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亚是指亚洲西南部各地区而言,包括伊朗高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西亚文明的中心是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指两河之间的地方),北部称“亚述”,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其北部称“阿卡德”,南部称“苏美尔”)。约公元前 4300 年后,南部农业迅速发展,终于在约公元前 26 世纪时(距今 4500 年)出现了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
苏美尔人的文化成就,最突出的是一部全面的法典,以及虽发展程度不高但却独特的宗教(所有的神都能赐福或降祸,没有来世),发明了楔形文字等。没有哲学作品,现存有其出土文物——奏乐图,上部为4个沉思状的僧侣,下部为奏乐者。
大约在公元前 1894 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其第六代王汉莫拉比统治时期(公元前 1792~ 公元前 1750 年)使之成为古代世界的大国。汉莫拉比给后世留下了一部完整的法典——《汉莫拉比法典》。汉莫拉比死后,巴比伦开始衰落,继之而起的是出色的武士民族的亚述人穷兵黩武的亚述时期,后亚述于公元前 746 年进入帝国时代(至公元前 609 年)。公元前 626 年因迦勒度人建立新巴比伦王国,灭亚述,征服巴勒斯坦,再灭犹太国,进攻腓尼基城,又于公元前 567 年远征埃及。公元前 538 年,居鲁士率军兵临巴比伦城,新巴比伦不战而降,其子冈比西斯又于 525 年征服了埃及,遂形成一个横跨西亚和北非的波斯大帝国(至公元前 330 年),将两大文明地区通过制度和政策维系在一起,长达 200 年之久,既为西亚北非的文明做了总结,又为后来的希腊罗马文明提供了借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古西亚大约在公元前 3000 年就已出现弦乐器——弓形竖琴,其后又派生出多种形制,琴弦也由 5 根发展到 15 根不等。同时,另一种弦乐器“里拉”也出现了,是古希腊里拉的前身,在 U 型框架上张 7~11 弦,饰以牛首,置于膝上双手弹奏。还有横笛、竖笛、号、双簧管、双笛、各种鼓(如锅状鼓、铃鼓)、哗啷棒、拍子板等乐器。从古文字记载中可以看到当时的音乐以声乐为主,有颂扬神和民族英雄的赞歌,也有一般的歌曲,均用乐器伴奏。这时期还产生了职业音乐家(分为几个等级),活动于庙堂祭祀或宫廷、贵族的飨宴之上。
自亚述帝国之后的 3000 多年中,乐器的种类与样式较前大为多样,如竖琴琴弦增至 22 根,里拉在腋下弹奏。在古巴比伦帝国出现了高脚杯状鼓,后成为新巴比伦帝国的重要庙堂乐器。在新巴比伦时代的出土浮雕中,可见齐特尔琴类的乐器,同时长颈琉特已相当普及。尚有陶制或金属制的钟、铙钹等打击乐器。在弦乐器的长期演奏的基础上,出现了按弦长比率计算音程关系的理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已掌握了五度相生的原理。赫蒂帝国(公元前 14 世纪~公元前 12 世纪)时已使用 7 声音阶,采用 7 种调式。公元前 8 世纪时又将八度细分为 12 和 15 个小的音程单位。这一切反映了当时两河流域高度发展的音乐文化水准。在 20 世纪初出土的一块公元前 800 年左右的楔形文字泥板书上,刻有一首赞歌,字旁缀有若干符号,据研究认定是一种用音节记录器乐伴奏的乐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