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靳以简介

靳以(1909~1959),现代著名作家,原名章方叙,天津人。出版有《猫与短简》《雾及其他》《血与火花》《圣型》《珠落集》《洪流》《前夕》《江山万里》以及散文集《幸福的日子》和《热情的赞歌》等。他一生共有各种著作30余部,在现代文坛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靳以少年时代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后进入复旦大学学习。他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并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他以写作和编辑为生。1930年,他开始文学创作,首先是写诗,后来写小说和散文。

1933年,靳以在北京与郑振铎合编《文学季刊》,并担任《水星月刊》编委。1935年,靳以开始在上海与巴金合编《文季月刊》《文丛》等杂志以及“烽火抗日小丛书”。这时,他创作了《红烛》等小说散文集十余部。作品多反映知识分子生活和小市民生活,也有描写青年男女生活和爱情的小说。

靳以的作品重在抒情,借他的话说:“我时常想着的是:别人用鲜血和生命斗争,而我只能用一支小小的无力的笔,难道我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么?难道我的胸中不会澎湃着热情么?即便我是一只飞蛾,我也应该奋不顾身地扑向火焰!”这充分表明了他渴望光明、渴望战斗的精神。

渐渐地,靳以转向描写现实,创作了《人间人》《珠落》《黄沙》等。长篇小说《前夕》写华北沦陷前后,一个破落大家庭众多人物的不同性格和人生命运,为时代留下了画影,可惜艺术感染力稍欠。

1938年,靳以担任内迁重庆的复旦大学国文系教授,兼编重庆《国民公报》的文学副刊《文群》。1941年,他到福建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并编辑《现代文艺》《奴隶的花果》《最初的蜜》等杂志。

在此时期,靳以目睹了全民要求抗战和反动当局破坏抗战的状况,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作品中出现了革命的倾向,他开始尝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批判社会现实。这时,他创作了优秀短篇小说《乱离》《众神》《别人的故事》和《生存》等,抨击时弊,歌颂美好品格,艺术日趋圆熟。

靳以此时密切关注现实人生,贴近生活,作品具有炽烈的情感。鲜明的爱憎,朴实流畅的语言,深长细腻的笔调,构成了这位现实主义作家的独特风格。他的语言朴素流畅,笔调细腻,十分讲究艺术构思。

由于靳以越来越批判社会现实,反动当局和日本侵略者加紧了对他的迫害。他编辑的杂志,差不多都被查禁,他也经常受到警告。1944年,靳以回重庆复旦大学执教,1946年夏随校迁回上海,任国文系主任,并编辑《大公报·星期文艺》,还与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等合编《中国作家》。

新中国成立后,靳以热情参加文化建设工作和各项政治活动,继续从事创作和编辑工作,主持大型文学刊物《收获》的编辑工作。他曾担任上海文协主席,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他还是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二届人大代表。1959年,他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享年50岁。

在现代文坛,许多名家对靳以都给予了较高评价。靳以逝世后,著名作家巴金曾在一个月内写了三篇文章,悼念靳以。他说:“我认为他是一个人道主义的艺术家,有一颗富于同情的心。”

著名作家茅盾、冰心、沈从文等,都对靳以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6PXRvFPkJwWTdFeGYFXKXUzXKuzGvGnz09tMK9y999XSbAbPR/vgkChAc/DBi46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