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历任太守修建广济桥

仙佛造桥其实也只是民间流传的一个神话传说,大桥是在1171年,由潮州太守曾汪修建,当时修建的是一座浮桥,由86艘巨船连接而成,当时称为“康济桥”。

■潮州广济桥

■启闭式梁桥

后来在1174年,初建不到3年的浮桥康济桥就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又开始重修浮桥,并在河的西岸创建了一个高阁子,还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

至1194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桥墩,共计完成了10个桥墩的建造。

后来大桥重修数次,其中1189年,太守丁允元建造的规模最大、功绩最显著而改称西桥为“丁公桥”。

丁允元 官居太常寺卿,后来被贬为潮州知州。治潮多有建树,除了增筑康济桥西段4座桥墩外,还把原建在城南的“昌黎伯韩文公庙”,易名为“韩文公祠”。特别崇拜韩愈兴学育才的风范,规定各地增置“学田”,以此发展地方教育事业。为政清廉,关心民疾,深得民心,为后世潮人所敬仰。

1194年,潮州太守沈宗禹在大桥的东岸筑“盖秀亭”,并称东桥为“济川桥”。

紧接着,后来太守陈宏规、林骠、林会相继增筑,至1206年,历时12年,建成桥墩13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接,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

宋代末期至元代,广济桥又有许多次的兴建与修缮。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叠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10墩9洞,长为165米;东岸为13墩12洞,计长约287米;中间为浮桥,长91米,造了24艘船并排相连接。

在大桥上共建造了126间房屋,建成后更名为“广济桥”。

谭纶 (1520—1577),明代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戏曲活动家。自幼饱览诗书,思维敏锐,智力过人,性格沉稳,有雄才大略。特别爱读《曹刿论战》等兵书。平时观察蜘蛛结网、蟋蟀相斗等现象,都认真思考并和用兵打仗联系起来,后来写成《说物寓武》等20篇军事著作。

1513年,新一任的潮州知府谭纶又增建了1桥墩,减少了浮船6艘,然后使它形成了“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

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造牲牛两只,分别立在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是为了“镇桥御水”。

■广济桥的亭子

1842年,潮门洪水,东桥第十二墩的铁牛坠入江中。后来就有了民谣: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

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头锉牛一头溜。

广济桥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是我国桥梁史上的首例,也是唯一的一例。

湘桥春涨 描绘在暮春三月桃花水汛,韩江水涨,河面增阔,18艘梭船的涨落随潮水浮沉升降与桥东西墩连成一线,恰似长龙卧波活现。展望江面,但见韩水上游轻舟点点随波飞驰,中游东岸笔峰摇翠,下游凤凰的桃花盛开,景色迷人。

广济桥桥墩上建有形式各异的二十四对亭台楼阁,还有两头铁牛分东西镇水,兼做经商店铺,所以就有了“廿四楼台廿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美称。

广济桥最有特色的结构就是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广济桥的东、西段是重瓴联阁、联芳济美的梁桥,中间是“舳舻编连、龙卧虹跨”的浮桥。

■潮州广济桥浮桥

■广济桥浮桥局部

所有见过的人都称:这简直是一道妙不可言的风景线。

清代乾隆年间有人赋诗赞美广济桥:

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

“湘桥春涨”因而被列为潮州八景之首。从结构上说,梁舟结合,广济桥开启了世界上启闭式桥梁的先河。

广济桥的浮桥可以发挥启闭桥梁的作用,它主要用于通航、排洪,正如《粤囊》记载:

潮州东门外济川桥……晨夕两开,以通舟楫。

所以,每当韩江发洪水,又可解开浮桥,让汹涌澎湃的洪流倾泻而出。

除此之外,广济桥还有关卡的作用。潮州的广济桥是盐商的商船必经之处,所以自明代就在这里设了关卡来收取盐税。后来,朝廷还派人与潮州府共同管辖此地。

另外,方志中有记载:

1725年,由盐运同驻潮州与知府分管桥务,东岸属运同掣放引盐,西岸属潮州府稽查关税。

“廿四楼台廿四样”,是广济桥的初创阶段,其实这时已经有了筑亭“覆华屋”修建于桥墩上的举措,并被称为“冰壶”“玉鉴”等美称。

知府 古代官名。宋代至清代地方行政区域“府”的最高官位。唐代以建都之地为府,以府尹为行政长官。宋代升大郡为府,以朝臣充各府长官,称以某官知某府事,简称知府。明代以知府为正式官名,为府的行政长官,管辖所属州县。清代沿明制不改。知府又尊称“太守”“府尊”,也称“黄堂”。

1426—1435年,知府王源除了在500多米长的桥上建造126间亭屋之外,还在各个桥墩上修筑楼台。

这些楼台并分别以奇观、广济、凌霄、登瀛、得月、朝仙、乘驷、飞跃、涉川、右通、左达、济川、云衢、冰壶、小蓬莱、凤麟洲、摘星、凌波、飞虹、观滟、浥翠、澄鉴、升仙、仰韩为名。

■广济桥的楼台

■ 韩江上的广济桥

从此以后,桥楼的建设,将广济桥推上桥梁建筑的顶峰。正像明代文人李龄在《广济桥赋》中所记载:

五丈一楼、十丈一阁,华棁彤橑,雕榜金桷,曲栏斜槛,丹漆黝垩,鳞瓦参差,檐牙高啄……

这样绮丽壮观的美景,在古代岭南地区的风雨桥是最为常见的,但规模如此之大,形式如此之多,装饰如此之美,确实是世间少有。

李龄 明代进士,1406年,出生于潮阳棉城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父李宪举,福建兴化府儒学教授。少年聪慧,随父赴福建上任,游赏莆田等地。他多次得闻闽学大师朱熹遗训,牢牢记在心里,并潜心培育士子,学风兴起,成绩斐然,宾州百姓、士林感恩戴德。

此外,广济桥还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美名,因为这里是“全粤东境,闽、粤、豫章,经深接壤”的枢纽所在,桥上又有众多的楼台,因此,这里很快便成为交通、贸易的中心,成为热闹非凡的桥市。

天刚破晓,江雾尚未散尽,桥上已是“人语乱鱼床”了。待到晨曦初露,店铺竞先开启,茶亭酒肆,各色旗幡迎风招展,登桥者抱布贸丝,问卦占卜,摩肩接踵,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正如李龄的《广济桥赋》所描写的:

■潮州广济桥

诺夫殷雷动地,轮蹄轰也;

怒风搏浪,行人声也;

浮云翳日,扬沙尘也;

响遏行云,声振林木,游人歌而驿客吟也;

凤啸高冈,龙吟瘴海,士女嬉而箫鼓鸣也;

楼台动摇,云影散乱,冲风起而波浪惊也……

活脱脱地就像一幅活动的《清明上河图》。这就有了后来游客闹出“到了湘桥问湘桥”的笑话。

阅读链接

广济桥虽几经修筑,但还保留着美轮美奂的绝妙景致。而且规模如此之大,形式如此之多,装饰如此之美,在国内外都是绝无仅有的。

广济桥还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曾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桥阳闭式桥梁”。 mnErzYKTX8m4osgCK2rEE6bDN3y76HyVNTgSMydvUiP9g+mC7NGfeACFCVi2RVv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