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东南沿海新石器时期玉器

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期玉器以广东省曲江石峡文化、台湾卑南文化为该地域的代表。

曲江石峡遗址位于广东省北部,因地处曲江西南狮子山的狮头和狮尾之间的峡地,故得名。该遗址面积30平方千米,发现各种遗物2000多件,其中有41座墓葬,有玉器163件。

石峡遗址玉器的品种有玉璧、玉琮、玉钺、玉玦、玉瑶、玉环、玉蝉、玉管、玉珠、玉坠及各种动物造型的玉装饰品。所用材料有蛇纹石玉类、高岭玉、汉白玉、软玉、绿松石、水晶等玉料。

■ 石峡遗址出土的玉坠饰

水晶 水晶文化历史悠久,古人曾赋予它一串极富美感的雅称,我国最古老的称谓叫水玉,意谓似水之玉,又说是“千年之冰所化”。水晶还拥有众多别称:从水玉、水碧、白玉、玉瑛、水精石英、黎难、晶玉到菩萨石、眼镜石、放光石、千年冰、高山冻、鱼脑冻等,从而构成一部奇石鉴赏史。

石峡文化玉器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装饰品类;二是礼玉或葬玉类。曲江石峡文化中有二次迁葬的习俗,在一座墓中同时具有最初葬器和迁葬用器,这在新石器时期文化当中罕见。这样一来,墓中随葬玉器的数量自然增多,器型也较优美。

二次迁葬 我国古时的一种葬俗,即在人死后先放置一个地方,或是用土掩埋,待3年或5年尸体腐烂,再打开棺,捡骨,用白酒洗净,然后按人体结构,脚在下、头在上,屈体装入陶罐,盖内写上死者世系姓名,重新埋入地下。这种二次埋葬亦称为“洗骨葬”或“捡骨葬”。

石峡文化距今6000年至4000年,属原始社会晚期。玉器形制和加工技术都可和长江下游地区媲美。

石峡文化的一座墓中发现的大玉琮,竟和江苏吴县草鞋山发现的大玉琮在玉料、内孔特征、纹饰上几乎一模一样。两地相距2000千米,却如此雷同,确实很特殊。这至少说明石峡文化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诸原始文化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史前人类相互交流的地域范围如不是以发现实物为据,难以令人置信。

卑南古文化遗址位于我国台湾东部卑南山区,属台东市,距今三四千年,是一处新石器时期的部落遗址,共有墓葬1500余座,其中随葬玉器1000多件,是台湾玉器式样及数量最多的遗址。

■ 石峡文化玉环

卑南遗址安葬方式是以石板为棺,埋于住屋室内地下,这种习俗十分罕见。从玉材来看,大多使用花莲玉、蛇纹石类玉,多为台湾当地所出。

卑南遗址发现的古玉主要有三大类:

一为装饰类,主要指玦、管、珠、棒形玉饰和长管等,一些装饰性玉器形制特殊,非常有特色,但是数量甚少,如形制上接近于“T”字形环的喇叭形镯也是颇具特征性的卑南玉器。

二为工具类,有玉饮器及端刃器,如锛与凿,往往刃口锐利,使用痕迹清晰。

■ 石峡文化玉管

三为兵器类,主要有玉矛和镞,对称锋利,中脊坚挺,形态优美。

卑南玉器遗存中最具特色的品种当属玉玦,“玦”和“玦形耳饰”是卑南发现玉器中数目多、类型丰富的代表性重要玉器。

在卑南早期的一座墓葬中有玦80件,发现的71座墓葬,有陪葬品的35座墓葬中,其中23座发现有玉玦。

另外,卑南晚期的320座墓葬中有玦159件,发现132座墓葬中有陪葬品的67座,玉玦的出现频率依旧最高。

从玉玦形制上来看,有圆形、椭圆四突形、外方内圆四突形、长方形、“几”字形等,这当中除圆形以外其他造型的确少见。

■ 石峡文化玉环形琮

四突起玦的制作工艺非常有特色,只做一次旋截去核心,至于板岩材质的带四突起玦是在经敲打或磨平的薄板岩片上打击制造,多数再经磨平修整完成,没有旋截痕迹。缺口由两面磨锯造成,标本明显粗糙。大都出自复体葬棺,推测是玉材料缺乏时制作的耳环。

人兽形玦是卑南文化晚期出现的最为独特的玦,数量不多。“人兽形”和“多环人兽形”耳环,造型抽象,十分奇特,应是古代神灵意识的一种物质体现,不能单纯地看作一种装饰。

人兽形玦除了两座墓葬所发现的上部为明显玦形之外,其余的人兽形玦均呈“Π”形,大致对称,下端切割有豁口,头顶以兽相连,符合玦的基本形制,应该归之为“玦”类。

人兽形玦的另一重要特征是下部突起的有无,可以认为“脚”或镶插的“凸榫”,甚至推测为“脚镣”用意等。

卑南两端带孔棒形玉饰和长管也是很具有特征性的玉器,尤其是前者。除了其形制外,主要还体现在制作工艺上,两端各带一穿孔,一般认为作为颈饰的一部分,两端或有沟槽、“伐槽”相接。整器当以片锯切割而成,中体贯穿孔为双向对钻,一般的实心桯钻不能完成,当存在组合式的实心钻头。

除了两端带孔的棒玉饰之外,还有中间贯穿孔的长管,长的甚至在20厘米以上,而外径一般都在1厘米之下,如此精准的对钻孔而未有丝毫偏差着实令人惊叹。

台湾史前发现的玉锛,凿刃部多带有长期使用所造成的磨蚀沟或小破碴,卑南文化也不例外。柄端面尚保留的片切割扳短后的粗糙面,这说明很有可能原先还是安装木柄的。

玉矛镞有时也难以准确区分,是否有使用过的痕迹也不清楚,但原先应该多是无柲的,否则位置过于局促。

指最早出现的青铜兵器。青铜镞是安装在箭杆前端的锋刃部分,用弓弦弹发可射向远处。青铜镞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即已出现,属最早出现的青铜兵器之一。其形制较多,主要有双翼、三翼与三棱3类,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战国时期,远射的三棱矢镞已改成铁铤。

卑南的一座墓葬中发现一件玉质箭头改制的玦,除了说明他物利用之外,其玦豁口未开,一则可说明豁口是以短刃边切割,二则也说明这类玦的佩戴是通过玦的中孔系挂。

从整个面上来看,在几乎所有的墓中,随葬玉器的数量相差都不是很大。比如耳环,墓中多者4件,少者1件。比如玉凿,多者2件,少者1件,说明当时贫富的分化还不是十分突出的。

■ 石峡文化玉玦

■ 石峡文化玉琮

距今3000多年前是卑南玉器的极盛期,在这一阶段,台湾地区相对于大陆形成了自己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卑南琢玉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

卑南遗址中发现有大形贝类工艺材料砗磲,并且和玉石同在一窟,这反映出上古时代砗磲就作为美石雕琢使用,可证古传砗磲为玉属之说不虚。

台湾地区旧石器时期发现玉器的遗址除卑南外,还有垦丁、圆山、芝山岩、丸山、加路兰、平林等地。这一切均说明台湾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古玉出产地,对研究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阅读链接

新石器晚期在我国玉器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从发展史的角度来说,它是我国玉器的基础期或奠基期。从规模和水平来说,它是中华玉器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

新石器时期玉器对史前文化意识、地域意识和民族意识的形成曾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我们从史前玉器和玉文化之中能够较清晰地看到步向文明的足印。

田野考古的大量成果不仅显示了新石器时期玉器的伟大成就,它还向世人证明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华古国的礼仪典章,正孕育成长并崛起于这玉文化的土壤之中。 6cNgfQHAoXtjlKlHeEK9Ob7NaNBZZZ7SJ7cEegXLy6psEc85kQq1+pSGjxWS2OP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