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骨质疏松
———您了解多少

骨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同时也是人体最基本的支撑结构,它保护着人体几乎所有的重要脏器,同时还具有造血和储备钙、磷的作用。此外,骨骼还参与人体基本的生理活动。然而,即使是如此“坚强”的器官,也有它“软弱”的一面。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年人弯腰驼背、身材越来越矮;还有一些人常感觉骨头里面疼痛;还有些人仅仅是轻轻滑倒,就可能发生骨折,甚至用力咳嗽几声,就可能“咳”断几根肋骨……这些情况都可能是骨质疏松症所带来的麻烦。那么,到底什么是骨质疏松呢?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我们身体的“顶梁柱”——骨骼吧。

人体中的骨骼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和含气骨5类。长骨分布于我们的四肢,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短骨形似立方体,分布于我们承受压力较大且运动较复杂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等地方;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我们的颅腔、胸腔和骨盆壁,保护腔内的器官,如颅骨保护我们的大脑,肋骨和胸骨保护我们的心和肺,骨盆保护我们的子宫和膀胱等;含气骨则是指一些含有空腔的骨骼,主要是产生共鸣和减轻重量,如上颌骨、额骨和筛骨等。

骨骼按其内部结构可分为皮质骨和松质骨,皮质骨也叫密质骨,其主要作用是维持骨质坚硬、致密。主要分布在长骨骨干和其他类型骨的表面。松质骨呈海绵状,由互相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遍布于骨的内部,主要存在于脊柱椎体、长骨两端和肋骨等处。骨小梁数量及密度与骨骼代谢和承受的压力有关,当骨质疏松时,骨小梁的数量会减少。

骨骼中主要存在以下4种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和衬里细胞。骨细胞被包埋于骨基质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及衬里细胞主要存在于骨表面,在骨转换中起重要的作用。

人的骨骼在一生中始终进行着新陈代谢,也就是骨重建,直至生命结束。骨重建是一个有序的活动,破骨细胞活性加强,旧骨吸收破坏,随后成骨细胞活性加强,分泌骨基质,骨基质矿化形成成熟的骨基质,即形成新骨。通常骨吸收和骨形成是相互伴随、相互关联的。骨质疏松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骨重建失衡所致。

骨骼的成分

骨骼由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两大类构成。

(1)有机类物质。如蛋白质、胶原纤维、多糖类蛋白质、酶类、骨基质、硫酸软骨素等都属有机物质。

骨骼中的有机类物质主要起促进骨骼生长、修复骨组织、供给骨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连接和支持骨细胞以及参与骨骼新陈代谢等方面的作用。

(2)矿物类物质,也叫矿物质。主要是指钙、磷、钠、镁、铁、氟等离子,其中以钙离子含量最多,磷次之。体内的钙常以磷酸钙和柠檬酸钙的形式存在,是骨骼的主要成分。

骨骼中的矿物类物质,特别是钙和磷,以结晶的方式排列成行,组成骨小梁,使骨骼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起到“支架”的作用。

(3)水分。水分广泛地存在于骨骼的各部分之中,大约有85%~90%的水分存在于骨的有机类和矿物类物质之中,其余的水分存在于骨组织的间隙中。

骨骼中的水分是骨组织生长、发育、代谢的介质。

骨是由钙和磷所构成的结晶沉着于由胶原组成的基质上而成,就像我们盖楼用的钢筋水泥预制板,将水泥浇灌在钢筋扎成的模内,两者牢固结合,形成紧密而坚韧的建筑材料。

骨质疏松症是因为骨骼有机类物质与矿物类物质呈等比例丢失,使骨量减少所致。

透视———骨质疏松

坚硬的骨骼为何会“松”掉呢

所谓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显著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以致发生自发性骨折或在经历轻微外伤时即发生骨折的情况。

骨是由钙和磷所构成的结晶沉着于由胶原组成的基质上所组成,骨基质与骨矿物质之间保持着一个相对固定的比例。骨基质与骨矿物质两者之中任何一个出了问题,都会造成骨骼发生疾病。骨基质无改变而骨矿物质出现问题的状态称为骨软化症。骨软化症是在成人后发病的,而婴幼儿时期发病的则称为佝偻病。当骨中骨基质和骨矿物质两种物质同时减少时称为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影响骨量的因素可分为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两大类。环境因素包括营养、运动及生活习惯等,是影响骨量的可控因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进展,遗传因素对骨量和骨质疏松发病的影响,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

科学家通过对家族性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正常人群峰值骨量及骨密度受遗传因素调控。国外学者约翰斯顿(Johnston)曾指出:“人群骨量的差别20%归于环境因素,80%归于遗传因素。”但骨密度究竟由哪些遗传基因决定,目前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由此,我们可以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既有骨骼本身的因素,也有骨外因素。目前,确切的发病机制还没有被完全搞清楚。

总之,无论何种原因,通过何种过程,凡可使骨组织中骨量减少的因素,均可导致和促进骨质贫乏,继而发生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患者——我孤独吗

随着人口老龄化,在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已达9000万,占总人口的7.1%。据了解,日本女性有900万患骨质疏松,男性有175万人,而日本总人口为1.3亿,其患病率高达8.269%。日本学者Fujita在1977年指出:“如果我们活得足够长,不管是男人和女人,我们都将会患骨质疏松症。”很多被调查者出现过腰酸背痛的症状,特别是中老年女性,但他们之中很少有人将这一症状与骨质疏松联系起来。其实,这很可能就是骨质疏松所导致的。

骨质疏松喜欢“惠顾”谁

像很多疾病一样,骨质疏松的发生也有“易感人群”。引起骨质疏松发生的因素可归结为两大方面,即: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前者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而后者则是可通过纠正我们的饮食方式及生活方式来改变的因素。

1.不可控因素

(1)种族。对世界上各民族来说,骨质疏松的发生都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但不同的民族,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有所不同。总的来说,白种人和黄种人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除去饮食、地域和光照等因素外,遗传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非洲地区的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较低,而处于相同纬度(这表示人们接受的光照是相同或者相似的)的美洲、大洋洲的居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却非常高。这说明不同的民族由于基因的不同,对骨质疏松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2)老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有人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都会增加,只是不同的人群所增加的幅度不同而已。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45岁以后,成骨细胞活性下降,骨量便会开始降低。

(3)女性绝经。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的水平会有大幅度的下降,随着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会出现一个骨量快速丢失的阶段,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相应的增加。我国约有80%的65岁以上的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症。一般来说,女性停经后骨量丢失会加速,这就是为什么女性比男性容易患骨质疏松症。绝经期后女性骨折的危险是男性的3倍。

(4)母系家族史。血缘关系较近的母系亲属中有骨质疏松患者或髋部骨折发生的人更易患骨质疏松症。

2.可控因素

(1)低体质量(体重)。身材瘦小的人较容易受到骨质疏松的“光顾”。因为骨骼重力负荷可刺激钙在骨骼的沉积,而体质量(体重)较低的人对骨骼承重的刺激较小,所以体质量(体重)较轻的人其峰值骨密度相对较低。另外,对于女性来说,雌激素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物质,而雌激素的转换与储存都是在脂肪组织中进行的,体质量(体重)较轻的女性体内脂肪相对较少,而雌激素的含量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更易发生骨质疏松。

(2)性激素低下。女性月经初潮延迟、月经稀发或过早停经(40岁以前)都标志着卵巢功能的低下,而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的场所,卵巢功能不好则表明体内雌激素的水平可能低于正常,这会使骨骼矿化不良,使女性易于发生骨质疏松。

(3)生活习惯。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嗜烟、酗酒、过度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都会影响钙在骨骼的沉积及保持,所以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的人更易发生骨质疏松。不良饮食方式如钙摄入量过低,摄入蛋白过多或过少,过多摄入咖啡因、钠等都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4)光照。长时间生活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中,会造成维生素D的缺乏,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的易发。

(5)体力活动缺乏。运动与负重一样,是刺激钙及其他矿物质沉积在骨骼中的重要因素,长期不运动,会导致骨质疏松。

(6)药物。有些影响内分泌或干扰钙吸收及沉积的药物如,皮质醇、抗癫痫药(鲁米那、苯妥英钠)、甲状腺素、肝素等都是诱发骨质疏松的因素。

(7)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甲亢、甲旁亢、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胃切除术后等也是骨质疏松的易感因素。

(8)饮食。饮食中长期缺乏钙和/或维生素D(光照和摄入都不足)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骨质疏松所带来的后果

骨质疏松的发病缓慢,初期症状不明显,疾病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发展。在很多情况下,当人们发现自己患上了骨质疏松时,病情往往已经较严重了。所以,骨质疏松又被称作“寂静的杀手”。

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牙齿松动、早落,也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其中患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当属骨折了。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即前臂接近手腕处)骨折为多见,老年期以后以胸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髋骨骨折多见。其中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使每节椎体缩短约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其中髋骨骨折后果最为严重,老年人一旦发生这种骨折便很难痊愈,以至于可能会永远卧病在床,长期卧床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地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骨折长期卧床非常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很大一部分患者因此而死亡。所以,防治骨折是骨质疏松预防及治疗的最终目的之一。

保护———我们的骨骼

争做骨量的“富翁”,浅谈“峰值骨密度”

在人的一生中,骨骼中矿物质含量的变化就像一座山峰一样,先是有一个爬升的阶段,然后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最后是下降的阶段。

所以,我们可以把人一生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分成下列这3个阶段来进行讲述。

(1)骨密度上升期。这一时期为自我们出生起到35岁左右。人体在这个时期是处于钙在体内不断积存的过程,到35岁左右骨密度达到高峰。在这期间钙在体内积存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人体最终获得的骨密度。

(2)骨代谢平衡期。女性的平衡期在30~50岁左右(绝经前);男性则在30~70岁左右。这个时期的骨密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时期,这个时期人体内进出的钙应保持大致平衡。

(3)骨量减少期。女性的骨量减少在50岁后便出现了,而男性在70岁后出现。这个时期人的骨密度逐渐减少,当骨量降至一定程度时,骨骼结构的完整性会受到破坏,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会逐渐增加。

人一生中骨密度的最高值就是这个人的峰值骨密度。不同的人所能够获得的峰值骨密度是有差别的。骨质疏松发病可能性的大小与峰值骨密度水平及达到峰值骨密度的年龄有关。峰值骨密度越低或出现时间越早者,其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就越大。峰骨量由性别、遗传、种族等因素决定,后天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峰值骨密度高的人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人积累峰值骨密度的过程与人在一生中财富的积累过程十分相似。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体力和精力旺盛,这时可以挣到较多的钱,挣到的钱多而我们花掉的钱少,我们把这些多余的钱存入银行,以备年老时养老之用。当我们过了年富力强的阶段,能够挣到的钱逐渐减少,但还是与我们的日常消费保持大体平衡。当我们年老退休后,我们基本上就失去了收入来源,这时就只能慢慢地花掉以前的积蓄。

学者们已证实骨量累积的90%发生在20岁前,10%发生在20~30岁,儿童、青少年时期钙及其他骨骼营养成分摄入很充足的人群,比同阶段骨骼营养不良的人群峰值骨量要高。所以,从儿童期起保持足量钙的摄入和规律的负重运动,有利于获得满意的骨峰值;35岁开始补充钙及相关营养成分的人群,其骨量峰值下降的速度比没有补充的人群慢;平时膳食钙摄入量高的女性,峰值骨密度较高;骨量峰值越高者罹患骨质疏松的危险越低。因此,在青春发育期到40岁前后的女性,都应特别关注膳食钙营养。

“存钱”防老———怎样提高并保持峰值骨密度

由前面的讲述我们得知,骨质疏松症虽是成人疾病,但其发生原因可追溯至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的钙质获取不足。人在35岁以前,骨代谢非常旺盛,摄入的钙很快吸收进入骨骼中沉淀,骨骼生成迅速,骨钙含量高,骨骼最为强壮。由于成骨细胞的作用,此期间骨形成大于骨丢失。如果在35岁以前让骨骼最大限度地储存更多的钙,我们就能够获得更高的峰值骨密度。当我们进入老年阶段时,我们就有更多的“本钱”来抵御骨质疏松。所以,孩童期应多方摄取钙质,才能保存“骨本”,以备日后使用。同时,我们应该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保持峰值骨密度,所以进入青壮年时期后,也应注意钙的摄取,以尽量“保存实力”,减少骨的丢失,为老年阶段争取更多的“骨本”。

防患于未然———谈骨质疏松的预防

前面我们讲到,骨质疏松的发生有“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若我们能从可控因素入手,消除那些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的危险因子,那就可以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目的。

骨质疏松的预防主要有3大举措,那就是:营养、运动和光照。

(1)营养。最佳的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是从胎儿时期就保持足够的钙摄入量,这样可以提高峰值骨量;年轻人应及早从事骨质保健运动,平时应多摄取钙质,多运动,以便在骨骼中积累更多的钙;中老年朋友也不是没有办法预防或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平时要多晒太阳,多做户外活动,注意体育锻炼,通过饮食补充必需的钙,如常食用虾皮、豆制品、坚果、牛奶等,以防止骨质流失过快。

(2)运动。运动与骨量有密切的关系,它可刺激成骨细胞,从而促进钙在骨骼的沉积,使骨量增加。常年坚持运动的人会有较高的骨密度。人体运动时,一方面通过负荷直接刺激骨骼,另一方面则通过肌肉收缩的间接作用,增加骨骼负荷,使骨产生应变,从而促进成骨。比如运动员的骨密度就大于静坐较多的人群,即使是同一个人,其运动较多的一侧肢体的骨密度也会大于另一侧。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多运动可以获得更高的峰值骨量;成年期多运动可保存骨量;老年期多运动可减少骨流失。所以,为了您的骨骼健康,请坚持户外运动吧。

(3)光照。一提到补充钙质,您一定首先想到的是从饮食中多摄入一些含钙高的食物。但如果需要更多的钙质补充呢,您一定要考虑使用钙制剂了吧,但您有没有想到过“另辟蹊径”呢?如果有一种既方便又不用花钱的方法,想必您一定会感兴趣的吧?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阳光。

人体内维生素D除了通过经口摄入的方式来补充以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来源就是晒太阳。我们人类皮肤中含有一种叫做7—脱氢胆固醇的物质,它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能生成维生素D3,它可以增进钙在肠道中的吸收度。如果您每天在户外晒太阳的时间不少于2小时,再加上适当的饮食,那您全天所需的维生素D就完全搞定了。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晒太阳,那样会伤害到您的皮肤。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不花钱的钙补充剂哟!

怎样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骼中钙质的沉积与雌激素有关,绝经后的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减少,很多人会由此而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本人的骨峰值密度和绝经后骨骼中钙质的丢失速率。

如果女性35岁左右时骨密度值已达到很高的程度,那么停经之后,她就有更多的“骨的本钱”来对抗骨质疏松,但前提条件是这位女性必须从年轻时开始,就从膳食中摄取了足够的钙质及其他营养素。此外,体质瘦弱、吸烟、过度饮酒、服用类固醇药物、摄入食物量不足等都是导致缺钙的危险因素。因此,绝经期预防骨质疏松首先要去除上述这些危险因素,建立运动加营养的健康生活方式。研究发现,每天户外运动不少于1小时的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很低;若每天坚持长跑,则可使骨骼年轻20年。美国科学家最近研究认为跳跃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最好的方法,因为跳跃时地面的冲击力可激发骨质的形成。

此外,绝经后的女性应注意多摄入钙质,同时也要进行适量的运动,以尽量降低骨中钙质的流失速度。在营养方面,我们建议大家多食用低脂牛奶、奶酪以及豆浆、豆腐和其他豆制品。 xQ2YC44VJn8fW32XLSIwfJtMRAIOaHWwjYzvggI78bGHIMKT4CAbesDsWcN+5vd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