件青铜器。这些青铜像铸造精美、形态各异,既有夸张的造型,又有优美细腻的写真,组成了一个千姿百态的神秘群体。

在众多的青铜人面像里有3件著名的“千里眼、顺风耳”的造型。

它们不仅体型庞大,而且眼球明显凸出眼眶,双耳更是极尽夸张,长大似兽耳,大嘴也阔至耳根,使人体会到一种难以形容的惊讶和奇特。而它们唇吻三重嘴角上翘的微笑状,又给人以神秘和亲切之感。

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0.65米,宽1.38米,圆柱形的眼珠,凸出眼眶达0.16米;另一件纹,又像是长有羽饰翘尾卷角势欲腾飞的夔龙状,显得怪诞诡异。

■ 三星堆青铜立人

根据有关的民族志材料,许多民族的神职人员在通神做法的时候,往往要服用某些令人致幻的药物,凭借这些药物的力量,他们成为一群很特殊的人,掌握着较高的文化,但是眼睛是失明的。

难道在三星堆王国的神圣阶层中,果真有一群瞎子吗?也许真的会有?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青铜鸟脚人像残高81.2厘米,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人身残高31.2厘米,穿紧身短裙,短裙上还有非常细致的螺旋状纹理,这些纹理跟商代青铜器上的纹理非常相似。人像腿粗硕健壮,鸟爪强劲有力的钳住下面的鸟头。鸟的造型极为抽象,大大的眼睛,弯弯的钩喙,从颈部变成蛇、龙等动物的尾巴。下部鸟高50厘米。

三星堆祭祀坑的立人像身高1.7米左右,连座通高2.62米,重180千克,被尊称为世界铜像之王。

据考证,它的铸造时间距今约有3000多年。如此庞大的青铜巨人,在国内的商周文物中尚属首例,因此被誉为“东方巨人”。

青铜立人像的面部特征为高鼻、粗眉、大眼,眼睛呈斜竖状,阔嘴,大耳,耳垂上有一个穿孔,脑袋后端有发际线。人像身躯瘦高,手臂和手粗大、夸张,两只手呈抱握状。

青铜立人像上身着窄袖与半臂式右衽3件套装。头戴莲花状的兽面纹和回字纹高冠,后脑勺上铸有一凹痕,可能原有发簪之灯的饰物嵌在这里。

人像最外一层为单袖半臂式连肩衣,衣上佩方格状类似编织而成的绶带,绶带两端在背心处结襻,襻上饰物已脱落。衣左侧有两组相同的龙纹,每组为两条,呈“已”字相背状。

人像衣服右衽前后两边各有竖行的两组纹饰图案,一组为横倒的蝉纹,另一组为虫纹和目纹相间的纹饰。中间一层为“V”形领,短袖。

在中国古代,蝉象征复活和永生,同“禅”出自佛家,故称“知了”。蝉的幼虫形象始见于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铜器上,从周朝后期到汉代的葬礼中,人们总把一个玉蝉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护和永生。由于人们认为蝉以食露水为生,因此它又是纯洁的象征。

衣左背后有一卷龙纹。最里一层深衣分前后裾,前裾短而平整,后裾长,两侧摆角下垂近脚踝。在前后裾上,有头戴锯齿形冠的兽面纹。脚戴镯,赤足立于兽面台座上。

龙纹 又称为“夔纹”或“夔龙纹”。在中国古纹样装饰中,龙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大量装饰在玉石、牙骨、陶瓷、织绣和服饰等许多方面。在封建时代,又将它与佛教、道教的神话结合起来,赋予新的神秘色彩。尤其在宫廷艺术中,更是充满了龙的装饰。

青铜像的头顶花冠正中,有一个圆形的代表太阳的标志。从它所在的位置看,这个巨大的立人像也许就是代表太阳神在行使自己的职能,也许他本身就是太阳神的化身,这也许是太阳崇拜的直接表现。

青铜立人像不是一件写实风格的雕像,从人物的骨骼上分析,他的躯体不符合正常人的比例,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长有这般躯体的人。那么粗那么大的手,那么细的身体,那么长的脖子都无法和现有的人种联系起来。

也就是说,这件雕像表现的不是一般意义的人。只能把它解释为一种艺术造型,一种抽象、一种程式化的东西。这是古蜀人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

■ 三星堆鸟脚人像

古蜀国 相传,上古时,居住在古青藏高原的古羌族人向东南迁居,进入了岷山地区和成都平原。后人将这些居住在岷山河谷的人称为蜀山氏。后来,蜀山氏的女子嫁给黄帝为妃,生下儿子蚕丛,蚕丛在四川平原建立了古蜀国,代代相传,经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朝代。

那么,这尊青铜立人像代表的可能一个政教合一的宗教领袖,例如蜀王。而如果从制造者选取材质的角度考虑,立人像应该在众铜人像中指挥着全局。

这双大得出奇的环握状的手与身体的比例极不协调。那么这双巨大的手里面原本是空空的吗?如果不是,它可能把握着什么呢?

■ 三星堆青铜神树上的铜鸟

这两只手握成的圆形并不是同心的,也就是说,这尊大立人把握的器物应该是两件或者是一件弯曲的东西。那会是什么东西呢?

可能立人像手中握着的是玉琮。玉琮是一种极富地方特色的玉器,流行于5000年前中国东南地区的良渚文化中。但是,立人像双手的位置几乎不可能抓住像琮这样外方内圆的物体。

由于上方的一只手握成孔的直径要大一些,双手的位置清楚地表明所执物体必须有一定的弯度,所以可能是一支牙尖向下的象牙。

如果立人像是古蜀国人的宗教首领像,铜像双手所握的就应该是类似彝族巫师的法具神筒。但是,立人像的衣冠饰件均为青铜铸就,如果他双手果真要持通天柱或神筒柱这样的法器,那也应该由青铜铸造才是,不应偏偏是这个物件要拿木头或竹子来制作。

■ 三星堆青铜鸟头

从三星堆的许多器物中归纳出奇特的手的造型,发现所有人物的手都特别大,特别突出。可能这只是一种手势,它手里并没有拿东西,好像巫师在做法时的一种动作,就是在不停地比画着什么。

三星堆文化没有文字,但有象征符号,鸟、虫、鱼、人、羊……特别是鸟形器与鸟形纹,一眼就能辨认。这些符号与纹饰构成一个把自然界与人间万物召唤在一起的神秘系统。这是远古以来图腾崇拜的遗存,其中,尤以鸟图腾最为明显,以鸟图腾为巴蜀族徽的器物分布最为广泛。

图腾 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获得举一反三之功。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三星堆2号坑出土的众多铜器中,有许多鸟类造型。显然,这是三星堆人对鸟类产生的特殊情结。一方面,由于蜀地当时鸟类繁多,千姿百态,使蜀人引以为豪; 另一方面,鸟类有灵活的翅膀,能够自由飞翔,甚至能上达碧霄,进入人类难以到达的境界,使三星堆产生敬畏之情,甚至让人崇拜。

青铜鸟宽15.4厘米、通高27.8厘米。铜鸟立于圆座上。圆座顶微隆,腰部内凹处有四圆孔,下为中空圈足。鸟昂首向前,大眼尖喙,鸟身修长,两侧羽翅长及尾部与尾羽相并上翘。鸟背部铸饰的一支歧分三支的立式羽翅,使鸟身原本较为平实的构型生出了几分奇趣。

■ 三星堆青铜鸟

铜鸟头横断面呈椭圆形。矮冠末端上卷,大眼,钩喙,如鹰头。钩喙口缝及眼珠周围涂朱。器下端边沿处有三圆孔。

著名的青铜纵目面具代表的,其实,是人鸟合体的一种正式表现形式。面具两个尖尖的耳朵,是杜鹃鸟的两只翅膀,它的钩喙般的鼻子则象征它是鹰隼一类的鸟。

古蜀国的第二代王叫鱼凫。凫就是鸟,具体指的是水上的鱼鹰。距离三星堆遗址很近的地方有一条大河叫鸭子河,从古以来一直有打鱼的人在这条河上豢养鱼鹰。这种能战胜鱼的鹰,也许在远古时代被人们仰慕。

青铜太阳轮形器是三星堆最具神秘性的器物之一。轮形器直径0.84米,器物中心为一个圆凸形的轮毂,轮毂向周围有放射状根辐条5根,辐条外有一周轮圈。圆凸形的轮毂中心及晕圈上各有一小孔做固定使用。

青铜太阳轮与同一祭祀坑出土的铜神殿屋盖上的太阳纹饰相似,也与中国南方的铜鼓上的太阳纹饰相像,这种近似车轮的青铜器件是太阳神崇拜的象征物,因此被称作太阳轮形器。

可以推知,当时的古蜀国已经有了专门祭日的仪式。自然界和人类都喜欢对称法则,因为,对称不但美观、稳定,而且简洁、易于铸造。

祭日 祭日活动由来已久,源于华夏先民对日神的崇拜。夏商周三代都有祭日的传统。夏尚黑,祭日在日落之后;殷尚白,选在红日当顶时举行;周尚赤,习惯于早晨和黄昏时祭日。这种仪式,在中国某些地区依然留存。

但是,三星堆的工匠们为什么要舍简求繁制造5根辐条呢?其实,轮形铜器应该是一种盾的装饰物,它是一种舞蹈仪式进行时的一种法器,它上面的花纹表示它是代表太阳。

法器 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用于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

三星堆2号坑有5件由青铜制造的“树木”,分别为1号至5号青铜神树。但是只比较完好地恢复了1号青铜“神树”。残存的1号大铜树高3.96米,由于最上端的部件已经缺失,估计全部高度应该在5米左右。树的下部有一个圆形底座,3道根状物斜撑在树干的底部。

神树树干笔直,套有3层树枝,每一层有3根枝条,全树共有9根树枝。所有的树枝都柔和下垂。枝条的中部又伸出短枝,短枝上有镂空花纹小圆圈和花蕾,花蕾上各有一只昂首翘尾的小鸟。

神树枝头有包裹在一长一短两个镂空树叶内的尖桃形果实。在每层3根枝条中,都有一根分出两条长枝。在树干的一侧有4个横向的短梁,将一条身体倒垂的龙固定在树干上。

■ 青铜神树

■ 三星堆博物馆馆藏青铜斧

在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的形象,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传说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上下数千年,龙一直是华夏民族的代表。

三星堆遗址的青铜神树称得上是一件世上仅有、极其奇妙的器物。青铜神树树枝上共栖息着9只神鸟,可能是暗合了古典籍中“九日居下枝”的说法。神树的顶端应该还有一只神鸟,即暗合“一日居上枝”的说法,但由于神树的最顶端残缺,只能是推测了。

同时,在旁边还有数件原本应该立在花蕾上的铜鸟、人面鸟身像等,很可能其中的一件便是那只居于神树上枝的铜鸟。

三星堆的2号铜树仅保留着下半段,整体形态不明,下面为一个圆盘底座,3条象征树根的斜撑之间的底座上,各跪有一人,人像的双手前伸,似乎原先拿着什么东西。

由部分复原的形状来看,2号铜树树干每层伸出3根树枝。它的枝头有一长一短叶片包裹的花蕾,其后套有小圆圈,与1号大铜树基本相同。但枝条的主体外张并且上翘,鸟歇息在枝头花蕾的叶片上,这却不同于1号大铜树。

这两棵大铜树体量巨大,尤其是1号大铜树上还有飞龙盘绕,它们应当不是普通的树木,而是具有某种神性的神树。

神树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不止一种,这些高大的铜树代表扶桑和若木,是古蜀人幻想成仙的一种上天的天梯。这种天梯是同太阳所在的地方相连接的,在东方叫扶桑,在西方叫若木。

扶桑 在上古时代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扶桑代表了中国先民的宇宙观。不但在本土有日出日落之地。而且推广到全世界,东极西极的观念与先民的迁徙相结合,汤谷成为墨西哥一个真实的所在。扶桑树实物是上述论证的证据。

三星堆大铜树以树的躯干、鸟、花和神树之上供人们想象的太阳,展示了一个通天的主题。在青铜树的枝干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一些用以垂挂器物的穿孔,而且坑中还有一些小型青铜器件。这些由青铜制作的发声器,也许是悬挂在铜树上的。

此外,尤其令人迷惑不解的是,这棵青铜神树如果全部按原型组装竖立起来,如此巨大的青铜神树,由于重心极其靠上,它根本就无法自然站立。

因此,这棵青铜神树应该是为一次大型祭祀而临时铸成的,而不是作为长期陈列而设置的。因为用青铜铸造许多棵带有神秘含义的树木,在当时来说是要下很大的决心的,因为那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 三星堆博物馆里的青铜权杖

■ 三星堆青铜兽首冠人像

三星堆发现一柄金杖是用较厚的纯金皮包卷而成的金皮木芯杖,杖长142厘米,直径2.3厘米,净重500克。杖的上端有一段长46厘米的平雕纹饰图案,分为3组:最下一组为前后对称的人头,人头上戴冠,耳饰有三角形耳坠。前后人头上下各有两周线纹,人头间用双钩形纹饰相隔。

上端的两组图案相同,下方为两背相对的鸟。上方为两背相对的鱼,在鱼的头部和鸟的颈部上压有一支箭,表现鸟驮负着被箭射中的鱼飞翔而来。由此推测,这支金杖可能是蜀王鱼凫氏的权杖。

古蜀王国用金杖标志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力,这同中原夏、商、周三代用鼎作为最高权力的标志物是全然不同的。

另外,在三星堆遗址发现的铜胎敷金面罩是用金箔在铜头像上捶拓而成,也可能原是粘在铜头像上的。大小和造型风格与一起的铜像相同。面罩双眉、双眼及口部镂空,鼻部凸起。

三星堆的金面罩可能根本就不是面罩,它是古蜀人为青铜头像装点的黄金的皮肤。

这些人可能具有特殊的身份,就跟那些铜像一样,表达着某种特定的含义。

这种用黄金来表现除了眼睛、眉毛以外的皮肤这些部分,可能是要说明这个铜人头像具有不同于其他人头像的特殊身份。

另外,三星堆遗址中还有很多珍贵的遗物,如青铜兽首冠人像、青铜人面具、金箔虎形饰、金箔鱼形饰以及玉璞、玉琮等。

青铜兽首冠人像仅存人像上半身。残高人像头戴兽面冠,冠顶两侧有两兽耳耸立,中间有一呈象鼻卷曲状的装饰物。人像造型和手姿与青铜立人像相似。长刀眉,栗状眼,三角形鼻,长方耳,耳垂穿孔。阔口,闭唇,方颐,颈部长直。

人像两臂平抬,两手似握有琮,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人像身穿对襟衣服,腰间系带两周,带在腰前打结。衣服为镂空的纹饰,上身前后为云雷纹,两肘部为变形的夔龙纹。

夔龙纹 夔是一种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夔龙纹一说为龙纹、蜗身兽纹,主要形态近似蛇,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夔龙纹始流行于商、西周青铜器及玉器上,商代的白陶因造型和纹饰均模仿当时的青铜器,因此也有印夔纹装饰的。

青铜人脸宽短,宽额,三角形鼻,鼻梁短直,鼻头肥大,长方形耳郭,饰云雷纹,耳垂穿孔。长刀眉,杏眼,方颐,阔口,闭唇,嘴角下弯,下颌向前斜伸。额正中及耳上下各有一个穿孔。

■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坛

金箔虎用金箔捶拓而成。巨头,昂首,口大张,眼镂空,大耳,身细长,饰虎斑纹,前足伸,后足蹲,尾上卷,呈咆哮状。

金箔鱼形饰,该器物为挂饰,形似鱼,又似璋器,一端由后至前呈弧形向两侧宽出,中间也呈弧形向两侧分开;另一端呈钝角形,中间有一小圆孔,两侧各开一缺口。

玉璞自然砾石,不规则形,表面呈栗红色,质地坚硬。一面将玉皮磨平,皮下为浅黄色。挑选玉料的常见方法是,将从河沟内采集的标玉磨去玉皮以观察玉的质地。该玉料未经进一步加工,故称玉璞。

玉琮呈黄绿色。半透明,局部有橘红色斑点,一面有瑕口。玉琮身内圆外方,四边委角较圆,两端射部较矮。四方正中阴刻平行线,另在转角处刻出平行横线,分上、中、下3组,每组5条。

石蟾蜍呈灰白色,石质较软。器身基本完好,仅一腿残断。蟾蜍姿势呈爬行状,头前伸,口微张,露齿,周身满布疙瘩。传说月宫中有3条腿的蟾蜍称为月神。此蟾蜍缺一腿,颇耐人寻味。

石琮全器被火烧,呈鸡骨白色,一端射孔部略残。外方内圆,射呈八菱。

阅读链接

三星堆于1929年初次被发现,1986年发掘之初,在两个神秘的器物坑里,考古专家发现了大量造型奇特、美妙绝伦的青铜人头像、面具、青铜礼器及玉石器。

这一发现,立刻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三星堆遗址由此被誉为当时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由于出土文物不见于任何文字记载,三星堆文化成为一个巨大的谜团,猜想与争议从此开始。

1988年1月,该遗址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8月,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奠基,1997年10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 MTtdVMu08EBDusU5JB5RojdB2wVe98sR8J8CQZHpnJ9BgCccgy51LzkVAI2OYTj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